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論詞,從唐代的李白,到清代的納蘭容若,或褒或貶,幾乎囊括了期間所有的詞話名家。唯有李清照,王國維對她既無微詞,又無諛詞,保持了絕對的緘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南宋李清照的詞作成就很大,與北宋詞作大家蘇軾、秦觀等比肩,這與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始盛終衰」的文體演變論觀點相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初刊稿」中說「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他認為五代北宋的詞成就較高,而南宋詞人的水平則每況愈下,完全不能與北宋詞相提並論。

李清照的詞作比北宋時期的作品更有藝術成就,就是王國維「始盛終衰」理論的一個反例。在《人間詞話》中已經有了一個辛棄疾,如果再加上一個李清照,相當於對自己文學理論的否定。

(2)李清照的詞學理論與王國維的詞學理論並不一致。李清照的《詞論》以「協音律」為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以「境界」為上。

李清照在《詞論》中提出的評價詞作的標準是「協音律」,她批評東坡詞為「句讀不葺之詩」,認為「別是一家」的詞,其對詞作音律的重視可見一斑。

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為上」,極力推崇自然的詞風。」所謂自然,即「彼但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而真摯之理,與秀傑之氣,時流露於其間」。

(3)李清照自己在詩詞理論與實際創作中並不一致,因此王國維即使不認可其觀點,卻很難將李清照的詞作納入自己的詞學批評格局中來。

李清照論詞雖然追求自然本色,採用平鋪直敘的白描手法,卻能深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後人稱之為「易安體」。

王國維也推崇自然的詞風,但卻並不贊成淺顯直白的風格,對將俗語入詞尤其不以為然。李清照的「易安體」並不符合王國維的審美標準。

儘管未見於《人間詞話》,但李清照的詞受到後世的普遍喜愛也是事實。

紀曉嵐在《四庫提要》中說:「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是非常中肯客觀的評價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