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601.JPG

这几年终于体认到,许多京都的老舖不是我们轻易进得去的地方。不过,进不去也无妨,光是欣赏店铺的门面与建筑,都是一种无上的高雅享受。

说到老舖的门面,没别的,就是看板与暖帘。

这次上京之旅出发前,很巧的是,柏井寿先生的『一个人的京都冬季游』出版了。如大家所知,柏井寿先生最擅长的是写美食,但是他推荐的京都美食却有著让我们这两个俗(或者该说是穷)人望之却步的高门槛。虽然如此,说到京都旅游,他的书还是有不少值得参考的地方,例如接下来的老舖看板行程便是如此。

在柏井寿先生的书中提到,京都姉小路从乌丸通到寺町通的这短短五六百公尺的一小段,挂满了各种书画名家亲笔为京老舖题字的看板,简直可以说是一条『名看板街道』。

为了亲眼见证这条挂满历史与美感的街道,我们特别在今年的上京之旅中排进了这段老舖看板行程。不过,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这里会挤满京老舖呢?这条姉小路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路啊?

后来才知道,姉小路可是远从平安时代就已经存在的道路,连路名、路宽与所在位置都几乎和创建当初一模一样,可说是极少数硕果仅存的『京老路』之一。然而,直到平安末期,这段路的两侧都排列著皇族与摄关家等中上级贵族的宅邸与宫殿,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庶民商业区的呢?

大约是江户时代开始的吧!?十七世纪后半之后的两百多年间,这条路上陆续开起了文具店、荞麦面店、京料理调味料店、京菓子店、裱褙店与画具店等等各式各样的店舖,并在十九世纪明治大正年间陆续由书法名家为他们书写招牌看板,一路流传至今,便成了如今这副样貌。

旅程从西侧靠乌丸通那一端开始,第一站就是『龟末广』。这里是著名的京菓子老舖,创设于西元一八零四年,初代店主原本是醍醐一带的釜师(制造锅子的工匠),后来因故改行到京都来做和菓子,靠著经营手腕与匠心巧思成为天皇御所与幕府二条城的御用商人,所以看板上写的是『御菓子司龟末广』,也就是天皇御用和菓子店的意思。

龟末广的看板设计十分有趣,周围用一圈制作和菓子时压制造型用的木型来装框,很有和菓子店的气氛。题字的人是山本竟山,这位书法家曾七度前往当时的清国向许多名士如杨守敬与吴昌硕等人学习,作品深受中国文人书画影响。而他们的暖帘也很有特色,在一个象征乌龟头尾四肢的圆圈中央,写著『寿惠飞吕』四个字,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末广(すえひろ)的汉字音译,有趣吧!

至于挂在屋簷下的水引暖帘和毛玻璃窗上的图案,则是张开的京扇子上画著半只乌龟,也是非常符合店名的设计。

DSC_0600.JPG

往东才走了两步,龟末广的钢筋水泥造仓库隔壁就是『春芳堂』。春芳堂是做表具的,也就是日本书画的裱褙店,创业于西元一八五六年,当时第一代店主到京都学画,在老师的建议下改行做裱褙,就在姉小路这里开业。

春芳堂的店面小而素雅,看板是日本画家竹内栖凤的手笔,暖帘则是新调的白底绿纹花草图案,左下角一个春字透露了店名,整体设计十分清爽。

继续往东走,这次稍微远一点,隔了两间屋子,来到『八百三』。这是以柚味噌闻名的京料理调味料专卖店,创业于西元一七零八年,原本是开精进料理屋的,后来因为一子单传的秘传柚味噌实在太美味,干脆就专门卖这个了。

抬头看看八百三的看板,在深棕色木板上写著柚味噌三个嵚奇磊落的白色大字,不愧是民艺运动怪杰北大路鲁山人的作品。刚好妻想要买一罐柚味噌回家尝尝,就穿过棕底白字的水引暖帘,推开门走了进去。

店内陈设简单雅致,乍看之下并没有老店的派头,店员也和蔼可亲,大概习惯了接待外国人吧,给人一种服务得恰到好处的感觉。橱柜前的长板凳上摆著两本月刊京都,不知道有没有好奇的观光客会拿起来翻阅呢?抬头一看,咦?店内墙上也挂著和外头几乎一模一样的柚味噌看板,这才想起,对了!柏井寿书中有提到,挂在门外的其实是复制品,藏在屋内的才是本物。

只是,我总觉得,挂在门外的那个复制品,历经风吹日晒雨淋的侵蚀,在因为褪色而凸显的纹理衬托下,反而有一种特别的美感,比放在里头的真品还要更有味道。嗯……北大路鲁山人倘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说到柚味噌,我们买了用中型柚子陶器装的,带回家享用。芬芳的柚子清香中带著一点甜甜咸咸的味道,很适合拿来涂抹面包或当作沾酱食用,搭配清爽甘甜的炖煮大根(白萝卜)尤其美味!

顺带一提,与这三间老舖相对的姉小路南侧,在平安时代后期曾是白河法皇的东三条殿御所,也就是让平清盛开始冒出头来的平治之乱爆发地。而再往东边一块地就更不得了了,后来起兵反抗平清盛兵败身死,却引燃了源平争霸战火种的皇子以仁王,他的御所高仓宫就在这里。

接下来一大段路,不要说没什么老舖,就连像样的老房子都没几间,被拆掉改建中的工地倒是有好几处,其实走起来有点无聊。直到一路晃荡到麸屋町通的路口,才又开始精彩起来。

不过,那已经是下一篇才要介绍的故事了。

DSC_0599.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