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很多人對王朗有點陌生,那麼我先說一個人,那便是司馬昭的老婆王元姬。

歷史之上的王元姬,據說擁有神一般的識人預測能力,譬如當時正受司馬家欣賞提拔的鐘會,王元姬就跟她老公說:「鍾會這個人,雖然有才,但見利忘義,還喜歡搞事,恩寵太過的話,一定會出亂子!」後來這一判斷果然被事實驗證。

王元姬八歲那會就能誦讀《詩經》和《論語》,據說是個早慧的女孩子,家裡人試著讓她管理家務,她也料理得很好。於是她的祖父就說話了:「使我們家興盛起來的,一定是這個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

她的祖父是誰呢?就是咱這個問題所問的王朗。

王朗是誰呢?首先要說,他是諸葛亮的大同鄉,諸葛是徐州琅邪人,王朗則是徐州東海人。當然以眼下論,諸葛亮的知名度遠大於王朗,但在當時,老王遠比諸葛要有名。做個類比的話,老王就是當時的武當少林這類名門大腕,而諸葛在這一點上遜色很多——實際上這也正是曹操始終沒有招辟諸葛亮到幕府的緣故。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對罵的場景,這邊是諸葛亮,那邊就是王朗。王朗勸諸葛投降,而諸葛回罵:「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 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 汝肉。。。皓首匹夫! 蒼髯老賊!」

據說王朗就這樣被罵死了——當然這個純屬虛構,事實是老王活到了228年,這一年冬天諸葛斬了魏將王雙,卻不是王朗,王朗是壽終正寢的。

王朗是漢末太尉楊賜(楊修的爺爺)的學生,楊賜死那年,王朗還曾棄官為老師服喪。孫策橫掃江東之際,他在會稽郡做太守,他當然打不過孫策,可也不肯投降,逃亡去交州,出海到福建海面讓孫策給提溜回來。當然孫策也想用他,曾讓張昭遊說他,但老王死活不肯。後來還是被放回了中原,到許都之後,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曹丕時代,王朗做曹魏的總監察長(御史大夫),他曾勸曹丕減輕刑獄,讓人民休養生息——實際上曹丕並沒有接受。曹丕貪玩,到半夜才回宮,王朗也勸諫,曹丕這個倒是接受了。

夷陵之戰爆發之際,王朗曾提過一項很有價值的建議,那就是等待兩軍相持不下時,領兵支持東吳打蜀漢,攻蜀之要害,一舉決勝——但事實上後來曹丕反而愚蠢地攻擊孫權,結果吃癟。

關於王朗和諸葛亮之間的恩怨,其實只有一件。那就是王朗曾和幾個文臣一起寫信給諸葛亮,勸他認清形勢,早日投降而已。諸葛亮自然是一口回絕,所以歷史真相是一場筆戰,最終也就是互不買賬,如此而已。

至於你說王朗厚顏無恥云云,至少從歷史上看,老王還真沒幹過什麼壞事,演義所云,純屬虛構。


呵呵,三國演義大家看熱鬧就行了,不能當真。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內心把劉備作為正統,凡是不符合劉備集團利益的,或多或少貶低,王朗,也是如此。

王朗,徐州人,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被認命為郎中,當過諫議大夫,會稽太守,魏晉太守,御使大夫,可謂位高權重。王朗死的時候職位是司徒,漢末三公之一,最高的爵位,什麼大將軍之類的,與三公比差遠了。

王朗是漢末著名經學家,曹操三代都對王朗敬重有加。王朗對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很大貢獻,陳壽評價:王朗文博富瞻,才華過人,一時之俊傑也。

三國演義中的王朗,明顯被醜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