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爲天。在喫上面,中國人從不含糊,特別講究個地道。

那什麼是地道呢?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地道不地道,本地人說了算。比如川菜,地道的川菜就是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喫的,本地人最認可的口味的,就是地道的川菜。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一提起川菜,大家腦子裏第一反應就是“辣”,似乎在大家的認知裏川菜一直是這樣。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但是有件事可能你還不知道,這辣椒可並不是咱們中國土生土長的作物,它的原產地可是美洲。美洲的農作物能傳出來,那得靠哥倫布大航海啊。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1492年大航海對應中國哪一年?大明弘治五年,妥妥的明朝中期,距離現在不過500多年。等到辣椒土豆西紅柿這些原產美洲的食材傳入中國,那已經是明朝末年的了。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明末戰亂,川人被大量屠殺,四川人幾乎遭遇滅頂之災。於是清代統治者從各地引入人口到四川,這就是著名的“湖廣填四川”,移民四川的人,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大多數肯定是窮人啊。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湖廣填四川示意圖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窮苦人民沒有太多優質的食物來源,經常喫野菜或者經過醃製、燻製、發酵的食物,而辣是調味品中比較有遮蔽性的,能夠掩蓋食材中不新鮮的味道,正中下懷,於是辣椒就這樣流行起來。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所以你看,川菜並不存在一個源遠流長的辣的傳統。而且如果你問一些老川菜大廚,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經典川菜其實是不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實際上,川菜的變遷有兩個轉折點,一次是外地人跑來四川開餐館,搞出了一套傳統;另一次是四川人把餐館開到了外地去又形成了新風尚。兩次變化的結果,都叫地道。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先說說外地人是怎麼來四川開餐館的。

清朝末民國初的時候,四川地區相對安定,就成了各種糧食財富的轉運中心,聚集了一批富商高官。後來,重慶作爲長江中上游的港口開放了,內外資本都湧了進來。有錢人來了,一定會跟來另一種人,那就是頂尖的大廚。這些外來戶奠定了現代川菜的基礎。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那這時候川菜口味如何呢?說到這你可能猜出來了,並不以辣爲主。因爲一辣就嘗不出別的味兒了,富人是高級食客們,當然不滿足於這種簡單粗暴的喫法。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舉個例子,就說成都、眉山爲中心發展出了所謂的“上河幫”川菜,用料精細,口感溫和。

上河幫菜有道名菜叫“開水白菜”,就連我們國宴上都有這道菜,而且還是精品,聽起來好像就是用白開水燙的白菜,但是做法卻完全不簡單。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上河幫”川菜以成都和樂山菜爲主,其特點是親民,比較清淡,傳統菜品較多,小喫豐富,通常每個菜都具有典故。)

所謂的“開水”,其實是清雞湯。要用老母雞、老母鴨、火腿、蹄肉、排骨、乾貝等高檔食材分別去雜後,放入煮沸的鍋裏,再加上料酒、蔥蒜等調味品調製煨煮4小時以上。

你以爲這就完了?接下來還得把雞胸脯剁成肉蓉,加入鮮湯攪成漿狀,再倒入鍋中吸附雜質。反覆吸附兩三次之後,雞湯變得越來越清澈,看上去像是開水,但香味濃鬱,口感細膩。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這菜原本可是名廚黃敬臨在清宮御膳房時創制的,是標準的宮廷菜。只不過帶到了四川,成爲川菜經典。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黃敬臨,清代名廚,出生於烹飪世家,黃家歷代選兒媳必須精於烹飪。黃敬臨的母親就是憑藉僅鹹菜就能製出300餘種風味樣式的驚世之才得以嫁入黃家)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除了宮廷菜外,川菜還受到淮揚菜、杭幫菜(屬浙菜)、魯菜等等各地菜系的影響。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再說回上河幫川菜。除了之前說過的水煮白菜,上河幫還出了哪些菜呢?先說幾個你熟悉的:宮保雞丁、螞蟻上樹、回鍋肉、魚香肉絲,和水煮白菜一樣,它們本來都是不辣滴。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宮保雞丁”出自於清代太子太保一一丁寶楨。他忙於公務,回府時早已飢餓難忍,便吩咐家廚快送上喫食便可。家廚便隨手抓些現成的雞丁、辣椒及花生米之類,熱鍋快炒後送上。丁大人喫得津津有味。幾次下來,丁大人便叫家廚將此菜列人常規飲食譜中。)

現在人們印象中的川菜,都是水煮魚、辣子雞丁、泡椒牛蛙等等這些辣的菜,這些也屬於川菜,原本並不是川菜的主流。那麼,爲什麼我們對於川菜的印象都是“辣”呢?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這是四川人把餐館開到外地之後的事。這個時間轉折點,其實很晚。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差不多是1980年前後,也就是僅僅發生在近四十年。改革開放,城市化,人口遷移。正是在這段時間裏,辣才成了川菜的標誌性味道。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辣好形容、好傳播。其他美食比如沙縣小喫、蘭州拉麪,你能用一個簡短的詞語概括形容它麼?很難。

但辣不一樣,辣單一、鮮明、辨識度高。而且辣橫跨很多感官,比如辣即是味覺,但是在喫的體驗上,辣容易讓我們想起“爽”,辣還容易讓我們想起辣椒的紅。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尋味地理 | 你肯定不會相信地道的川菜原來是不辣的!

不光川菜,所有的菜系都這樣。所謂地道那一定不是原生封閉、停滯不變的結果,那一定是雜交混搭、外來刺激的傑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