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視劇市場從2009年開始,迎來了泰劇(主要指泰國電視劇,不包括泰國電影)的流行。泰劇隨着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 (CCTV-8)和安徽衛視的大批量引進而備受關注,慢慢地在我國電視劇市場搶佔份額,並且近年來已經有不少泰星來到中國拍攝國產電視劇,例如泰星Pong、Mike、Push等。

現階段的泰劇在國內的市場已經慢慢成熟,國內的泰米(泰劇迷)已經形成自己的圈層,字幕組文化也相當成熟,之後的最新泰劇已經基本達到第二天就有在線字幕觀看。

縱觀泰劇在我國傳播的這十幾年中,經歷了從邊緣趨進主流的過程,泰劇的受衆羣體、傳播 模式等因素也逐步改變。如今泰劇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已進入聯合拍攝的4.0新時期,泰劇在中國的傳播的歷程自2003年我國引進第一部泰劇至今,大致經歷了起步—發展—穩定—創新四個階段。

1.2003—2008年,泰劇在中國傳播進入起步的1.0時代

2003年中央8頻道引進了第一部泰劇《俏女傭》,之後也陸續引進了《鳳凰血》《臥底警花》《甜心巧克力》等多部泰劇,2004年湖南衛視首播泰劇《出逃的公主》,但以上泰劇播出後反響並不大,收視成績也不盡人意。


淺析泰劇在我國傳播的四個時代

《俏女傭》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國引進泰劇的數量相當有限,只有央視零星引進了《血鳳凰》 《警花》等幾部泰劇,依然反響平平。

因爲這一時期恰逢臺灣偶像劇、韓劇風靡大陸,收視熱潮持續高漲的黃金時期,泰劇很難與之競爭。加上泰劇的故事架構和演員表演與中國觀衆所熟悉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泰劇的接受度還不高,這就造成了國內泰劇的起步期發展速度較慢,影響力不強,難以培育牢固的受衆市場,因此泰劇還是非常小衆化的。

總的來說,這一階段泰劇在我國的傳播數量少、範圍小, 傳播收效不佳,主要向觀衆表明了泰劇的存在感,同時相當有限地吸引了小部分觀衆且未形成有力的粉絲羣體,而媒體和業內的關注度也不高。

2.2009-2012年,泰劇在中國傳播進入發展上升的2.0階段

經歷了傳播初期的“冷遇” 後,轉眼到了2009年,泰劇在我國迎來了春天,標誌性事件是安徽衛視推出的泰劇《天使之爭》大獲成功,瞬間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泰風”。


淺析泰劇在我國傳播的四個時代

《天使之爭》


這部劇集是泰國2008 年度的收視冠軍劇,安徽衛視爲其播出進行了轟炸式的宣傳,《天使之爭》開播第一週就擠進了省級衛視收視前十,並高居全國同時段收視率第二位,此後收視率還數度躋身全國前十。在觀衆的強烈要求下,安徽衛視將《天使之爭》前後重播了四遍。

安徽衛視緊接着在2010年播出泰劇《明天依然愛你》,收視率甚至超過了同期播出的港劇《宮心計》,電視臺和引進方都喜出望外,加緊了對泰劇的引進。而央視和其他衛視、地方臺也相繼引進多部泰劇,央視還將之前播放過的泰劇重新播放,僅《臥底警花》就在不同時段重播了三四次,並取得了不錯的收視。

有的泰米回憶道“感覺泰劇突然就火了,連央視都開始重播之前放過的泰劇,我記得光《臥底警花》前後就播了三四次。”泰劇在中國國內市場一炮打響,華麗大轉身,這一階段一直持續到了2012年。


淺析泰劇在我國傳播的四個時代



同一階段,追隨“泰風”正盛之勢,泰劇也擴展了網絡傳播的陣地,許多視頻網站如PPTV、搜狐、土豆、愛奇藝(原名奇藝)等都紛紛開闢了泰劇專區。

愛奇藝更是於2011 年從版權方藝鼎國際、華策影視獨家購得《漫步雲端》 《嫉妒的密碼》《旋轉的愛》《命定之愛》《情義兩心知》《愛的烹飪法》6部泰劇的網絡獨播權,同時推出“愛奇藝·泰劇來襲”系列線上、線下推廣活動,傾力打造網絡視頻行業泰劇播放第一平臺。

