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皇宫”即将成为青岛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的又一景点。

  王 雷 摄

  从清明上河图中搬下来的宋代“饭店”,即将坐落在“海上皇宫”内部。

  “清明上河图”项目规划效果图(局部)。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首席记者 李 魏

  青岛的“海上皇宫”,一座风格独特的球形建筑,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食娱乐场所,曾与栈桥、小青岛共同构成老青岛人的“前海沿儿”记忆。如今,这座沉寂十余年的地标式建筑即将被“唤醒”,开启一道“穿越门”——从青岛蔚蓝的大海边,直抵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闹市。

  由故宫博物院、凤凰卫视集团、海诺集团共同打造的《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文旅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0%,正进入展览设备的装配阶段,初定4月下旬投入试运行。

  在这座外貌看似没有明显变化的球体内部,一场国内鲜见的新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揭开沉浸式数字科技文旅项目进驻青岛的崭新一页。

  放大十余倍看得见笔触的动态长卷

  四月初,进入“海上皇宫”的球体空间,记者尚需强大的想象力才能预见月底即将穿越的北宋市井风情。而当下,这里暂时仍充斥着钻机和电焊的噪音,各个专业正在全方面地加紧施工。

  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博,作为本项目的负责人,好似一位将整个设计方案了然于胸的超级讲解员,带领记者穿过约1900平方米的故宫的文创餐厅,拾级而上,来到整个“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项目的核心,位于球体二、三层的《清明上河图》数字文旅项目。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1200年前,原作只有24.8厘米宽。在这里被数字化放大到3.6米宽、31.6米长的规模,单是宽度就放大了10余倍。原作中的814个人物、73匹牲畜、29条船只,惟妙惟肖地还原呈现。“真正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是能看到当时张择端笔触的,也是最接近原画版本的效果。”张博透露,为最大限度保留原作创作细节,他们用近两年时间,聘请了二十余位专业绘画师,一笔笔对原画进行细致描摹,然后再放大到现在的比例。

  通过扫描二维码,连接语音导览,未来站在画前特定位置的观众,能随时听到关于对应画面的详细解说,而声音的定向性使他们不会打扰到特定范围之外的游客。

  空间的四壁总是暗藏玄机。在长卷对面的墙壁上,借助多媒体,将系统呈现宋代衣、食、住、行的特色方式,与画作呼应,带来更多有关宋代生活的趣味信息和直观印象。一个“寻找画中人”的互动项目将设置在整个穿越之旅的终点,画中的30余个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物,被遴选出来,穿越者站在画壁前的特定位置,面部的真实形象就会自动随机与画中人物面容重合,由此“参阅”自己的前世身份,犹如回味这场穿越的“黄粱一梦”。

  被“复活”的店面、门头和故事“看过《画壁》吗?”张博问记者,在《聊斋志异》里,正在赏画的书生突然被“吸”入画中,这个经典桥段将被用作此番穿越之旅的开场。“好戏”刚刚上演。

  走到《清明上河图》的尽头,就到达画中的汴京城门“上善门”,现实世界的“穿越门”就位于已现雏形的“上善门”门洞中。暗影里将“浮现”一支多媒体呈现的骆驼商队,穿越者“混迹”其中,携带兑换的宋代钱币入城,宋代都市生活模式就此正式开启。

  他们会走进画中鼎鼎大名的酒店——孙羊店,在360度全息立体空间内感受北宋的光影、乐曲、气韵,亲历一位宋代女子的人生;看跑堂的小哥儿招呼客人;品自制的佳酿,尝试酿酒的过程;在售卖饮品的“饮子店”里歇脚;路过“赵太丞家医馆”,在“王员外家”小楼门前跟随送亲的队列,凑一场宋朝婚礼的热闹。

  北宋的雨巷,喧嚣的夜市,已经铺就了如画中样貌的青石板路,砖瓦楼阁、古巷码头已初现规模,大部分造景都在制作中,将最大程度还原画中场景。人们将体味到清明雨纷纷的时节,铁匠铺里明灭的火焰,古老的制茶工艺……当然,随时可以使用当时的流通货币,跟街边宋代着装的市井商贩来场交易,购买到毫无违和感的零食、物件。

