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牽起莫名傷感,想拋開紅塵俗世的牽繞,追思那逝去的親人,兩三滴淚,滴落一地哀思,本不是太過傷感的人,但此刻眼眶已濕潤萬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當閉上雙眼,想像著那位「故人」生前的模樣,用心與他對話,也是反思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也許有歉意,也許有內疚,也許有思念,但,更多的應該是感恩吧!

孝道是萬善的起源,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和得以生存之根本。父母是我們的根本,再往前追溯我們的根本是列祖列宗,所以自古以來,清明祭祖掃墓已成為緬懷先人,紀念祖先的一種淳樸民風與固定風俗,是盡孝道的最好方式。可是,很多人祭奠祖先的方法,現在越來越「不如法」了。比如,過去我們只是簡單的燒紙錢,還有人借著清明節,掙起了「哭活兒」的錢,商家們推出了「代人掃墓」,甚至還有附加服務,磕頭多少錢、墳前哭唱多少錢,想想這樣的場面都辣眼睛。僱一個不認識的人去「看望」先人,恭敬何在?另外,在一些地方,用宰殺動物的方式來供奉先人。殊不知,這樣的祭祀方法,無纖毫之利,能利益到亡人,只能為先人徒增罪孽。你所做的殺生以及拜祭,沒有絲毫的力量、好處、給死了的人,只會結下惡的因緣,反過來增加他罪的深度和重量。可見,清明節如此的祭祖,是犯了大錯,是為不孝!

清明節「掃墓」,需要關注祖上墓地風水的變化。要清除墳上雜草、雜樹,若發現墳包有缺損,需添加新土或修補,墓碑上也要保持清潔。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須清除,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習俗認為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不能穿的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衣可穿紅色。要心態平和,要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區亂丟東西、亂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區喫東西,不要打鬧嬉笑。

祭祀先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中元節(除、清、九、盂),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 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有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由家長主祭,燒三炷香,叩拜後,祈求豐收,最後燒紙,俗稱"送錢糧"。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中能文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