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價上漲已是必然,大批常用藥,價格都上漲了。

  治咳葯價格漲了近三倍

  11月19日,據齊魯晚報報道,最近不少市民發現,家用常備中成藥的價格上漲得有點猛,原來平均九毛錢一支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竟然悄然漲到了2.5元。

  濟南市民尹莉(化名)表示,「原來一支才九毛錢,現在換了個包裝竟然就漲到2.5元一支了,一天要喝6支,5天一療程,這樣算來小小一個咳嗽的治療成本就翻了近三倍!」濟南市民李先生也表示,他發現原來8塊錢一盒的西瓜霜含片,也漲到了14元一盒。

  調查發現,漲價的藥品並非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西瓜霜含片等,許多常用藥都漲價了。

  據濟南市天橋區恆豐仁和大藥房店員介紹,最近中成藥確實漲價不少,有的價格甚至翻番,每過一段時間她去進貨,總會感嘆一句,「哎呀又漲價了!」他還表示,有的藥品進價都比以前賣價高了,就像三九感冒靈顆粒,同樣的包裝和劑量,以前只賣九塊多錢一盒,現在進價都十一塊多了。

  此外,山東某知名連鎖藥店負責人何銘(化名)也表示,「店內四百多品次中成藥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同仁堂六味地黃丸從13.5元漲到24元,同仁堂大活絡丸從33元漲到52元,宏濟堂小兒消食片從9.8元漲到19.8元……」

  大批常用藥都在漲價

  對於葯價上漲,不少市民表示,雖然品牌企業有一定的優勢,價格可以略高些,但這個漲法很難接受。

  即使很難接受,但葯價上漲已是大趨。

  11月13日,一位北京三甲醫院醫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只要3塊8一支,現在已經是19塊8一支了。此外,另有一位藥師也告訴記者,其所在醫院目前是18元一支。價格上漲近5倍。

  11月1日晚間,太極集團發布藿香正氣口服液調價公告稱,鑒於今年藿香正氣口服液主要原料蒼朮等原、輔、包材價格持續上漲,為緩解該公司成本持續上升壓力,從2018年11 月1日起,太極集團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平均上調11%。

  8月21日,賽柏藍微信公號消息稱,有醫藥界人士透露,目前100片一瓶的復方甘草片供貨價格漲到了10.54元。相比於原先5元左右的供貨價翻了一倍左右。

  8月初,吉林敖東發布通知,自9月15日起,安神補腦液10ml×10支規格的零售價格將調整為32元/盒,價格上漲將近30%,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

  4月1日,上海旭東海普發布通知,因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生產成本也相應上升,固我公司生產的去乙醯毛花苷注射液(2ml:0.4mg,2支/盒)供應價調整至116元/盒(含稅)。

  今年年初,蘭州佛慈製藥發布公告,稱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情況,決定自3月1日起,對濃縮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膠劑、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的100多個產品進行全線提價,上述產品出廠價平均上調17.6%,零售價也將做相應調整。

  原料葯上漲或是噱頭

  綜上來看,葯價上漲的原因基本是因原料葯上漲。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正如網友調侃,「早上買豆漿油條,聽到一大哥問早點攤老闆,為什麼油沒漲價,面沒漲價,你們的油條卻漲價了?老闆理直氣壯的回答,因為你們的工資漲了!」正因如此,上漲的物價只會朝工薪持平。

  葯企研發人員要漲薪、醫藥代表要漲薪,流通企業工作人員也要漲薪…大家都要漲薪,那隻能將整個產業的人工成本加持到產品上。而原料葯上漲導致藥品漲價則就是噱頭,也就是說,企業將藥品漲價本就蓄勢待發,只欠東風。

  另外,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物價上漲,葯價就不會消停。正如豬肉漲價,老闆要喫肉,所以將產品提價,多掙錢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