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玩知乎,之前一直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放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這幾年也寫了不少篇, 我有個連載叫《我在普華12年》,是15-16年寫的,後續陸陸續續寫了幾十篇關於四大,職場的各種文章。想看更多文章的,我的微信公眾號是「小逗兒的會客廳「,微博是「勤快carol」(老實說,Carol姐其實也不那麼勤快。。。)

來知乎,是因為這裡的財經人群更聚集,發現很多年輕人關於四大,關於職場有很多迷思。於是,我開了知乎賬號,打算就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供小夥伴們參考。

我在知乎上,看到很多人問關於申請四大的硬性資質的問題,比如必須是985,211嗎?六級必須刷多少分啊,CPA是不是必須有啊等等,那我今天就來就這個資質問題回答一下。

四大會不會在招聘時,專門去指定這樣的硬性條件?答案是並不會。但這個問題得這麼看,如果有一群人來競爭,旁邊的人比你學校好,比你拿的證多,比你的實習經歷好,如果你是面試官,你會怎麼選?所以說,這是個相對論的問題,並不是硬性的一條線。當然,你看最後的結果是確實是好學校的學生多,碩士多,實習經歷好的會勝出。

很多人在看這些所謂的硬性條件時,看到的就是一條線,而忘記了分析深層的原因。今天我來分享一下面試官的心理。 今天我選注會作為入口,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換成其他的,比如我是不是必須是北清畢業的才行等等。

注會作為據說已經成為現今最難考的試之一,如果能考過,特別是那種1-2年就都能考過的人,你仔細想一下,這些人身上具備的能力。

第一:這些人必須有極其明確的目標感。大部分考注會的人都是大學生或者剛工作幾年的,在自己繁忙的學業和工作之餘,去準備的。他們知道這個階段的目標是什麼,並願意為此努力。

第二:這些人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自律。考注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容易在學習/工作/談戀愛/刷抖音/北京癱之間慢慢放棄了當初的理想。備考期間,每天能無論多忙多累都要拿出書來學習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律(我還沒說高度自律哦)。

第三:這些人的學習能力一定不弱,否則肯定啃不下來這樣的考試。

我有個朋友,當年是以上海市文科第二名的身份上的大學,讀的是英語專業,她說她高中三年每天都是早上四點起床讀書,她很聰明,但更勤奮和自律。大學的時候,反倒當了學渣,忙著談戀愛。我們是在美國的時候商學院的同學。一個純文科出身的女孩,MBA畢業之後去了一家頂級金融機構,每天做我完全不明白的超級複雜的數學模型,給金融衍生品定價。她這樣的人自帶的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讓她能做好任何她想做的事情,這才是那些所謂硬性條件背後真正的原因。

不僅考注會,那些能考進985,211的,或者能在任何事情上都做的還不錯的人,靠的不是運氣,是自身攜帶的各種能力,而僱主們要的就是這些能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