黃土高坡溝壑縱橫,晨霧籠罩中,梯田從山下層層疊起,蔓延至無垠之境。有人家的地方還多少留存著一些窯洞,這是過去雕刻的痕跡。一輪鴨蛋黃從東方升起,為溝壑鋪了層暖色。

陝西是一片歷史感與現代感交織的土地。地面上,諸多地名數千年未變,許多宗族已在此繁衍上百代,即便只看地圖,耳邊也會有歷史的迴響。

地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鏟會挖出什麼,只知到處埋藏著民族密碼。開車穿過村莊與山谷,農人們按著時令開始耕耘,如同三五千年前的祖先們一樣。

這一天是4月5日,清明節。俠客島受邀,一路奔赴陝北。

這是個祭祖的日子。這一天紀念誰,是件很重要的事。

【獨家】你我的根,都在這裏

己亥(

毛澤東《祭黃帝陵文》

1912年,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派人祭祀黃帝陵,並親筆寫了祭陵詩。清朝,有記錄可查的黃帝陵廟祭祀三十次,儀式之隆重、規模之浩大、次數之多為歷代之最。明代,太祖朱元璋親自定下祭祀黃帝之禮,並為黃帝陵廟設五品護陵官兩人。宋、元明確記載了對黃帝的祭祀。歷朝歷代,不一而足,光是皇帝留下的「御製祝文」,就留下了53塊之多。

第一位在此祭祀的皇帝,留下了讓人印象最深的故事。西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親率十八萬大軍匯聚於此,命士兵一人用衣服包一擔土,一夜之間築起一座高臺。直到如今,到黃帝陵前,還能看到這座13米的高臺。

就此,開啟了橋山2100多年的黃帝祭祀史,歷朝歷代皆在此舉行國家大祭。

【獨家】你我的根,都在這裏 公眾號 第2張

己亥(黃帝手植柏

過去這些年裡,清明節前來拜謁黃帝陵的要客,大都效仿先人,手植柏樹。在這片中國最大的古柏羣,新種下的柏樹日漸粗壯。讓人最忍俊不禁的,是2008年,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種下的那棵,11年過去,在一米多高處分成了兩枝……

信哉,「一國兩制」。

【獨家】你我的根,都在這裏 公眾號 第3張

2008年,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手植樹

黃陵縣人、軒轅黃帝文化研究會祕書處祕書長蘇峯自西北大學畢業後,就以黃帝為研究對象,數十年熱情不減,如今已是黃帝陵文化園區管委會黃帝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看到總書記這句話後,他想起了耶路撒冷的哭牆。每天每夜,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趕來面對哭牆,將頭靠在上面,熱吻磚石,因為這是祖先留下的唯一痕跡,唯一記憶。

蘇峯覺得,黃帝陵對中華兒女來說,就是這樣的地方。

【獨家】你我的根,都在這裏 公眾號 第4張

軒轅橋

4月7日,臺北中山堂廣場,臺灣各界上千名觀禮民眾參與了「己亥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同樣是遵循古禮,同樣是隆重祭拜。

這絕非偶然。2012年至2016年,馬英九每年都會在臺北遙祭黃帝陵。2012年至2019年,每年清明節,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都帶領臺灣青年人來黃帝陵祭祀。

精神故土的價值就是,無論你人在哪裡,黃帝陵都在你心裡。

軒轅廟裏有塊碑,記錄了一個跨越60多年的故事。

1946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光復回到祖國。臺灣仕紳林獻堂、丘念臺等12人組成的「臺灣光復致敬團」,先到南京,再飛西安,擬前往黃帝陵,告祭軒轅始祖,喜慶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在由西安赴黃陵縣祭陵途中,因雨受阻,「臺灣光復致敬團」遂於當年的9月12日在耀縣中山中學的體育館設祭壇遙祭黃帝陵。禮成後,代表團成員淚灑衣襟,踏上返臺歸程。

2009年9月12日,原「光復致敬團」的後代組成謁黃帝陵團,聚首黃帝陵前,祭拜後,將刻有原「光復致敬團」祭文的石碑,敬立於軒轅廟院內,完成了祖輩遺願。

軒轅廟裏的石碑何止如此。

孫中山先生題詩立於此,「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蔣介石在1942年題寫「黃帝陵」三個大字,至今立於此。

每年,臺灣前來橋山祭拜的同胞絡繹不絕。同袍與祭,共申民族精神。

香港回歸那年,澳門回歸那年,皆立碑於此。人們一定期待著,兩岸統一之時,在此立碑告慰中華民族人文初祖。

【獨家】你我的根,都在這裏 公眾號 第5張

臺灣舉辦「己亥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以炎黃子孫自居,是全民族共識。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先生這首自題小像,情真意切,故園風雨如晦之際,以血自薦軒轅。

漫步黃帝陵間,黃帝手植柏、漢武掛甲柏、明洪武年御製祝文、清朝滿漢雙文御製祝文,孫中山、毛澤東、蔣中正的祭文碑刻,香港回歸紀念碑、澳門回歸紀念碑……五千年文明撲面而來。

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盪氣迴腸的日子、坎坷的日子、澎湃的日子、異族入侵的日子、自強自立的日子……指向同一個日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日子。

到那時人們回望,會發現根在這裏。

文/司徒格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