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看遼博展《歐陽詢仲尼夢奠帖》有魯公之意?


題主是說趙孟頫在夢奠帖後的題跋有魯公意對吧?先要把話說清楚,你不能說夢奠帖有魯公意,讓人莫名其妙。歐書清瘦冷峻,顏書寬博壯美,風格是兩個極端。

顏書乃至唐楷對後世影響深遠,趙孟頫受其影響並不稀罕,這種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而不一定是下功夫臨(學)過顏書才算。

同一時期的書家風格相似也是普遍的現象。下面是裴休寫的圭峰定慧禪師碑,裴休與柳公權是同時期的人,其結字如歐,用筆如柳。

下面是張少悌寫的高力士墓志銘。

張少悌是和顏真卿同時期的人,都有盛唐氣象,書風相近也好理解。另外是不是覺得這字有些似曾相識?再往下看。

反正我初次看到此碑時,忽然有一種趙孟頫穿越到唐朝時的感覺。原來行書筆意用於楷書並不是趙孟頫的發明,早在唐代就有了。有了張少悌這個媒介過渡,再看顏書方中帶柔,趙書圓中見剛,這些是基於求同而透過表相看到的內核。後世常說趙孟頫學二王、李北海,沒錯,但是,他更應該是博採百家而成一代大家的。


水魚哥邀請欄有幾千個邀請,為什麼偏偏就點進這一個。

然後看到:"夢奠帖有魯公意「這句話。

李世民跟李隆基學書法,趙孟頫跟趙之謙學篆刻,歐陽詢跟歐陽修學寫字。

足見大師們都虛心向學。

另外一個問題,趙孟頫當然有吸收顏真卿的養份啊,膽巴碑的長橫就明顯參考了的顏柳的寫法。

根據我的認知,沒有。

趙孟頫初學宋高宗,然後入二王,晚年兼學李北海。


謝邀

首先,你用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合適嗎?

其次,關於趙孟頫學過顏真卿嗎?答案是肯定涉獵過,但從松雪墨跡來看,基本沒有魯公筆意

李邕書法,與趙楷是否相似?

趙孟頫學書三變:

初臨思陵(宋高宗趙構),中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乃學李北海。

趙孟頫膽巴碑

在書碑中,趙孟頫有意效法李邕行楷之法,並結合自己早年在智永《千字文》中獲得的楷意,絕去盛唐以後佔有書碑絕對優勢的顏柳風格,以一種楷中見行,靜中寓動的楷法,改變了元初以前的碑銘風格,從而形成典型的趙氏碑法風貌。

關於趙孟頫晚年為何力推李邕,原因是他覺得:晉人書法瀟洒,但形體過散;而唐楷整齊嚴謹,但過於拘謹。而李邕書法參差錯落,疏密得當。趙孟頫晚年出唐入晉,揉入李邕筆意,遂成一家。

我臨趙楷

一家之言,歡迎同道指正


趙孟頫當然有受顏真卿書風影響,具體未知,但觀其晚年書,如膽巴仇鍔墓誌等均可見濃重的顏式風格。但若說這個跋夢奠帖有魯公之意,眼神有問題了


謝邀,趙孟頫應該臨習過顏真卿的作品。不過,從這副作品中我沒有感受到魯公的筆意或筆法。魯公的字特別圓勁,筆畫基本都是藏鋒入筆。這部作品中的米字第一點露鋒入筆,中豎也是露鋒入筆。八面出鋒,很有王羲之的味道。


書史自唐後,大宗上大抵二王一脈,顏真卿獨創一脈。後人基本這兩脈澤其一為多,老趙元復古主義老大,打出宗王旗幟,出入晉唐。

以現在學識暫時看來,個人想法有誤見諒,趙沉平和溫潤出處源自王羲之,沉著處自北海(有人說其涉碑),飄逸處出自晉人楊羲。一代書家涉略大抵不滿足某一家的,博取專精。

後人特別清代,基本取顏真卿氣魄書碑。

所以趙孟頫有可能摸過看過老顏,但功夫不一定深,畢竟皇家人什麼沒玩過。最主要的是以前的書家比較多重視一脈一脈不亂來


任何一個書法家,對於先賢往聖的作品哪有不學過的,但是「學過」跟「學了」是兩個概念,「學過」是了解的過程,「學了」是在了解的前提下選擇性的吸收。


趙孟頫主要學的二王,從他的傳世作品中看不到顏體的痕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