  最后一定要乘船游览汴河风光。汴河码头“大船”里的28张座椅已经完备,二层和三层的楼层被打通,挑高到超过9米的高度。汴河上华丽的虹桥、独特的河柳、往来繁忙的商船,还有诸多风物细节,都将待观者重新发现……彼时身临其境的你,一定已经忘记,正身处一个巨大的球幕影院——在2018年,这个球幕影院,曾先后以不同规模,出现在故宫和国家博物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型展览上, 一度成为国博里人流最密集、排队时间最长的区域。

  店铺、门头和场景,借助全息、VR、AR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虚实交互地实现千年穿越,而人们所经历的一切,统统都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到出处,包括孙羊店里讲故事的女子,据说也是宋人《东京梦华录》中的人设。数字高科技制造的这场沉浸式盛宴,让它们走出古画、古书,千年的风貌、人物都将在我们身边“复活”。

  “高科技+艺术”的新文化地标

  青岛“海上皇宫”沉浸式数字文旅项目的设计师、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主案设计师蔡中静有一张可爱的娃娃脸,可在施工现场,这个90后娃娃脸女孩却常常板着面孔、陷入认真的长考。她告诉记者,要在这样一座三面环海又年久失修的球形建筑中将设计落到实处并非易事,很多问题都是到达工程现场后才显现出来的。

  首先解决的难题是承重和防潮的问题。据说,光是用于游览汴河的球幕影院装备就重达十几吨,原先作为根基支撑“海上皇宫”楼体的20余根年深日久的海中立柱,显然难以承受,还有夏季海岸高达90%的湿度,单是这两项改造的实施就花去了半年多时间。

  不过一切都无法阻挡技术创意的迸发与实施,“这是一个将‘二维’变为‘三维’的过程,我要做的就是尽量真实地还原画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展馆里的观众感受到北宋街市的繁华氛围,有真切地穿越感。”蔡中静为此大做功课,研读《营造法式》中的宋代建筑风格,对照原画中的呈现,从北宋独有的门饰“彩楼欢门”的设计,到斗拱的样式、窗格的花样,保证穿越之后看到的一切都绝对符合历史的真实。

  “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真实还原最经典的艺术。”这成为“海上皇宫”的全新定位,也是如今甚嚣尘上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演项目的共有概念。从超过十年的功能闲置中回归,在与栈桥和小青岛毗邻的青岛湾畔,一个“高科技+艺术”的时尚文化新地标,即将刷新青岛人对于前海沿儿以及高科技的传统认知。

  渐成“红海”的沉浸式数字项目

  进入2019年,人们听到更多关于“沉浸式”数字科技项目的消息。首先是故宫的“宫里过大年”主题展,春节期间创下一天最高人流量6万人的纪录;紧接着是专门从事数字互动艺术体验产品创制的“要看文创”创立;以及4月1日定位于沉浸式博物馆的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的启幕,首次提出了“科技+复古“的沉浸式博物馆概念,其中每一个室内主题设计都散发着新奇与愉悦:百年老家电的AR时空穿越、科技范儿与艺术范儿共存的文创产品、寓教于乐的游戏式互动儿童区……营造遨游古今的沉浸式氛围。

  “沉浸式”数字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驻各大城市,改写艺术展演、博物馆以及文化旅游的传统内容和体验形式。在国内,从事这一新兴行业的创造团队方兴未艾,发展神速。青岛“海上皇宫”《清明上河图》项目的设计团队,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就已占据集团发展版图上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合作伙伴。记者见到设计师蔡中静时,她正要返回北京,去完成一个故宫内大婚场景的数字复原项目。

  据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项目总策划王晓东介绍,2018年凤凰卫视集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也就是青岛“海上皇宫”的“同款”,首展共有141万观众到故宫观摩,很快这一项目就会去到香港再展。

  除了在大众中越来越广的接受度外,商业综合体、旅游景点、博物馆等线下消费场景也纷纷向这样的数字互动艺术体验产品抛出橄榄枝。据36氪统计,70%的国内沉浸娱乐IP都是近两年诞生的。一份由某沉浸娱乐公司发布的《2018年沉浸产业白皮书》显示,国内沉浸式娱乐IP在过去两年实现了从几乎为0到200+的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