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高達人民幣千億元,隨着老齡化加劇,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墓地價格已高到令普通人難以負擔,清明節不得不到異地掃墓。而高價墓地之下,有中國殯葬業者的毛利率是房地產企業的兩倍多,賣墓地比賣房子還賺錢。

  綜合中新經緯、《21世紀經濟報道》和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墓地價格讓人無法承受。北京一家大型殯葬公司的負責人說:“像北京或者上海這樣的城市,一個墓地售價已經超過10萬元(人民幣,下同,2萬新元)。每平方米的價格比房產還貴。而最貴的墓地大約要100萬。”

  清明節三天小長假,很多在北京的人趕到河北去掃墓,在上海的人跑到蘇州去掃墓。而河北省三河市的靈山寶塔陵園官網上顯示,墓碑的價格介於1萬元至14萬元不等,最便宜的要屬聖經碑,售價9900元,最貴的則是德門吉慶碑,售價達14.6萬元。

  三河靈山寶塔陵園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福成股份在清明節前夕披露的2018年財報顯示,其殯葬業務板塊的子公司貢獻淨利潤爲1.48億元,占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比重超過90%。

  中國社會老齡化加劇殯葬市場規模將擴大

  年報還顯示,殯葬業子公司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毛利率分別達到了84.84%、86.78%、87.96%。

  分析指出,相較下就連一度被認爲是暴利行業的中國房地產企業的毛利率也相形見絀。根據財報,房地產三大巨頭碧桂園、恆大和萬科去年毛利率分別爲27%、36.2%、29.7%。

  此外,有港股“殯葬第一股”的福壽園發佈的2018年財報也顯示,全年公司實現收益約16.51億元,同比增加約11.8%,淨利潤4.88億元,同比增長約17%。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高達千億元,隨着中國社會老齡化加劇,市場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因殯葬業地域性強,行業整體呈現小而散的局面,中國尚沒有超大型的龍頭企業出現,規模最大的福壽園年營收也不過15億元,還有很大的市場機會。

  中泰證券分析師李俊鬆認爲,預計到2023年,殯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525億元,2018年至2023年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2.6%。

  據2016年《殯葬綠皮書》調查,中國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10年內告罄。其中,廣東、山西、山東等省份現有墓穴的供應年份不足5年。

  在墓地緊缺、價格節節攀升,民怨沸騰的背景下,2016年中國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發文倡導節省用地,不留骨灰的新型安葬形式。

  自2016年起,北京市政府開始全額補貼的方式,爲北京市戶籍亡故居民的海葬和自然葬全額買單,樹葬、花葬、草坪葬、立體葬等節地安葬,也都在政策補貼範圍內。(聯合早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