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演員和明星這個身份,娛樂圈還有哪些深藏不露的手藝人?


蔡依林翻糖蛋糕徐錦江 美院科班畢業 書法雕刻繪畫

瀉藥。

娛樂圈的手藝人有很多呀,像是徐靜蕾,蔡依林這些女神都被報道過。

徐靜蕾:手工包全能達人——資料來源:網易新聞,侵刪。

  • 老徐是公認的才女,毋庸置疑,文藝女神並不愛混圈子,炒作話題,有電影時就出來忙一陣,忙完就回到「隱居」狀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都不出現在公眾視線裏。
  • 而現在的老徐,更願意把自己稱為手藝人,她不願辜負這個標籤。16年的時候老徐發表了一篇博文《趕在夏天結束之前》,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這個多才多藝的老徐。做裁縫,她樂在其中。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她自己一針一線做了170多個包包,幾百件小飾品。

  • 拍戲的時候,收工無論幾點,老徐都會做兩個小時的手工再睡覺,慢慢地,她發現做手工居然是最好的休息,「專下心去什麼事都忘了,滿腦子都是那些好看的布料,珠子。特美!」

  • 後來她不再侷限於製作一些手工小飾品,開始嘗試為自己製作裙子。當然,學習裁縫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但徐靜蕾經常會自己安慰自己。

  • 終於不負有心人,經過漫長一段時間的學習,老徐的第一件裙子出爐了,她興奮得就像個小孩一般。

  • 老徐說,除了上衣牛仔和鞋子,她要全部都實現自製。

  • 一天好友到家裡參觀,看到擺滿了長長一桌子的手工活兒,驚訝脫口而出:「徐靜蕾,你神經病!居然做了這麼多,是不是有毛病?」但是徐靜蕾卻把它當做一種讚美。對此她是這樣解釋的:「要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啊。」

  • 「真愛,就是這樣吧。誰說什麼都不重要,我喜歡,我開心,就好。」
  • 「什麼 人生贏家 ,都是人生過客,只有心兒里美,風雨無阻,年華無欺,誰也拿不走。」
  • 徐靜蕾計劃一年要做365個包,自己設計,純手作,一切以自娛自樂和產量為前提。並將全部手作都拿來做義賣,捐贈對象是老人和婦女。

網易新聞,原文鏈接她是娛樂圈公認的才女 如今卻做起了手藝人

以上。


感謝邀請,強答一個。

俄羅斯老歌唱家科布宗,曾以議員身份與恐怖分子談判,成功解救人質。


謝邀。

楊坤。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講楊坤的,文中提到楊坤很會做木工,家裡的傢具都是楊坤自己親手做的,朋友搬家他也會親手做傢具送給朋友做喬遷禮物,私下生活裏的楊坤更像是一個木匠,喜歡研究傢具、擺件等。

我觀察過楊坤的私服,感覺生活中應該是個講究人。


造琴師李宗盛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時。娛樂圈的音樂教父李宗盛算一個,那些滄桑的飽含情感的歌讓每個人都有所觸動。對於音樂,是對生活的感悟。而吉他,纔是一生的熱愛。

1997年,短暫的離開樂壇,他義無反顧的去到加拿大,那個以製作頂級手工吉他而聞名世界的夢想發源地。遍訪頂級的手工制琴師,從設計到選料再到後期製作,潛心學習每一道細節工序。

十多年來,在工業化的流水制琴工序中,他始終堅持手工製作,讓木頭都留下原始美麗的花紋,這何嘗不是對音樂的另一種延續呢?每一把獨一無二的琴,不正是他對生命最好的奉獻和感觸。

捏面澆糖陳道明

對陳道明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他所扮演的康熙大帝中,實際上,他本身就是一位琴棋書畫德才兼備的高手,只是為人低調。

陳道明與手工結緣,是為了國外的女兒。他的家裡有專門的手工房,裡面有木工、裁縫、糖人等手作的工具,他置辦了一整套包括小煤爐、大理石板、轉盤、錫勺在內的工具,開始為女兒製作糖人。

