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唐高宗時期宰相,深得高宗信任。為人耿直,剛正不阿,敢於直諫,極度看不慣武則天牝雞司晨的做派。有一次,上官儀和高宗密謀,欲廢掉武則天,但消息泄露。後來武則天和許敬宗一起,捏造上官儀和廢太子李忠圖謀反叛的罪名,處死上官儀全家,其孫女上官婉兒幸免於難,被罰入內宮為婢。

既然武則天和上官婉兒有滅族之仇,那麼,武則天為何還要重用上官婉兒呢?

其一,上官婉兒確有才華。

(上官婉兒劇照)

上官婉兒門第高貴,自小聰慧靈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素有「巾幗宰相」之名。其祖父上官儀官至宰相,深受高宗賞識,是唐朝有名的詩人,自創「上官體」。其父上官庭芝,亦曾官拜一品,,在文學上頗具造詣。上官婉兒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官宦世家裡,耳濡目染,加上其母的嚴格教育,自然具備相當的政治才幹和文學修養。

上官婉兒的詩歌成就很高,她繼承和發揚了其祖父上官儀的「上官體」文風,其「綺錯婉媚」的詩風也引領了當時的詩壇,將唐詩推向了鼎盛。王夢歐的《初唐詩學著述考》這樣描述:"尤以中宗複位以後,迭次賜宴賦詩,皆以婉兒為詞宗,品第群臣所賦,要以采麗與否為取捨之權衡,於是朝廷益靡然成風" 。其詩被《全唐詩》收錄32首。

其二,上官婉兒和武則天志趣相投,互相欣賞。

她們有很多相同的經歷。武則天14歲(貞觀十一年)入宮,因其美艷和多才多藝,被唐太宗立為才人。才人不僅僅是皇帝的嬪妃,還要幫助皇帝整理一些奏摺等事務。偶爾,在太宗皇帝十分疲倦時,還會幫助其處理簡單的政務,也算是太宗的半個秘書。

上官婉兒同樣在14歲(儀鳳二年)受武則天賞識,成為武則天的全職秘書,除了掌管宮中制誥外,還兼職武則天的智囊和參謀,經常幫助武則天在政治鬥爭中出謀劃策,甚至在武則天掌權時,直接參与決策朝廷的軍政大事。

(武則天劇照)

兩人都極度貪念權力,享受高高在上,受人推崇的感覺。武則天自不必多說,為了篡奪李唐天下,早期垂簾聽政,後幾度廢太子,甚至殘忍地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直至最後自封為帝。上官婉兒也喜好政治,她不甘一輩子背負罪臣名分,也想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她對武則天曲意奉承,投其所好,來換取至高無上的權利和享用不盡的榮華,終於成為武則天的「內廷宰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甚至,她們都欣賞同一個男寵張昌宗。野史記載,上官婉兒曾和張昌宗偷情,不巧被武則天撞個正著,經張忠昌苦苦哀求,最終武則天還是放過了他們,只對上官婉兒施以小懲。不過,令人奇怪的是,經此事後,武則天和上官婉兒反而更加信任,毫無嫌隙。

其三,上官婉兒為了報答武則天的知遇之恩和提攜之情。

上官婉兒在14歲被武則天洗刷叛臣之後的罪名,委以重任。一方面可能是武則天或多或少有贖罪的心理,另一方面她確實也是上官婉兒的伯樂。沒有武則天的提攜與栽培,上官婉兒甚至連活命都難,何談功名富貴,更不可能有一生的無限風光。

武則天殺上官婉兒全家時,上官婉兒尚在襁褓之中,雖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她並未親歷那場殺戮。且實際上,想廢武則天的是唐高宗,上官儀只是在為高宗背鍋,成為了唐高宗的替罪羊。所以,從上官婉兒的角度看,她和武則天並非仇深似海,非要拼個你死我活。而且,上官婉兒非常珍惜眼前的地位和功名,也懾於武則天的威名和手段,不如安於現狀,享受眼前。

不過,上官婉兒最終也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因深陷權力爭鬥之中,於景龍四年被李隆基所殺。

千秋功過,只能任由後人評說。


謝邀!祝大家閱讀愉快!

相傳上官婉兒還在娘胎里的時候,她的母親沛國夫人鄭十三娘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巨人手裡拿著一桿秤,說要秤量天下,後來生下上官婉兒後,就逗她玩說:「難不成是你要稱量天下?」沒想到上官婉兒竟然咿呀咿呀的應了幾聲。

可是就是上官婉兒出生的時候,祖父和父親都反對武則天執政,結果全家被武則天賜死,自己和母親被帶去掖廷宮作婢。長大後的上官婉兒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才華橫溢,很快就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並被武則天賞識,做了武則天的秘書。

那麼作為殺了上官婉兒一家人的武則天,為何還要重用上官婉兒?

