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卓凡.黔源竹韻藝記

絕大多數的民間竹編手藝人都是質樸的的鄉里人,遇到不順心的事大多都選擇忍讓,但再能忍,也有爆發的時候,以下是最近和竹編藝人聊天時,師傅和我透露的真實故事!

5年前,師傅還是獨自一個人加工竹編工藝品,他的收入所得還得支撐一家子的各種開銷,日子過得也算是緊緊巴巴的,因為製作的竹編精美,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當然也有一些相關部門領導的喜歡,多次有什麼活動展覽都必拿藝人的竹器。

這次也一樣,某部門來拿各種竹編總價為2000餘元,拿貨時說是過幾天來和竹編手藝人結算,師傅也就欣然答應了,因為是某部門,自然也就給他們幾分面子。貨拿出去了,錢沒有及時得到,讓計算著過日子的一家子陷入了一定困難,下一批貨出來也是要半個月之後啦!

盼星星盼月亮,2個月過去了,還沒有來結算,師傅忍不住撥打當時拿貨人的電話,被告知在外面出差,說一回來就結算。又5個月過去了,師傅再次撥打電話,被告知在忙,等忙完再說。眼看快一年了,還是沒有來結算的動靜,也沒有打電話來招呼一聲。師傅生氣了,發怒了,又一次撥打電話,開口第一句就是:你們它XXX的是不是不想結我那批竹編製品的貨款了?然後,再然後就是10天之後終於帶來了現金,4年過去了,某部門的人再也沒有和竹編藝人打過交道。

我開玩笑說:「您的一句話雖然把貨款得了,但是卻得罪了一個部門,值得不」?我憑手藝喫飯,製作竹編製品出來本來就是要靠它們換錢喫飯過日子的,不然,我製作它們幹嗎?儘管是一個單位,但說話就像別人放屁一樣,如果不催促讓他們自己前來結賬,那估計得5年、10年,對這樣的言而無信的單位,得罪也就得罪了」,師傅說道。

對於一個靠製作手工藝維持生計的竹編藝人,某些單位還是採用能拖就拖的原則,把別人的勞動成果不當一回事,好聽一點是信用缺乏,說得難聽點就是「老賴」行為,不是給不起,而是不想給或者就是我拖著,以顯得自己多麼牛叉。不管是人或者單位,都需要一個信用,把信用都丟了,還有什麼公信力,別人對你的只有鄙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