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佛塔下有道教镇妖法阵?

我原先觉得很有意思,后来细想,呀!有文章可做。

可以把这个问题和另外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把一般认为是中唐的柳宗元《捕蛇者说》改到晚唐呢?

其实是可以解释的:我们要注意两个细节:第一,是电影起始的旁白明说了「晚唐」,第二,这座佛塔是新修的,还有未拆除的叫脚手架。

考诸历史,这断断不会是唐宣宗之前的事了。在他之前,晚唐发生了著名的「会昌法难」,即唐武宗灭佛——唐武宗崇信道教,又因讨伐藩镇,财政急需(寺院不交税),所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开始拆除佛寺。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如阿宣说的因为道观荒废而修建佛塔的。但宣宗继位后即重拾佛教,敕复佛寺。

关键是,结合这个背景,还有旁白「皇帝沉迷于求仙,国师太阴真君屡试未果,皇帝震怒,国师逼迫百姓捕蛇,修炼道法,以重得皇帝宠信」,我们可以解释成这是皇帝对于太阴真君失败的警告:你再不成,我就恢复佛教——而且真这么做了。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何太阴真君急著捕蛇修炼——他不想让道教再次面临佛教的竞争,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佛道的斗争,基本上都是佛教占上风的。著名的「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佛教更加不可阻止。

这一笔本来可以用来解释国师和蛇母的矛盾激化的由来的。编剧粗疏了。不过不碰到真心喜欢的观众,大概也看不出来。

还有,旁白表达不够清楚,按照我的个人语法,应该表达为「国师逼迫百姓捕蛇,修炼道法,以期重得皇帝宠信」,这个「期」可以消解掉仅仅用「以」构成的潜在歧义(已然还是目的)。

以上炒冷饭。

关键是,我突然想到,要这么说的话,小白为击败国师出力良多,国师失败也许就是道教失势的原因——实际上晚唐后面几个皇帝都是佞佛的——我又查了下,原来唐宣宗就是李枕啊,早年背过他和一个和尚的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按照我的迷信观点,当年之所以会无意中翻到这首诗并背下来,就是伏了以后《白蛇:缘起》。这就更对了,你看宣宗和和尚关系多好!难怪太阴真君有危机感。

则,按照印度佛教有「佛母大孔雀明王」,小白至少也可以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嘛,以后法海又何必苦苦相逼?我读李锐《人间》,觉得法海最好笑的一点就是从他师傅那儿学来的「勿以小善隐大义」——第一,如果算上《白蛇:缘起》这一幕,那小白这就不算小善了,第二,最根本的,善岂有大小之分?但这一点可以被第二第三部利用:法海可以顿悟此点,从而意识到自己执著于善义大小之分之错。

呀!我想起来了!佛教里有「八部天龙」护法神,其中的「摩睺罗迦」就是指大蟒神——你看小白可不就变身为巨蟒吗——按照象征派的文艺理论批评,这可以视为佛教化身,和代表道家的国师苦斗,那小白是佛家自己人啊!法海若知道这段前世故事,不该退避三舍?法海若要成为真正的高僧大德,自会超越李锐《人间》里那看不透小善大义原本一体的师傅——如此也就完成了自己的正果,这样大家也就都修成了正果,正可以呼应第一部结尾的「记忆能打开,正果还是不能修得」。

从这点来说,倒是金庸《天龙八部》里慕容博的悟道透彻了: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又如《倚天屠龙记》里渡厄的话:咄!空固是空,圆亦是空,我相人相,好不懵懂!

不是说追光参考过金庸小说吗?但要全看破红尘出家,这有点韩松《美女狩猎指南》的意思了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