這一時期是泰劇在我國的傳播進入快速上升期,尤其是2011 年,泰劇進入了發展的巔峯時期。其間,泰劇收穫了大批粉絲,“泰米”的數量快速增加,泰劇貼吧、論壇火熱,泰劇明星廣受追捧,並出現了許多泰劇發佈、字幕組、粉絲圈等相關微博賬號,甚至還由此助推了一股泰語學習和泰國旅遊熱。

同時媒體對泰劇的報道也達到高潮,出現了許多類似“泰劇襲捲中國市場”“泰風壓倒韓流”等論調。學術領域也增加了對泰劇的關注,研究者從傳播學、經濟學、文化學等角度對泰劇的走紅進行分析,或者從文藝理論出發對泰劇的情節特色、敘事模式等進行研究。

分析這一時期的泰劇,不難發現類型基本都是以家庭、狗血、撕逼、倫理爲主,基本標配就是富家公子+貧民女主+惡毒女配,很像早期的韓劇主打狗血,只不過泰劇裏穿插了很多家庭元素,展示了很多泰國風土人情還有泰國豪門的生活以及居住環境,並且多了很多副線劇情。因此,在國內收穫了一批簇擁。

此外,泰國影視作品最大的“獨門必殺技”就是其養眼的混血帥哥美女。與大陸、港臺乃至日韓等國家的影視劇演員所不同的是,泰國很多演員都是混血兒。立體的五官、深邃的眼窩和高挺的鼻樑,吸引了衆多顏狗。

3.2013 年—2015年,泰劇在中國傳播進入穩定調整的3.0階段

從2013 年開始,火爆的泰劇開始降溫。2013 年有10 多部泰劇登陸國內熒屏,2014 年安徽衛視依舊引進了多部泰劇, 但已不再有前幾年的轟動式反響。搜索發現,在百度詞條裏輸入“泰劇”後,不管是新聞報道還是娛樂資訊幾乎停止在了2012年,也就是說國內泰劇從2013年起不怎麼佔優勢了,雖還有引進,但觀衆的熱情和媒體的關注度都有所減弱。

很多人認爲泰劇的受衆市場已經開始萎縮,泰劇的發展進人到了停滯期階段。

泰劇熱褪去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觀衆對於泰劇的新鮮感已經過去, 對泰劇的套路和單一的題材開始出現欣賞疲勞;其次是韓劇開始強勢迴歸,出現了《來自星星的你》《繼承者們》現象級的韓劇,而“神作”型美劇《冰與火之歌》《紙牌屋》,英劇《神探夏洛克》等劇集的更新和相關消息也一直是媒體熱門話題; 此外不少電視臺和影視公司也正準備開拓新的市場,央視八套就瞄準了奧地利、巴西、等國家的電視劇,而華策影視也正考慮引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電視劇。

同時,那一時期國產劇發展有了較大突破,特別是2012年以《國門英雄》《木府風雲》《火藍刀鋒》等爲代表的一系列優秀國產電視劇重塑了觀衆對於國產電視劇的信心。從文化認同上來講,中國觀衆還是最愛看“自家的故事”,國產電視劇的受衆面遠遠廣於泰劇。

總的來說, 泰劇在這幾年期間沒有太多的發展亮點,但這並不意味着泰劇在 中國的傳播就完全停滯。該時期的泰劇正處於一個轉型和調整期,其類型、受衆、傳播方式等都在逐漸轉變,泰劇在電視市場萎縮的同時正在轉移到網絡陣地,此外在傳統熱播泰劇之外,出現了一些主打校園風的“小清新”劇集,吸引了大批年輕觀衆。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在國內的各個電視臺已經很難看到泰劇的身影,不過好在這一時期泰劇早已在國內形成自己的圈層羣體,在以B站、A站爲首的應用平臺崛起。代表作品是《魔幻天使》《獵愛百計》(又名《千方百計愛上你》《詭計多端2015》)等霸佔B站點擊率榜首,泰星Push(人稱推哥)就是在此時期在國內名聲大噪,被粉絲親切的稱之爲國民老公。

並且彼時泰劇的製作也在慢慢與時俱進,服化道都更加精良,畫面高清,加上製作人、編劇的大膽革新,一改曾經泰劇給人的印象,劇情變得緊湊逐漸連貫有邏輯,劇種也更加多樣,緊抓觀衆的心。加上演員演技的進步,不再是浮誇式的流於表面,變得內斂深沉了很多,這對泰劇的進步有着功不可沒的作用。


