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携辖区企业赴内蒙古敖汉旗开展精准扶贫活动,返程路上,工作人员接到“求助”电话:两名求职者因个人原因没赶上当日招聘会,但很想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一下。该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当即启动远程视频对接系统,通过互联网远程面试。一番沟通,两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资料图:“梦想从这里启航——‘百姓就业进校园’ 中关村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 走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这是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依托“互联网+人社服务”,全力搭建线上线下信息系统,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转变的新近缩影。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精简和优化各项审批服务流程为切入点,打造人力社保领域“快、暖、优”服务,努力营造事项简、流程优、材料少、速度快、服务暖的政务服务环境,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上一层楼”。

  为提升服务速度,2018年,全面梳理精简服务事项52项,取消和调整证明18项,大幅度精简各类申报证明材料,推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

  办理52项公证“最多跑一次”

  对于出生公证、死亡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等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52种公证事项,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就要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十项减证便民举措,201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千龙网记者 秦胜南摄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细信息

  北京取消这18项人力社保证明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2018年3月发布通知,公布了该局累计取消证明事项,对已经取消和未纳入保留目录的证明,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

  按规定,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按照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通知要求,在门户网站、公示栏上公布取消和保留证明事项,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的证明事项,要及时调整事项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对于保留证明事项,要逐项统一名称、主管部门、开具单位和办事指南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对不属于证明但名称为证明的要件,要按照“谁设定、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表述,防止因名称混淆引起办事群众误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