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书架上有本孟悦的书,想来小二十年前,她对《白毛女》的分析,尤其是黄世仁在佛堂奸污喜儿标志著对世间秩序的最终破坏,也使得对其复仇获得合法性,曾让我赞赏。那么我今天就突然想到,小白和阿宣的胆子也不小——是在镇妖法阵:仙人和巨妖枯骨,可以视为仙、妖两界代表面前欢爱,如果要强调爱的伟大和反抗精神,无出其右了——做个对比,《聊斋志异》里《房文姝》一篇亦有类似情节,但女主就说佛堂里做这个不妥。

这几天一直上下班听视频——当年对《北非谍影》我也是这么办的,渐渐发现,真的,阿宣和小白的爱情没问题,一直在发展,如果觉得篇幅不够的话,那现在设计了一堆小细节来实现,比如小白的抚脸、牵手、拥抱后小白在《金光咒》匾的特写,这个图景在文艺学里可以视为象征后面小白被笼罩在法阵里,直达马克思所谓爱情最高形式还是很合理的。就连蛇母最后的黑化也有一定合理性:「我教你们的修炼心法,本就是相持相助的法门,共享共有,万流归元,祸福同当」和「那臭道士练的是太阴真功,和我们蛇族同出一脉,他取我们的魂魄精华修炼他的功力」,就像《怪兽电力公司》里,实际上孩子们受惊的尖叫和笑声都能发电一样。只是这个联系太分散了,不能瞬间证明自己的合理性,所以显得弱。

沉迷《白蛇:缘起》,大概有点懂陈寅恪先生执著于《再生缘》的理由了。

我在想啊,会不会有一天,电影编辑工具会流行——提供场景,你只要提供故事和剪辑即可?很多年前,加拿大钢琴怪杰古尔德就展望过未来的录音技术可能让听众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中做出自己的取舍:我要里赫特的开头,吉列尔斯的中段,范克莱本的尾声,然后合成最对自己胃口的录音版本。我也好希望有朝一日也能这样制作个人电影啊!

若能拍成三部曲,则第一部:浪漫爱情;第二部:家庭伦理;第三部:少年成长。最终解决还是大团圆(照顾国人这么悠久的文化传统),但波折苦辛在前三部里虐足虐哭(体现受欧风美雨审美影响)。

看了《编剧心理学》,又有些想法:

许宣就像是超我一样令许仙这个自我压抑——可是他必须接受这个超我吗?如果本我就是爱白蛇,那为什么不能和这个超我和解,或者注入新的内容,来重新定义并认可这个新的超我,然后接受自我呢?

无论如何,小白有500年的优势,这足够让她在第二部里成为「姐姐」甚至是「贤者之爱」,把对阿宣的情感投射到许仙身上——这也许就是第二部里夫妻双方成长的契机(我觉得一定要设计很多小情节暗示「婚后生活虽美满,但有矛盾伏焉」:比如小白经常性的叫「阿宣」或「以前阿宣会如何如何」的口误,比如小白教许仙奇门遁甲、《何须问》——自然要有许仙暗暗的失落、不满),而许仙则可以有精通药草(符合传说里的身份),尤其是蛇药的特质:怕蛇,又不愿无奈咬人之蛇(这里要用他的话结合情节表现出来)被杀,我觉得这可以是感动白娘子的缘由啊——一句话,小白走出投射成长为白娘子——这里男权色彩很重的「许仙他老婆」倒是好表达、许仙从否认阿宣到认同(或更新而认同)是第二部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两人的纠结可以如下:

许仙:娘子喜欢的是我许仙吗?

白蛇:许仙会和阿宣一样接受我是妖吗?

等到解决了(八序列里的「虚假的安全感」有了),就该虐心了(第三幕,然后Plan B就该出现了)——但是如何把法海的戏份安插进去,费神。

第三部里的小青可以通过对市面流行白蛇故事大肆批评(尤其是对许仙)让许士林好奇「为何妈妈这么激动」,也为后文理解(主要是理解许仙)安置性格变化的起点。我真心担心小青要做「未婚妈妈」能带好许士林吗?她特别需要从对人类的多疑中走出来,但依照现在她的人物设定,不会是勇敢探索自我的女性英雄的(这更适合小白,但她没机会带娃),她没有阳具崇拜(都这么爷儿们了),但她可以挑战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啊——这一笔的确有些冒风险,因为一定会有人说不符合中国古代「重男轻女」传统,但我以为我们要面对未来,且不说全球上映会彰显中国国情,就是国内上映,把「男女平等」更牢固地嵌入下一代脑中也是不错的,更何况,好莱坞动画《花木兰》可已经开了战胜社会偏见的中国女英雄先例了,你怎能落后?我读了一圈《聊斋志异》,发现里面写家庭生活的还真是乏善可陈,左右不过妻妾斗而和好或者婆媳矛盾,也许看《醒世姻缘传》或一堆话本拟话本会有收获,可是我觉得就像第一部实际上是用古装演了普遍(不仅仅是现代)的爱情,第二第三部也可以用古装演普遍的家庭和成长。

从著名的麦基的《故事的解剖》里,我发现第二部可以借鉴的一个场景,即做早饭(体现家庭温馨的场景):小青喜欢用法术做(李锐《人间》就这么处理烟火事),白娘子却亲自做(然后一开始可以是如《克莱默夫妇之争》那样不如人意,到了接近片尾的时候,白娘子可以做的像模像样了——虚假的场景,配合其他场景暗示白娘子和许仙都接受了彼此,似乎将要幸福,但分离又将发生——连续发生两次离别,小白/白蛇也够惨了,应该在第三部里给予弥补了)。

应该把法海塑造成一个有优越感情结的角色,揭露出他过度补偿背后的自卑感情能让这个角色被理解,也为复杂化留下后门。

今天看《印度哲学祛魅》,居然发现,「缘起」是佛教一种深奥的基本教义,指一种有别于「存在」和「不存在」的万物存在的方式,一种中间状态:佛陀否认了任何独立个体的存在。不管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缘起」即和佛教渊源深厚,小白当是佛友,同道中人,基于第一部剧情的情况下,法海完全应该与其和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