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寫諮詢(advisory)v.s.管理諮詢的區別,特別在四大這個環境下。知乎上k看到很多非常模糊甚至錯誤的信息,覺得有必要來澄清一下。

先從簡單的說起,管理諮詢(consulting)不是四大的發明,就如大家都知道的,第一家大家公認的管理諮詢公司是1886年麻省理工學院教授Arthur Dehon Little(1863-1935)創立的ADL(Arther D Little)公司,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管理諮詢公司。這家公司到現在還有啊,我還有前同事在這家公司工作過。後面更有名的MBB陸續出現在市場上,超越ADL成為管理諮詢業的翹楚。如果有同學想對戰略諮詢行業有個更為全面的了解,推薦去讀《戰略簡史:引領企業競爭的思想進化論》(The Lords of Strategy: the Secret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orporate World),作者是美國的Walter Kiechel Ⅲ,是哈佛商業出版社編輯主任。

而advisory, 我管這個叫「泛諮詢」,在四大這個環境下, 裡面包含的內容是除了審計這種鑒證類服務和管理諮詢之外的服務。今天不按部門去說,就按實質性的工作角度去看一下。有幾個部門的員工都會是自己是諮詢的,也就是「advisory」, 比如說做交易服務的(deals或者叫transaction services),還有比如做內審內控的,還有會計諮詢服務,精算等等。

這些部門之所以叫諮詢,原因是他們確實不屬於鑒證類的服務,但又確實都屬於提供建議類的,但為什麼也不叫管理諮詢呢,因為他們的服務還是在合規或者流程/制度遵從層面上的審閱和建議,而不是給管理層提供管理和運營上的優化建議。

我們拿大家都在問的財務諮詢舉例。通常意義上的財務諮詢(finance advisory)指的是做財務盡職調查的那個部門,他們主要的業務是為了達成併購而對目標企業做的財務方面的盡職調查,所用的技能我的說法是審計技巧的延申,還是圍繞財務報表的審閱、調整和出具報告而做的,所以他們所僱傭的人頭兩年都會放在審計工作,兩年後再轉回來,稱為「輪崗」。而管理諮詢下面也有財務的內容,那麼財務管理諮詢做什麼呢,我們做財務轉型,財務組織架構設計,財務共享中心的設計,戰略預算管理等等。這裡運用的技能跟審計/合規/流程的遵從沒有任何關係。工作性質的不同導致這兩種工作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而且出路也完全不同,財務諮詢的同學們很容易跳槽到私募去做分析或者投資經理,而財務管理諮詢的同學們去甲方做財務分析和預算的很多,去基金的也是偏向於投後管理,因為後這塊跟諮詢很像,換個角度去幫助企業加強運營。

記得有一次在電梯里碰到以為做內控的合伙人,他在跟別人抱怨說internal control翻譯成內控非常不合適,搞得聽起來就像是查犯人的感覺,應該翻譯成管理諮詢,因為所提的內控改進建議也是給管理層提供管理建議啊。哈哈哈,我當時都快笑出豬聲了。大哥,真不是什麼都能叫管理諮詢的。

很多人問,如果管理諮詢和審計站在一起招生,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跑去申請諮詢?還有是不是做了幾年審計,所有人都想轉去諮詢?諮詢確實會更熱門一些,但根據我幾年的觀察,還不至於形成壓倒性的偏向。我後來仔細分析了一下,我覺得就像所有職業選擇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諮詢的,很多人對自己的定位還是比較清晰的,自己合不合適心裡大概是有個想法的。真不知道的,那等我很想有機會跟大家聊一聊,就是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最後發表一點回答大家問題後得到的感想。Carol姐有個好習慣,別人發給我的問題我是都看的,如果你沒有看到我的回答,一部分是因為我也沒答案,比如問我A學校和B學校哪個更好?我真不知道,我離開學校太多年了,對這些問題沒有研究。另一些問題我不愛回答,比如問我校招開始的時間,這個在網上花一分鐘就能找到,或者關注幾家的校招公眾號,他們都有很及時的推送。我之所以不愛回答是因為我覺得你壓根沒把進四大也好或者職場上的事當真,這麼基礎的工作都沒做到更別提其他的了。其他我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就是大家真有困惑的地方我是都會回答的。

而那些來問特別基礎或者根本讓人無從下嘴的問題,讓我想起梁寧的一句話,也是我越來越覺得重要的,就是「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底層操作系統」。我得想想,如果想幫助職場小白改進底層操作系統,到底能從哪兒入手呢?是帶著大家運用拆書的方式加上實際的職場故事做個「一書一課」還是通過講座的方式?我還沒想好,沒準你們有更好的建議?可以給我留個言咱們探討一下。

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