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曾經對外宣稱“永不上市”,後來也“順應潮流”在2017年借殼上市,當時順豐每股的股價爲55.21元,市值達到2300億元。在王衛的帶領下,順豐的股價連續漲停,上市後僅3個月市值就增長到3200億元,成功將快遞業“龍頭一哥”的稱號收入囊中。不過最近順豐的日子似乎不好過,截至2019年4月4日15時,順豐的市值只有1591.92億元,和其市值巔峯時相比腰斬近半。一時間,“順豐不順”“順豐跌落神壇”…之類的信息不絕於耳,事實真的如此嗎?

  順豐:最近有點煩

  順豐從上市到現在不過兩年時間,市值僅剩巔峯期的一半,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股東減持股。4月3日晚間,順豐對外發布公告,其部分股東將減持不超過7.9%的股份,按當時順豐每股37.3元的價格計算,對應的金額總數達到近130億元,減持的原因均爲資金需要。公告發布後,順豐在4月4日的股價下跌近5%。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股東減持股份了,早在2018年時順豐股東減持股份就高達6050.53萬股,截止2018年年底,順豐股價下跌34%。

  融資頻繁。順豐在2017年借殼上市後,曾經做過總金額約78億元的定增股權。同年,發售公司債券,總金額爲20億元;2018年,順豐髮型了5億元美元的境外債券;2019年1月3日,順豐再次發售總金額爲160億元的金融理財產品。

  一邊是股東不停套現減持,一邊是頻繁融資,可見順豐最近的資金需求比較大。順豐爲什麼需要如此大體量的資金,又花在哪裏了呢?

  收購和新業務耗資巨大

  2018年度,順豐的對外負債308億元,負債率達到48%。而在同行的“三通一達”中,負債率最高的韻達也只有34%,負債率最低的申通更是隻有19.4%,可見順豐的負債率也遠遠高於同行的追趕者們。

  順豐負債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爲順豐最近的收購行爲太多了,順豐爲了大件快遞的業務,在2018年3月17億元收購了新邦物流;2018年4月,順豐着眼於國際業務的開拓,又斥資1億美元加入美國物流平臺公司的融資;2018年10月,王衛又現大手筆,以55億的巨資拿下了DHL全部的股份。

  另外,順豐試水新零售,還推出了順豐優選業務,“無人貨架”、“跨境電商”和“哇噢全球精選店”也曾涉及,這些新業務的開發推廣也耗費了順豐巨大的資金。

  隨着瘋狂收購和新業務的開展,順豐的業務範圍一步步誇大的同時也給順豐帶來了負債。

  三通一達奮起直追

  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不進則退。三通一達背靠阿里等平臺,2018年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韻達2018全年完成69.8億件快遞包裹的投送,中通完成了85.2億件,申通完成51億件,漲幅均達到34%以上。

  2018年,順豐只完成38.7億件快遞包裹的投送,漲幅爲27.6%。雖然業務還在增長,但是無論是快遞投送件數還是漲幅,都要低於“三通一達”,三通一達的奮起直追也給給順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不僅是老對手“三通一達”,阿里的“菜鳥”和京東也在衝擊順豐的業務,順豐現在若頂不住這股壓力被超過,以後再想追趕恐怕就更難了。

  順豐不行了?其實是爲未來佈局

  目前,我國的人口數量已經進入了穩定期,根據相關的人口統計數據,我國最早在2019年,最次在2027年,就將進入人口絕對值的最高峯。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向來是流動人口最大的地方,逢年過節時的空城現象就能證明這一點。但是最近幾年,流動人口總量卻在逐漸減少,這正是我國人口增速降低的體現,預計人口增速降低在未來將成爲常態。另外,社會老齡化,勞動力不足也逐漸成爲我國社會發展的阻礙。流動人口減少,勞動力減少,意味着用人成本的提高。

  順豐針對這種新常態狀況,早已作出了應對,智能無人機等智能化產物將大大降低順豐在將來的用工壓力,在這方面,三通一達已經落後於順豐。

  目前的順豐正在轉型,從人口密集型轉向智能化轉型,輔以順豐之前的收購和新業務的開展,一旦轉型完成,順豐的快遞業“龍頭一哥”地位別說“撼動”,怕是“鬆動”都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