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團轉讓格力電器股份的決定,比外界猜測的更大膽:計劃轉讓格力電器15%股份,而非此前外界猜測的10%。

  4月8日晚間,格力電器(000651)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15%的股票。此次公開徵集轉讓的實施,將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格力電器同時也表示,格力集團尚在進一步研究制定本次公開徵集轉讓的具體方案,本次公開徵集轉讓尚需取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機構的批准,是否能取得批准及批准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而且,格力集團對這次股權轉讓設定的價格門檻也相當大方,稱本次轉讓價格不低於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覆的結果爲準。並無太高溢價。

  外界關注的焦點是,格力集團爲何選擇此時,拋售集團旗下最爲優質的資產格力電器?誰更有可能成爲這批優質資產的接盤方?如此轉讓能否實現利益最大化?

  格力集團爲何要賣

  對於集團旗下近年來最賺錢的業務,格力集團爲何要賣格力電器股權,而且是放棄控股地位的15%股份?格力集團至今未給出官方口徑。

  有分析認爲,格力集團有意通過出售格力電器股權,變現資金,來進行投資和發展其他項目;政策層面,國家也鼓勵國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在競爭性行業,家電行業符合符合推進混合所制改革的條件。

  截至2018年,格力集團整體營業收入總額預計突破2000億元,淨利潤超260億元,歸屬國有股東淨利潤超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7%、19.15%和12.90%。

  這其中,格力電器貢獻巨大。

  根據格力電器業績預告,2018年全年,格力電器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000億-201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3.33%;預計實現淨利潤260億-270億元,同比增長16%-21%。

  也有行業觀察人士分析,作爲一家股權相對分散的企業,格力集團此番轉讓格力電器股權,可能變現的意義更大。

  根據2018年三季報,格力集團持有格力電器18.22%股份,是第一大股東。由格力電器經銷商組建的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格力電器8.91%股份,是第二大股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直接持有格力電器0.74%股份,是第十大股東。

  2018年作爲格力集團“二次創業”的奠基之年,對於集團大力實施“一個核心,四大支柱”發展戰略,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在今年1月格力集團召開的2019年工作會議上,格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樂偉作《實施“1+4”戰略 堅持高質量發展 譜寫“二次創業”新篇章》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在2019年的工作中,要積極推動各項工作做出亮點,展現集團“二次創業”新形象。

  如果以格力電器停牌前相對高位的市值2840億元計算,格力電器15%股權的市值爲426億元。這筆錢無疑將爲格力集團的“二次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誰來接盤

  當然,格力集團這次是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出售股權,誰來接盤,主動權顯然也更多掌握在格力集團手中。

  目前,外界最爲看好的兩個接盤方,一個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爲首的格力電器管理層、員工持股計劃,以及格力經銷商;另外一個是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公司。

  對此,格力電器董祕望靖東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稱“一切以公告爲準”。至於格力電器管理層是否有意願接盤時,他則稱這些他沒法回答,等待格力集團接下來公佈的具體方案。

  一位格力電器內部人士則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通過管理層和員工持股方式來接盤是有可能的,“員工持股要看公司能給員工什麼樣的金融工具支持,有些員工可能需要貸款來買股。”

  不過,考慮巨大的接盤資金,由格力電器管理層加上第三方金融公司來共同接盤也被外界視爲一種方案。

  如果最終格力集團出售15%格力電器股權獲批,接盤者將變成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依然是格力經銷商河北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91%;格力集團僅剩3.22%的股份,位列第四。那麼格力電器將變成一家民企,董明珠在格力電器任職將不再受到國資委對國企領導人諸多規定的限制。

  能否實現利益最大化

  儘管最終轉讓方案還未出爐,但也有人對格力集團轉讓格力電器股權乃至控股權表示不解。如此優質的股權每年可以享受分紅,而變現投資未必能有更好的回報。此外,格力集團對股權轉讓價格採用停牌前30個交易日到底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門檻,尚不清楚未來能有多大溢價空間,能否實現收益最大化也備受關注。

  兩年前上海電氣轉讓海立股份(600619.SH)股權時也採用了類似方式,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且價格是海立股份停牌前30個交易日到底每日加權平均價格,但這次轉讓最終被上海電氣主動叫停而告終,給出的理由是“條件不成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