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硝煙中他艱難倖存下來,以百歲高齡成爲歷史的見證者。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上,他坐在老兵方陣的第一車、第一排、第一座,以一個“最美軍禮”,向所有戰友表達了對國家、對民族的深厚情感……

  在陳廷儒老人的墓前

  女兒陳曉平爲父親

  擺上了他生前最愛喫的草莓和青團

  在陳廷儒離開的兩年時間裏

  家人無時不刻不在思念着他

  陳廷儒的兒子陳曉山和妻子

  也專程從美國回來,爲父親掃墓

  2017年4月27日

  陳廷儒追悼會,享年104歲

  投筆從戎決心抗戰

  歷經戰火硝煙洗禮

  1914年,陳廷儒出生在蘇北漣水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因爲成績優異,他成爲了當時小鎮上爲數不多的師範學校高材生,畢業後在一所小學擔任校長。

  1939年春,戰火燒到漣水,縣城很快淪陷,陳廷儒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抗日組織。在漫天飛舞的硝煙中,他親眼目睹了無數個家人離散的悲劇,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養父。

  (生前採訪資料)

  身負着國仇家恨

  陳廷儒決心抗戰到底

  陳廷儒前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炮擊金門戰役等,歷經戰爭106次,先後獲得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

  榮譽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

  他代表的是抗戰英雄

  戰火歲月終於過去,1978年,陳廷儒陪着老伴程璧珍回到蘇州安享晚年。沒想到,百歲高齡的時候,一次新的考驗又擺在了自己面前。

  (生前採訪資料)

  2015年6月3日,從中央到蘇州的各級領導,一起來到了陳廷儒家中,爲老人帶來喜訊。

  然而高興之餘,程璧珍卻陷入深深的擔憂。老伴已經102歲了,並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平時連大門都不出,這次一下子要去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簡直是用生命在冒險。

  可是對此,陳廷儒本人卻態度堅決,一定要去。對於這位老人來說,百歲時還能參加閱兵,在榮譽背後還有沉甸甸的責任。

  2015年8月20日 陳廷儒由女婿陪同北上

  初到北京,昔日戰場上生死患難的戰友重新相聚,陳廷儒興奮之餘也充滿了對閱兵式的期待。

  可是沒想到,大家一直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醫生警告家人,閱兵時帶來的情緒波動,可能會進一步促使血壓升高,然而就在大家都十分擔心的時候,就在閱兵儀式的前幾天,陳廷儒的血壓居然奇蹟般地降了下來。

  2015年9月3日 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現場

  “昔日爲國建功勳,今日受閱展風采,現在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開過來了…”伴隨着嘹亮的解說女聲,當時102歲的陳廷儒出現在了直播畫面中,他坐在老兵方隊的第一車、第一排、第一座,表情莊重,向天安門敬禮。

  這是活着的人

  對犧牲的戰友最崇高的敬意

  也是飽經戰火的軍人

  對和平的無比珍視

  2015年9月7日 陳廷儒回到蘇州

  經歷了這樣一次奔波

  雖然看上去有些疲憊

  但老人臉上更多洋溢着的

  是難以言說的激動

  晚年的陳廷儒和妻子低調簡約

  一直過着平靜淡泊的生活

  他們心中唯一的牽掛

  就是當年的戰友……

  本文原創,素材來自記者王世錄

  編輯:傳真暖心哥

  更多最新內容,敬請關注18:20分直播的《社會傳真》

  校審:zhu、do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