淺析泰劇在我國傳播的四個時代


《獵愛百計》

這時的泰劇類型多以重口味甜虐劇爲主,不同於以往的灑狗血,單純的富家公子或小姐搭配貧民女主或窮小子的配置,更多地是強強組合,女主也一改往日的小白兔形象,展現出現代女性的獨立自尊自強,加之泰劇也更加的開放,也有了真吻,不再是以前的借位,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受衆關注。

4.2016年至今,泰劇在中國傳播進入翻拍劇鼎盛的4.0時代

從2016年開始,隨着越來越多使用視頻網站付費觀看劇集,泰劇陸陸續續又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了我國觀衆的面前。視頻網站爲了擴充內容版圖、擴大市場份額,似乎給予了泰劇在華重生的機會。例如騰訊視頻就引進了泰版《浪漫滿屋》、泰版《命中註定我愛你》《新美人計》等作品,其中去年的泰版《命中註定我愛你》以10億的點擊率創造了國內目前泰劇最高的記錄。


淺析泰劇在我國傳播的四個時代


泰版《命中註定我愛你》

此時的泰劇已經進入翻拍韓劇、臺劇的時代,其實對他國優質IP的本土化創作,是藉助經受本國觀衆檢驗的優質故事,雖會博取很多關注,但經典作品的先入爲主以及文化距離帶來的本土化難題,往往使得翻拍之路困難重重。然而,泰劇卻在翻拍劇上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泰式翻拍劇不僅滿足了本國觀衆的觀影需求,還作爲進入中國市場的主力軍,受到了中國觀衆的喜愛。

觀察近幾年視頻網站引入的泰劇,不難發現其中多數是翻拍劇,翻拍臺劇《命中註定我愛你》《惡作劇之吻》,翻拍韓劇《浪漫滿屋》《我的女孩》……

從翻拍的劇集類型來看,不難發現很多都是經典偶像劇,由於文化上的近源性,泰式翻拍劇並不會做出太多改變,這也是還原度極高的主要原因。觀衆對劇情很熟悉,看中的是重新演繹的感覺。

臺版《命中註定我愛你》溫馨搞笑風格,經泰版演繹後變得十分暖心。不一樣的風格,使得觀衆在熟悉的基礎上又能獲得新的觀感,因此,收穫了不少觀衆的喜愛。再者演員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偶像劇忠實觀衆中有不少其實是爲了看演員而去看劇的,所以製片方在選擇翻拍劇的演員時也更加小心謹慎。

泰版《命中註定我愛你》的男主角是Bie,在泰國稱得上“全民男神”,歌手出道年輕帥氣;女主角Esther之前出演過《縈孽》《新美人計》等劇集,中國觀衆對其也有一定的認知度。兩位高顏值演員在劇中盡心地演繹,也是劇集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現在的引進的泰劇多數是小清新的搞笑戀愛喜劇,不在是以前的重口味虐戀劇。例如現在騰訊、優酷正在熱播的泰版《我的女孩》—《等你愛我》來說,畫面非常的小清新,男女主的着裝除了特殊場合也是接近亞洲的時尚風格,劇情也很搞笑,在忠實原版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泰國本土元素、笑點和特色,讓翻拍更加的接地氣,也能被我國觀衆所接受。

在近期的泰劇中,觀衆也發現亞洲面孔逐漸增多,以往的西方風情慢慢減少。這也是泰劇做出的戰略調整,更多的亞洲面孔演員使得中國觀衆在觀看時更加親切,拉近距離感。

泰劇來華已經逐漸走向成熟,未來會有更多優秀的泰劇來到中國,也會有更多的中國觀衆成爲“泰米”。《命中註定我愛你》原班人馬打造的姊妹篇《命中不註定》以及《你是我的毒玫瑰》《降服魔女的手段》《星途叵測》等劇集也在2018年與中國觀衆見面。

不過,雖然現在的泰劇在國內的傳播已經小有所成,但依舊存在客觀因素帶來的阻力和問題。例如,引進的泰劇多是愛情片,這也侷限了泰劇在中國的市場,受衆無法有力擴展。

Jk/文

作者入圍第2屆“藝鼎杯”泰國影視文化徵文大賽

需要您的點贊、評論和轉發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