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洋溢校园小说中,学校校队的男生是作者很好发挥的题材,男主角是球队队长的梗不晓得被拿来用几次,还有就是各种令人热血沸腾的情节,反败为胜的压秒三分球、排球场上用命救起的凶猛杀球、一颗漂亮的再见全垒打……等,都是我们对于青春不可抹灭的印象。叛逆时期的国中生如我们可能不在乎很多长辈认为我们该做的事,但绝不能任由球场上的自己懦弱,由此可知,对于一个阳光的男孩而言,在球场上争风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以我来说,如果有人问我的青春哪个时刻最感动,我会说学测放榜那天,以及那时射门进球的瞬间。

不过曲棍球不是很热门的运动,至于开始打的契机呢?事情是这样的,国二有一天,我的朋友问我要不要一起加入曲棍球队,我马上就答应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懂那时候的我是在果断几点的,就这样直接拿起球棍打了起来。那天之后,我的生活除了读书就是打球,因为可以请公假练球,所以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印象很深的是我们固定团练的那两节课刚好是英文课,我们英文老师还因此特别生气。

曲棍球是一个不好上手的运动,光盘球到可以带球走就花了很多时间,不过上手之后就会觉得相当有趣,虽然南台湾总是艳阳高照,导致每次练完球都是满身大汗,不过几乎没有一次有先发缺席,大家都期待每一次的团练,每一次的比赛,以及每一次的合法翘课,那可以说是我国中时期,最快乐的时光。

比赛打的通常是小场,一个守门员,以及五个球员。我打的位置一直都是中前锋,俗称箭头,负责进攻时主导左右两翼以及带球进射门区,是一个拿分的位置,在这个需要档球以及碰撞的运动中是相对安全的。一场比赛四十五分钟,分三个小节,一开始没有体力训练,打到第三节的时候真的站著都很难,通常球飞出去等的时间就会用手撑在膝盖上休息,汗滴的比下雨还夸张,我的位置常常要带球跑,跑到后来会因为体力不够,带也随便带,球也随便传,对面也是一样的情况,那时候我想只要可以在第三节拿出第一节的体力,要拿冠军一定不是问题。

我们有一个常拿分的战术,叫处罚角球,因为我们做的角球好像特别容易进球,所以常常会在射门区争取对面的犯规来拿到处罚角球的机会。技巧是这样,会有一个在球门旁拉球的人,一个在圈外接球的,一个在射门的,我是拉球的那个。印象中很多比赛都是靠这个拿分的。

我们第一次比赛就拿第三名,厉害吧?不过屏东县的国中固定参赛班底只有三个,换句话说,是最后一名,说实话是不会太灰心,因为那时候我们刚成立没多久,就上去打了,输了我觉得是理所当然,但不甘心是一定有的,没有人在场上被羞辱会开心的,就算你没打过篮球,然后和Lebron单挑被灌爆也会不爽,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第二次比赛是县运,因为我是第一届会考((直接透漏年纪,所以如果有得名的话,可以在超额比序那个奇怪的制度中加分,这场比赛就显得更重要,大家也更努力在练习。因为有距离比赛有充分的时间,所以队形、观念、球技也比较稳了,最重要的是有更多有想认真打球的同学加入,整体实力提升不少,然后那次拿了第二名。

第一名的球队早我们两年就成立了,而且每个球员的球龄都有两、三年,不过大家也没有觉得会输,一样很努力在打,虽然没有进球,但也算打过一场畅快的比赛。

最后一次比赛是主委杯,还记得那是会考前不久的比赛,那时候的生活就是打球、念书、补习的无限循环,我们国中有一个东西叫做加强班,会有额外的上课时间,常常上完课马上跑去练球。那场比赛是我印象最深的比赛,因为大家很清楚是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次和大家一起打比赛,每个人都拿命出来打。记得和第一名打的时候有进一颗球,比分拉到一比一,球是这么进的,我自己带球带到射门区射门,被守门员挡了下来,球刚好飞到我们左翼(他是我国中最好的朋友)的位置上,姿势拉好出全力马上又射一波,「碰」一声,欢呼声超大声,那大概是国中生活中最热血的瞬间了,最后虽然二比一输掉了,不过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很棒的回忆。

之后会考完虽然没有比赛了,我们还是会和学弟一起练球,大家也会有事没事一起约出来打,还有一次教练带我们去他的母校一起练球,高中体育班的程度果然不同,大开眼界。

在台湾打球,不管是什么球,若你不是真的最顶尖,是没有靠这一项技能活下去的,何况是这么冷门的球类,意识到这一点,我一样选择了升学高中,一样拚死拚活的读书,给自己的未来一个交代。不过我给自己一个期许,以后总有一天,我要再一次拿起球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