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看到很多新闻在报

国道上的交通意外事故层出不穷

根据台湾交通部统计

综观高速公路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因轮胎部件故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可说是占去了35%。

在这35%当中,又以「爆胎」为大宗,足足占去了将近70%。

而为了降低这类事故所占的比例,台湾已明令立法通过

宣布胎压侦测器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列为新车标准配备

同时于2016年7月1日起将胎压侦测系统全面列为标配项目。

法令相关内容如下:

车辆「安全检测基准第 68 点修正」法规实施时间及适用范围:

1.1 中华民国103年11月1日起,新型式之M1类车辆及中华民国105年7月1日起,各型式之M1类车辆,应安装符合本项规定之胎压侦测辅助系统。
1.2 中华民国103年11月1日起,新型式之N1类车辆及中华民国105年7月1日起,各型式之N1类车辆,应安装符合本项规定之胎压侦测辅助系统。
1.3 本项规定仅适用所有车轴均为单轮设计之车辆。

M1类车辆:
指以载乘客为主之四轮以上车辆,且其座位数(含驾驶座)未逾九座者。
N1类车辆:
指以装载货物为主之四轮以上车辆,且其总重量未逾3.5公吨者。

由此可见车子的安全真的是马虎不得啊啊啊啊啊啊~~~~~~

虽然说在2014年11月之前的旧车并不需要强制安装

但是人客啊~~~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次!!!)

我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啊 @@

所以最近和朋友在#福猫挖宝网 团购了胎压侦测器

对于我这个很少检查轮胎状况的人来说

也算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外包装大概是长这样 ↓

IMAG5326.jpg

TPMS 的全名是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顾名思义就是 轮胎压力检测系统 (胎压侦测系统)
可以针对轮胎的 胎压 与 温度 进行监控
当胎压过低或过高可以提醒车主以防止意外发生

显示器体积都很小,不占车上空间 

IMAG5328.jpg

其实就经验来讲,真的很少人会去注意检查胎压

有些人都把轮胎碾到爆掉才知道(尤其是后轮,因为有时感觉不太出来)

他们会觉得说:轮胎真烂竟然爆胎了!

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轮胎被钉子扎到,轮胎在漏气的状态下继续行驶才会爆胎

因为就算知道轮胎没气了,也不容易马上发现!

而这时通常胎压都已经剩不到一半

胎压若长期不足,爆胎的风险也就越大

轮胎可说是车子行驶中最关键的角色,而胎压又是轮胎最重要的灵魂

如果胎压过高 or 过低都会影响行驶的操控性安全性

而且还会影响油耗轮胎的使用寿命

胎压侦测感应器 ↓

IMAG5329.jpg

还附上3M魔鬼毡可将显示器固定在车内 ↓

IMAG5331.jpg

所谓的胎压侦测器

主要就是透过各式感测器来监控轮胎的胎压

并在仪表板或是显示器上显示胎压状况(高阶一点的机型还能够显示详细的胎压数据)

一般来说,胎压侦测器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两大类

「直接式」:透过安装在各个轮胎的压力感测器直接监控,并将第一手资讯直接传回车内的接收器

「间接式」:透过车辆ABS的轮速感测器,在轮胎转速发生差异时加以回报,但无法提供确切的胎压数据

但倘若两颗车轮同时出现转速差异,机器就很难判读胎压问题,而且会因为外在因素造成系统错误判读

正因为如此,目前市场仍是以直接式的胎压侦测器为主流

而直接式胎压侦测器也分成 内嵌式(胎内)气嘴式(胎外) 两类,两者的优缺点请见下图:

 

CHO-04

 

胎压的单位

轮胎或打气机上常见的胎压单位有PSI、KPA与BAR三种

其中PSI = Pound Square Inch = lb/In2(磅/平方英吋)

也就是师父口中常说的几磅胎压的单位

简单换算公式为1PSI=6.87BAR=6.9KPA

网路上也有一些换算成程式,可自行利用。

一般建议出门时就应该量冷胎的胎压

(因为当轮胎在行进滚动时胎压会上升3~5个PSI,因此测量胎压应以冷胎压为参考值)

有时候漏气现象是慢慢进行的

因此早上出门前巡一次胎压是最理想的。

普利司通表示,一台车就算静止不动其实胎压也会逐渐减少
因为轮胎都有所谓的毛细现象,空气会慢慢泄漏,因此最少一个月就必须要量一次胎压。
 

产品保固卡 ↓

IMAG5334.jpg

产品规格 ↓

LINE_P20160324_203922054.jpg

安装示意图 ↓

LINE_P20160324_203923965.jpg

看了这么多

其实就是要呼吁大家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爱车拉

时时让爱车的轮胎保持在适当的胎压

不仅可提升 行车的安全性延长轮胎寿命 进而 降低爆胎事故发生机率

同时也能减少 悬吊 和 底盘 伤害,借此保护车辆的机械结构

更甚者还能够 提升燃油经济效率,达到 节能省油 的首要目的。(油价很贵的啊啊啊啊~~~)

有鉴于此,各位车友也该是时候蹲下身去好好关心自家爱车的「四只大脚」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