除了糖人,他還為妻子縫製各種皮質包包,還還喜歡麪人。在家中一本南宋的《東京夢華錄》中,陳道明找到做法———「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多次嘗試後,陳道明琢磨出了配方。他還在一本清朝的書中翻閱到,捏麵人講究一印二捏三鑲四滾,以及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細節表現。

裁縫徐靜蕾

徐靜蕾一直是圈內的才女,文藝、知性是她的代名詞,去美國洛杉磯的時候,她迷上了縫紉。據說報了個班全心全意學習。後來,從包包到裙子,從上衣到眼鏡套,都成為了她的藝術作品。

 其實手工包並不難做,但講究慢工出細活,磨練人的性子,難得的是徐靜蕾能放下繁重的工作、社交專心做手工。從徐靜蕾的微博可以看出,縫紉似乎填滿了她工作以外的生活。

她也早早為自己制定了目標,要做出365個包,甚至連去各地工作或者旅行也要把縫紉機與布料隨身攜帶。這都是浮躁忙碌的現代都市日漸稀缺的品質。專註於眼前的一針一線,心也遠離了世間喧囂,慢慢變得平靜,所謂匠心,大概便是如此了吧。

木工高圓圓

木作,很難也很辛苦,很多木匠都是幾十年的工藝傳承,刨、磨、鋸、鑿,要足夠耐心,不管汗水,重複繁瑣,受得了漫長卻看不見結果的重複勞作,反覆修改雕琢,才能看見那時光造就出的點滴變化。

高圓圓是公認的美女,美在自然不做作。溫婉的性格很難把她和木工聯繫起來,但木工確實是她的愛好。在敲敲打打中,在一鋸一鑿中,沉心靜氣,耐得住寂寞,忘記時間,這大概也跟她身上恬靜如水,淡然處之的態度有關。

木匠汪涵

在電視中永遠精力充沛,永遠幽默不斷的汪涵,也是個十足的手藝人。搞篆刻、養蟲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蘆、收藏銅錢……正是對這些手藝的偏好,讓他在嘈雜的綜藝圈中,始終能守住內心的一方寧靜。

一直都渴望過上長沙附近靖港小鎮慢生活的汪涵,對這裡的手藝人一步一步安靜的儀式感特別執迷。他認為手藝人跟這個時代是脫節的,但他們跟時間卻是合拍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去進黃豆了,知道一天當中什麼時候磨,然後磨到幾點是幾點;知道什麼時候該去收木頭,木頭放在哪裡它會膨脹,他們都非常清楚。他們是按照他們的時間在生活,所以過的怡然自得。

至於享受「慢生活」的具體方式,於汪涵而言就是穿梭於老巷子的手工作坊,無憂無慮地敲敲打打、縫縫補補,他說:「如果有兩條命,我一定拿出一條來做一個快樂的木匠。」

我們不去評論明星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不去估量它的商業價值!為他們的匠心致敬!向初心致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初心,至少我們大多普通人很難堅守這樣的匠人情懷!

手工,在工業化剛剛興起時期,曾經成為生產率低下的代名詞。隨著工業化的興起、不斷發展,我們看慣了千篇一律的機械化產物,產量和效率提上去了,可是同時我們好像又失去了很多。

近年來,隨著匠人精神的回歸,手工背後所蘊含的更深層的內涵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精益求精、獨一無二、追求完美等都是手工無可替代的魅力。

無論是一輩子默默無聞為手工藝堅守的工匠,還是萬千矚目耀眼的明星,每一件手工品都是生活的延續和情感的寄託。在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感受匠心的獨具,讓工匠精神回歸,為所有的手藝人喝彩!

編輯於 2018-01-0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馬氏體的小弟馬氏體的小弟

shinee隊長溫流

他可以把核桃用手指彈碎算嗎就彈腦崩的那種

shinee隊長溫流

他可以把核桃用手指彈碎算嗎

就彈腦崩的那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