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经济人(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经济人」),为了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近对「工业4.0」作了一些基础的了解。这里分享的内容也是拾人牙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部分对想追赶」潮流「又懒得花时间去翻完一本书的那些同学的」窥探「欲望。在这里之所以用」潮流「这个词,是因为据说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言必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对最新一种工业发展和形式的称谓,区别于前面的三个不同的工业阶段(蒸汽机动力、电气动力、信息动力),中国官方及学术圈称为」中国制造2025「,在美国和日本也有其它的叫法,本质上其实是一样,只是各国和地区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梳理几本书的内容,工业4.0的本质即是通过在硬体设备上嵌入特定软体达到硬体智能化的目标,即工业设施智能化,最终打造出整体的智能工厂,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生产的灵活性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这其中有个核心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及云端存储,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要更加清晰地理解工业4.0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第一,基础设施,个人认为所谓的基础设施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硬体、人才、数据。

工业4.0所需要的硬体必须都能够被嵌入软体,而且具有很好的远程操控性,能够主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上传数据,甚至自主分析自主决策。升级的硬体设计是智能工厂的实体,即类似于躯体对于人的作用。

人才是工业4.0的」大脑「。智能工厂存在的意义是作为人类工作能力的延伸来帮助人类解决现实问题,简单来说,任何的智能设备都只是无思想的工具,只有在人的操作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人才作为基础设施的第一层含义。人才作为基础设施的第二层含义在于人才对整个工业4.0的推动作用。工业4.0时代所需要的员工技能与前面三个工业时代大不相同,社会严重缺乏这类未来社会的必要人才,各国政府、各类机构企业应该将这类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进行培养和储备。

数据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就像人身体里的血液。所有智能设备的运转都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如若社会没有积累到足够多的数据,一方面智能设备的工作精准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例如AlphaGo目前受限于技术原因不能像人脑一样存储很丰富的数据,只能作为单一性能的机器人发挥有限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数据作为驱动,硬体的发展缺乏支撑和目标。

以上三方面组合在一起即成为工业4.0的一个完整的基础单元:智能工厂。

第二,目的,即为什么要实现工业4.0?

从区域范围来看,小到一国一城,大到全球,包括太阳光在内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人类这种资源也是有限的。资源越使用越少,资源越少则资源的使用成本越高,为了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只能在技术上实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工业4.0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机器完成比较简单的初级,将最贵的资源即人类从简单的劳动中释放出来转移到更有需要更有价值的领域中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务。从这一点来看,各国和地区之间在工业4.0领域的竞争是人类本性中的自发行为——求生存的本能,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类的群体自我团结。任何先进的、更好的物品、制度都是人类竞争的结果,没有一个时代例外。从微观的企业个体来看,诸如西门子、海尔、报喜鸟等案例有很多。

第三,当前现状。从目前面世的资料来看,包括各专家学者的观点、各政府机构的目标和发展规划来看,工业4.0当前的阶段还在筹备期,就像怀孕早期,有了雏形但是一切都还不清晰一切都还不完善。工业4.0涉及到的工业制造、软体工程学、材料学、教育、数学等等领域,当前的现状满足不了其发展需求,孕育时间不够环境条件也不够的时候诞生不了,或者说即使诞生了也不能很好地成长。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工业4.0及如何应对?个人认为,应该把工业4.0看成一次重大的社会进步,AI也只是更高级更有效的生产工具,不必过于担心社会讨论地」AI会取代人类甚至有可能消灭人类「的问题,在AI具有自主思维之前它只不过是个更高级的」锤子「。但是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多学习、认识和了解AI和工业4.0,至少应该在思想上尽早做好应对,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下一代都会大有裨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