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國有唐宋八大家、有明清小說、有詩詞歌賦,可以說中國是文學的國度,直到現在文學依然是表達的是比較的自由的,繪畫也很發達,山水花鳥、別具一格,唯獨音樂這塊,沒有什麼作品留下來(鴉片戰爭之後的不算),只有局指可數。更別提類似貝多芬、莫扎特、肖邦這類的人物了。至於宮商角徵羽,更沒幾個人知道的了,普通人也只知1234567了。這是為什麼?高曉松說:中國漢族是沒有音樂的,我質疑這個結論。但是你如果問普通人,中國古代有什麼文學家、史學家、繪畫家、書法家,一般受過初等教育的人都會報得出來,而音樂家,沒看過音樂史的人真是一個也說不出來。

還有音樂教育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音樂課都是聽無聊的流行歌曲,不教音樂史。(中國有音樂課嗎?)一般人也只知道莫扎特和貝多芬、肖邦,我看連李斯特、德彪西(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果然還是決定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

好,那麼我們從頭來看題主的這個問題,題主把詩詞歌賦和明清小說放在一起,把這些全都歸類為文學的前提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只能說,很遺憾,在以後希望你先確定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題主也說了,中國文化,山水花鳥別具一格,唯獨音樂沒留下什麼作品?那我們就回過頭說說為什麼我要吐槽你把詩詞歌賦和明清小說放一起這個事了。

我天真的認為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詩,詞,曲,這三種體裁原先並不是我們現在繼承的樣子,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學到的詩也好,詞也好,不是像現在這樣僅僅只有文字而已,它都是有曲的,是的,每一個,都是有旋律和伴奏的。就連你熟讀的「床前明月光」它在被李白創作出來的時候也是有所謂的「旋律和伴奏曲」的。也就是說,它是要唱出來的。

所以說,詩,詞,曲,它嚴格來說不能全都歸類為文學,雖然寫的歌詞非常有深度,但它是音樂。徹頭徹尾的音樂,只是沒繼承下來。

所以說我不認同你說的地方是。你說中國當時的音樂不發達,這我堅決不同意。但是我認同你說沒幾個流傳下來的,這我只能低頭說。

「你說得對。。」但也不是沒有。《廣陵散》如果你沒聽說過,那麼《霓裳羽衣曲》你一定知道吧。題主你也知道還是流傳下來幾個的。

然後說一說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

我個人認為,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國古代所使用的記譜法的原因。

也不用我個人認為了,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這門課當中,明確提到了音樂傳承中主要有「口頭傳頌」和「書面傳承」兩種方式,書面傳承最主要的手法就是記譜法。再說了說到口頭傳頌,中國流傳下來的戲曲文化,這不都是音樂么?怎麼就沒想到它呢?

我國古代在記錄樂曲的時候,最開始使用的是文字譜。

你先看個大概,這是從百度上找的圖,難以理解是不是?你覺得照著這個什麼都彈不出來對不對?

這種文字譜是記述古琴指法彈奏,弦序,音位的記譜法,它不能直接的反應出曲子都是什麼音。這是個什麼曲子,也只有上手彈奏之後一聽才能知道這是什麼曲子。用這種譜子記錄下來的音樂,傳承難度可想而知。後來唐代琴家曹柔減化,發展成為減字譜。也依然晦澀難懂。除此之外還有弦索譜(已經失傳)管色譜,俗字譜和工尺che譜。(沒錯,你要記住讀音不是工尺譜而是工扯譜)

對就是你。

這種記譜方式想要把樂曲流傳下來看起來條件是極為苛刻的。

更何況知道宮商角徵羽的人不多不說,即使是知道,能正確讀出這5個字的人,又少一堆。然後,知道這些的人,不一定知道,中國還有十二律。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更難了是不是?至於你問我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都很少了解這些?那我們歷史的角度想想。我國古代從周王朝開始,要求學生掌握的「六藝」在後來慢慢的偏重六藝中的書與術,這種惡性發展直到現在,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的人們不了解我們老祖宗的音樂了,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知道我國古代有文學家書法家之類的卻說不出來音樂家這種事情?

其實要你們說我國古代有哪些音樂家也是可以說出來的。其中一個就是你玩遊戲再熟悉不過的蔡文姬。

給你留個百科如果好信自己查去吧。這上面比我說的全,我也不多bb。先舉這一個例子,就是讓大家知道,我古代不是沒有音樂家,只是你們不知道他們是音樂家。也的確,沒學過音樂史,這些真的不知道。

最後,題主問了一個非常有建設性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音樂課不教音樂史?

題主說的應該是中小學的音樂課對吧,我得先糾正題主一下中國不僅有音樂課而且大多數也不聽流行樂。但上的課讓人感覺真不如唱流行樂。。。(玩笑話)好,正兒八經的回答下這個問題。我們在上音樂教育學在進行說課和試講的時候,我們的導師也跟我們說了一下,我只能跟你說個大致。現在的中小學音樂課更偏向於讓學生去感受音樂,去理解音樂。去創造去發現。讓他們在學習音樂課的同時明白一些道理,並且掌握一些音樂技能。我們在制定一節音樂課的時候的三維目標就已經確定這一堂課是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要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去,不要讓學生覺得音樂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參與的時間越唱越好,這是一節成功的音樂課。然後你想一想,你讓這些學生們去學習音樂史?開這門課首先你得明白你要為了什麼而開。你讓他們學音樂史,你是讓他們學什麼?學了有什麼用?這對他們掌握音樂知識有一丁點幫助么?顯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不僅如此,枯燥乏味的音樂史本身就難以讓學生提起興趣,這樣會讓本身就難以發展下去的中國音樂教育變得更加難以生存。況且音樂史如果不是要打算深入了解音樂確實沒有必要深入學習。本來音樂課所佔比重就不高,不帶著學生去感受,體會音樂,硬拉著學生背音樂史,這不僅不負責任,也對中國音樂教育是一種危害。等到有那麼一天,音樂所佔學生課程比例能與數學啊,語文啊這些科目一同佔據一席之地,國家再考慮開設音樂史課也來得及。以上。很多說法都是從個人認知角度出發,如有錯誤還請指正。也希望題主在提出相關問題之前,先查閱一下相關的資料,再來提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