首先:肯定是上官婉兒有才;據《新唐書》記載:"嘗忤旨,當誅,後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這句話就是說武則天原本要殺婉兒,但是因為婉兒有才,所以只用黥刑處罰了她,據說上官婉兒當著武則天的面寫了一首詩,裡面包含了對武則天的不滿,但是武則天不但沒有處罰她,反而誇獎她,說她寫的好,才思敏捷,隨後就把上官婉兒帶到自己身邊做起了秘書,武則天向來不喜歡批閱奏摺,於是讓婉兒代辦,於是「稱量天下」全是應驗了。

其次:用來監督和鞭策自己;武則天覺得上官婉兒很像以前的自己,武則天也曾經當著太宗的面馴烈馬,他覺得婉兒和自己很像,性格直爽,有話直說,留在身邊正好可以隨時提醒自己謹言慎行。

最後:武則天對上官婉兒的重用充分體現了這位自己不計前嫌,選賢任能的膽略和氣魄;樹立了良好的君王形象,正是這樣才成就了兩個人的千古佳話,而上官婉兒也有一開始的憎恨逐漸成為敬佩,畢竟都是女人。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武則天殺上官儀和家人,起因是這樣的:武則天用手段廢掉王皇后和蕭淑妃,上位當了皇后,有一天,高宗看到被廢的王氏和簫氏,關在別院里,處境可憐,動了惻隱之心,想把她們放出來,武則天知道後就把她兩個殺了。

高宗很不滿意武則天,後悔把武則天接進宮中。於是就找來宰相上官儀擬定詔書,準備廢掉武則天。武則天知道後,質問李治。李治怕老婆,在武則天質問下成了軟蛋,推說這都是上官儀教我的,就這樣把上官儀賣了。上官儀和兒子成了替罪羊,被武則天羅織罪名殺害,襁褓中的上官婉兒和母親被送給官家當婢女。

上官婉兒十四歲時被武則天召見。武則天發現她非常聰明,就留在身邊。武則天殺了上官婉兒的父親和爺爺,上官婉兒清楚,武則天更清楚。那武則天不怕上官婉兒報仇嗎?不怕。

武則天是皇帝,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被拉出去砍頭還得謝皇上隆恩,有什麼仇好報的。這在接受民主教育的現代人眼裡不可思議,但那時侯就是這樣。

此外,上官儀父子被殺,在武則天來看來,是出於自我保護而做出的反擊。我武則天殺你上官儀是有原因的,你不廢我,我能殺你嗎?所以,武則天殺上官儀父子,是上官儀父子有錯在先。我武則天沒錯,錯在你上官儀,你上官婉兒找我報什麼仇。

再看上官婉兒,她可是別人家的婢女,地位低下,幾乎沒有出頭之日。武則天把她接到宮中,放到身邊,她可就搖身一變,烏雞變鳳凰了,她應該感謝武則天才對,怎麼還會報仇呢?

要知道,武則天不是別人,她不但是皇帝,還是富有心機的女強人,向她尋仇,弄不好是要粉身碎骨的,報仇不成,逃都沒地方逃,天下都是武則天的。即便是報仇成功,你上官婉兒又能得到啥?啥都得不到,結果可能還是搭上小命。報仇與不報仇,結果她是很清楚的,以上官婉兒的聰明,她不會選擇報仇。這一點武則天也是很清楚的。

總之,在現代人看來上官婉兒有尋仇的可能,但是,在那個時代上她是沒有尋仇可能的。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歡迎評論留言關注!


武則天殺上官儀事出有因。說來,用現在的話說,上官儀是唐高宗一朝的朝「文膽」,他因為文采了得,常為皇帝起草詔書,還開創"綺錯婉媚"的上官體詩風。龍朔二年(662年),上官儀升任宰相,仍兼弘文館學士。武則天奇蹟般地,由唐太宗的才人變為唐高宗的皇后。群臣非議,因她廢除的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遭遇也引起了唐高宗的惻隱之心。唐高宗漸漸對她心生不滿,意欲廢為庶人,便密召上官儀商議。上官儀道:"皇后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麟德元年(664年),高宗便命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

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的情報得到消息,第一時間,武則天向高宗使盡手段,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懦弱猶豫的高宗左右為難,廢不廢后,他確實心軟了,「急中生智」道::"這都是上官儀讓我這樣做的。"於是,上官儀一下子進入了武則天的「黑名單」。

據史料載:很快,665年,武則天指使親信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叛逆。不久,上官儀下獄,與兒子上官庭芝、王伏勝一同被處死,家產抄沒。上官婉兒和她的母親被罰到掖庭做女婢。

根據考古成果復原的上官婉兒像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不知哪件事情動了舊念,想起上官儀的文采,不禁惋惜無奈起來。遂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查她的文采。上官婉兒文思敏捷,提筆可就,且文意流暢,渾然天成。 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眾所周知,武則天是非常惜才的君主,殺上官儀和家人也是當時政治鬥爭的迫不得已。無論上官儀如何動機,都充當了皇帝與皇后不和時候的棋子,可惜了其大好才華。在這一點上,武則天應該也是很無奈,事後甚至很後悔的。但是,事已至此,把上官儀的孫女重用起來,一是看其才華,二也是彌補這種無奈吧。畢竟,上官儀的後代能位極人臣、榮華富貴、垂名史冊。也算是武則天的提攜吧。從這件事情上看,女王武則天並不是鐵血無情的。

據史載,上官婉兒曾因忤逆旨意,罪至死刑。但是,武則天惜其文采特赦了她,只在臉上施以黥刑而已。如果說,婉兒對武則天殺自己祖父、父親一事還有不解和抱怨,自己犯了罪,武則天能網開一面。冰雪聰明,政治智慧高超的上官婉兒如何不感恩戴德呢?所以,一直到武皇最後,上官婉兒都是她的貼心、貼身女官。她們之間的愛恩情仇,最後也化作兩個女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了吧。


第一:上官婉兒十分有才華,武則天愛才,她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幫助自己。

第二:武則天希望在大臣面前樹立自己的仁德形象,做一個不計前嫌的君王。

第三: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仇人強。

第四:武則天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覺得自己一定能夠駕馭得了上官婉兒,能夠完全把控住她。所以,把上官婉兒留在了自己身邊。

其中第二條很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