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曾经对外宣称“永不上市”,后来也“顺应潮流”在2017年借壳上市,当时顺丰每股的股价为55.21元,市值达到2300亿元。在王卫的带领下,顺丰的股价连续涨停,上市后仅3个月市值就增长到3200亿元,成功将快递业“龙头一哥”的称号收入囊中。不过最近顺丰的日子似乎不好过,截至2019年4月4日15时,顺丰的市值只有1591.92亿元,和其市值巅峰时相比腰斩近半。一时间,“顺丰不顺”“顺丰跌落神坛”…之类的信息不绝于耳,事实真的如此吗?

  顺丰:最近有点烦

  顺丰从上市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市值仅剩巅峰期的一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股东减持股。4月3日晚间,顺丰对外发布公告,其部分股东将减持不超过7.9%的股份,按当时顺丰每股37.3元的价格计算,对应的金额总数达到近130亿元,减持的原因均为资金需要。公告发布后,顺丰在4月4日的股价下跌近5%。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股东减持股份了,早在2018年时顺丰股东减持股份就高达6050.53万股,截止2018年年底,顺丰股价下跌34%。

  融资频繁。顺丰在2017年借壳上市后,曾经做过总金额约78亿元的定增股权。同年,发售公司债券,总金额为20亿元;2018年,顺丰发型了5亿元美元的境外债券;2019年1月3日,顺丰再次发售总金额为160亿元的金融理财产品。

  一边是股东不停套现减持,一边是频繁融资,可见顺丰最近的资金需求比较大。顺丰为什么需要如此大体量的资金,又花在哪里了呢?

  收购和新业务耗资巨大

  2018年度,顺丰的对外负债308亿元,负债率达到48%。而在同行的“三通一达”中,负债率最高的韵达也只有34%,负债率最低的申通更是只有19.4%,可见顺丰的负债率也远远高于同行的追赶者们。

  顺丰负债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顺丰最近的收购行为太多了,顺丰为了大件快递的业务,在2018年3月17亿元收购了新邦物流;2018年4月,顺丰着眼于国际业务的开拓,又斥资1亿美元加入美国物流平台公司的融资;2018年10月,王卫又现大手笔,以55亿的巨资拿下了DHL全部的股份。

  另外,顺丰试水新零售,还推出了顺丰优选业务,“无人货架”、“跨境电商”和“哇噢全球精选店”也曾涉及,这些新业务的开发推广也耗费了顺丰巨大的资金。

  随着疯狂收购和新业务的开展,顺丰的业务范围一步步夸大的同时也给顺丰带来了负债。

  三通一达奋起直追

  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三通一达背靠阿里等平台,2018年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韵达2018全年完成69.8亿件快递包裹的投送,中通完成了85.2亿件,申通完成51亿件,涨幅均达到34%以上。

  2018年,顺丰只完成38.7亿件快递包裹的投送,涨幅为27.6%。虽然业务还在增长,但是无论是快递投送件数还是涨幅,都要低于“三通一达”,三通一达的奋起直追也给给顺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不仅是老对手“三通一达”,阿里的“菜鸟”和京东也在冲击顺丰的业务,顺丰现在若顶不住这股压力被超过,以后再想追赶恐怕就更难了。

  顺丰不行了?其实是为未来布局

  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进入了稳定期,根据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我国最早在2019年,最次在2027年,就将进入人口绝对值的最高峰。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向来是流动人口最大的地方,逢年过节时的空城现象就能证明这一点。但是最近几年,流动人口总量却在逐渐减少,这正是我国人口增速降低的体现,预计人口增速降低在未来将成为常态。另外,社会老龄化,劳动力不足也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流动人口减少,劳动力减少,意味着用人成本的提高。

  顺丰针对这种新常态状况,早已作出了应对,智能无人机等智能化产物将大大降低顺丰在将来的用工压力,在这方面,三通一达已经落后于顺丰。

  目前的顺丰正在转型,从人口密集型转向智能化转型,辅以顺丰之前的收购和新业务的开展,一旦转型完成,顺丰的快递业“龙头一哥”地位别说“撼动”,怕是“松动”都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