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2018年,我們站在了教育信息化1.0與2.0的分水嶺。在這個關鍵節點,青鹿智慧教育研究院梳理了2018年教育信息化行業的起點和目標、現狀和遠景,從事實出發、以數據為依據,嘗試解讀演進的主幹脈絡、發展的主要趨勢,為更好地服務教育信息化盡綿薄之力,為大家誠意獻上《2018教育信息化年報》,今天為是該報告三篇中的第一篇——「回顧篇」。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安排,我國需要在2030年實現教育現代化。按照2017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提前達到目標,但主要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在職人員的終生教育和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等方面還面臨較大挑戰。縱觀過去的十年,2018年最重要的轉變在於,政策的延續性和指導性更強,信息化和教育的結合更緊密,以及對卓越人才的要求更迫切。2018年繼往開來,為接下來的中長期規劃和「十四五」規劃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和更為立體的支撐。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為實現教育現代化2030遠景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發展目標及人力資源開發現狀

2020年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為:高中毛入學率需要達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人力資源開發主要目標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到達11.2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5年

反觀2009年這四個數值分別為79.2%,24.2%,9.5年,12.4年,2017年底統計數為88.3%,45.7%,10.5年,13.3年。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提前完成,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已接近目標。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在學總規模達到3779萬人,在校生已經連續五年全球第一

2015年12月教育部網站刊發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評估報告》中指出:高等教育存在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傳統,學生內在學習驅動力不足,創新創業教育還缺乏長效機制等問題。

2017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發布的《中國本科教育質量報告》中進一步展望2030年,對於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提出了需要聚焦學生和學習,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切實加強大學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從根本上扭轉「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建立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內生機制,形成自下而上重視本科教育教學的動力,改變單純依賴自上而下行政驅動的局面。

2018年9月全球化智庫與中國教育學會在京聯合發布《2018人力資源強國報告——人力資源競爭力指數》。該報告顯示,我國人力資源競爭力排名上升至第13位,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持續提升,開發質量不斷提高,更加接近人力資源強國標準。但由於中國人口規模大,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標改善十分緩慢,高中及高中以上勞動者的比例不到30%。對於中國來說,提升人力資源開發質量依然任重而道遠,人力資源開發進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十年教育信息化重大政策

2012年3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需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進教育公平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推動教育理念變革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自《規劃》發布至今,教育部陸續出台了指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從基礎建設到應用完善等方面都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

政策一:三通兩平台

  • 政策回顧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台」為抓手,也就是「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其主要聚焦於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新突破、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機制的新突破。

  • 政策影響

「三通兩平台」的提出大大地加快了互聯網入校和基礎平台的建設進程,並且通過「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省、縣(市、區)」及「教育均衡」等關聯政策,電子白板、一體機大屏幕、PC及平板開始進入更多的中小學課堂,將中小學的硬體及基礎建設推向了較為現代化的目標。


政策二: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

  • 政策回顧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按照《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根據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決定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力爭使每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至少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

  • 政策影響

與2014年度的200萬名教師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上「曬課」,從中評選出2萬堂「優課」相比,2018年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的「百區千校萬課引領計劃」將原中小學的評課和曬課活動推廣到了高校和職校,形成了涵蓋所有學段的課程建設活動。通過活動,進一步增強教師對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政策三:招生制度改革

  • 政策回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根據《決定》的安排,國家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於2014年9月4日正式發布。此次高考改革路線圖的內容包括:一,實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入學考試分開的人才選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學業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三,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減輕學生高考壓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額分配辦法,清理規範升學加分政策,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學和學習立交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拔機會。

  • 政策影響

自2014年起各省市紛紛出台「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其中參與改革的上海市和浙江省的第一批高中生已走入了大學校門。各省市對「走班選課」、「等級賦分」等相關手段的具體執行細節不盡相同,對高中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政策四: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 政策回顧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於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製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提出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 政策影響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國面臨新時代國際環境對於人才競爭的重新審視,也首次提出了「全面發展的人」的理念,從《核心素養》出發,每個學科也發展出了符合自己學科特性的《學科素養》,從長期來看STEAM教育也將受到更為深遠的影響。


政策五: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 政策回顧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於2018年4月13日正式提出,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級。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

計劃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台。《計劃》為全國中小學乃至各大高校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供了旗幟鮮明的指導思想,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等紛紛出台相應的《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促使學校加快教育智能化轉型發展,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 政策影響

《計劃》的發布承上啟下,既是對教育信息化1.0整體推進的肯定,又對教育治理水平、信息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學思維、科學扶智、師生信息化素養和終生化學習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更深更廣的要求,讓教育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演進。

以上,是《2018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年報(回顧篇)》,與大家一起回顧總結了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10年以來的重大事件,下一篇「趨勢篇」將會分析2018年的行業動態及發展趨勢,敬請期待。更多完整內容搜索公眾號「智慧課堂研究」即可查看。

原文點擊↓↓↓

重磅發布!2018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年報(回顧篇)?

mp.weixin.qq.com
圖標

本文來源:智慧課堂研究,青鹿智慧教育研究院研究院,是一所專註於智慧教育的研究機構,團隊成員深耕教育多年,有著豐富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實踐積累。研究院聯手國內頂尖的教育、教研專家、權威一線教師,共同探索智慧學習全面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獨具科研特色、立足教育實踐的學術交流平台,與廣大從業者攜手推動中國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發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