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說

戰爭伴隨著人類永生,士兵則伴隨著戰爭如潮水般集結,每當和平來臨,他們就在這片土地上隱去姓名,恢復普通,與戰後的滿目瘡痍一起在曾經守衛過得城池裡漸漸消失。

我們理所當然的享受和平,也忘記有人曾為此獻出生命。但遺忘不會總是發生,總有人在溫柔的守護這些被戰火灼燒的脆弱又結實的靈魂。

今天我們的記錄對象是磚頭,他無意間加入了一個老兵志願者羣,在這裡他是救助者也是被救者。

收聽音頻

/更多收聽平臺/網易雲音樂/蜻蜓FM/喜馬拉雅FM/酷我音樂電臺

/背景音樂/

1.何亮偶遇羣主(Robert Bonfiglio - Looking with Cely)2.邱爺爺和失散妻子相遇(李欣芸 - 相遇)3.璧山老兵爺爺(曉月老闆 - Playing Love(Harmonica))4.李蘭亭老爺爺(曉月老闆 - 一生守候)5.老兵爺爺向我們行軍禮(Jean-Jacques Milteau - LInternationale)

6.朋友圈得知老兵爺爺離世(楊樂 - 友誼地久天長)

製作 | 阿輕 主播 | 阿輕 講述 | 磚頭

圖片丨 錢豪 聲音設計 | 似水 排版 | Dream

新婚不久出川抗日晚年又和失散多年的妻子重逢

我的網名叫磚頭,三十幾歲,現在從事教育培訓行業。

其實做志願者也是一個巧合,在上QQ的時候,看到右下角有一個彈窗,當時點進去,看到講的是一個抗戰老兵的晚餐,那老人就喫紅薯,讓人特別心酸。

於是繼續點擊上面的鏈接,就找到了關愛老兵重慶羣這樣一個羣體,加入QQ羣之後,就開始慢慢跟他們一起參加關愛抗戰老兵的一些日常活動。

09年的時候,一個名叫何亮的80後小夥,趁單位放假到騰衝去參觀國殤墓園。這個過程中他又無意間碰到了另外一位網民,叫心往天下的小夥。

通過聊天,他們發現居然大家都是重慶人,還在同一個企業裡面上班,然後何亮就說到我們身邊實際上還有一些健在的抗戰老兵,心往天下非常震驚,覺得怎麼可能呢?抗日戰爭勝利都幾十年過去了,居然還有健在的老兵在我們身邊。

何亮就跟他說,等到我們回到重慶之後,我可以帶你們去看望這些老兵。於是回來之後不久,何亮就帶著心往天下,他們去看望了重慶老兵,找到的第一個老兵就叫邱大明。

其實邱爺爺有一段非常令人感動的故事,他是新婚不久就抗戰爆發,於是隨川軍部隊出川抗日。直到抗戰勝利結束之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但是回到老家之後,他原來的妻子就已經失去聯繫了。

老人和他妻子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從此他也沒有再續弦,直到90年代初,老人都已經很大年齡了,他的鄰居就問他,要不要給你找一個老伴?

他幾經猶豫之後,決定可以嘗試一下,畢竟人老了之後孤苦無依,其實還是很寂寞的。為什麼叫老伴?老伴就是有一個人陪伴其實更好一點,於是就介紹了這樣一個老太太。

老太太住在長江的北岸,邱爺爺住在南岸,他們第一次相見之後,相互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回來之後邱爺爺就感覺這個人好像很熟悉,於是他很好奇的就和這個老太太約了第二次見面。

第二次見面的時候,他就問老太太,你老家是不是哪裡的?你是不是應該叫另外一個名字,或者你認不認識另外一個人?老太太一聽,覺得很奇怪,這老頭怎麼知道這麼多信息,老太太就說,你說的那個人實際上就是我的丈夫。

當邱爺爺聽到這樣的敘述之後,才猛然確定,坐在對面的老太太就是她失散多年的妻子,於是他們最後就走到了一起。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年歲都已經很高了,所以說再也不可能有子女。

但是可能這也是上天對他們的一種眷顧,讓他們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又和自己相愛的人重新走到了一起,讓他們可以相依相靠,相互攙扶。

老人在10年的時候就去世了,在11年7月份的時候,我陪著外地來的志願者去祭拜了邱爺爺的墳墓,因為邱爺爺是孤老,最後埋葬他的時候,也有我們志願者參與進去。

邱爺爺的墳墓在抗戰遺址博物館後山的一個樹林裡面,我們志願者給他立了一個墓誌銘,其實每一次我去看他的時候,都能想像得到邱爺爺生前悽苦的飽經滄桑的人生。

孤寡老人住在土房子裏電飯煲、雞蛋、菜和碗全在地上

璧山有一個叫黎興發的爺爺,他家是一個老房子,沒什麼地板,就是那種土的地,其實農村之前可能有那種三合土弄平了的,他家就沒有。

他也是一個孤老,只有一個養子,但是養子可能感情不是很好,反正也沒什麼照料,基本上都是靠自己。

一進他屋子,看到裡面所有的東西,喫的用的,電飯煲、雞蛋、菜、碗全在地上,一團凌亂,旁邊就是他的牀,牀上也是亂七八糟的,看到第一眼就讓人感覺特別心酸。

璧山相對我們重慶來說,還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區縣。但是這裡居然有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90多歲的老人。但也並不是說我們社會救助不到位,可能就是一些信息的不暢通導致這樣的情況。

所幸現在只要我們找到這樣的老人,情況基本上都得到了一個改善。因為除了主城以外,各個區縣我們基本上也都去看過。

如果在城市裡面,後來有工作的或者有退休金的,有子女的,相對生活好一點。但是如果沒有子女,或者是在農村的那些老人,基本上日子就過得比較差一些。

不過我說的是物質上,從精神層面上來說的話,絕大多數老人他們心態非常好,因為可能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血與火的這種考驗,在後來中年的時候,可能又經歷了各種滄桑和一系列的鬥爭,所以他們對生死或者物質上的東西其實看得很開。

這也是我們絕大多數志願者參與進來之後,能夠持續做這個事情的原因之一。很多志願者在看到這些老人之後,自己都非常受到感觸,從這些老人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些東西不是說我們可以從書本上或者是聽別人說了之後就可以感受到的,這真的是需要你慢慢的用心去走進這些老人,去傾聽他們的故事,你纔可以從中有印象深刻的體會。

上一秒他還在和戰友聊天下一秒戰友就被爆頭

有一位叫李蘭亭的爺爺,他是2012年11月25號去世的,他的老家是河北的。他小時候的行為相對比較調皮,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他就主動參軍。

後來他在戰場上受了傷,跟我們講述了一個事情,讓我特別有感觸。

在武漢會戰期間,他是一個機槍手,他的副手在他旁邊,就在隱蔽的時候突然遭到日軍的瘋狂掃射。

前一秒他還在和戰友聊天,下一秒他的戰友就被爆頭了。他也是在那一場戰役中腳踝受傷,被送到了後方醫院進行救治。

當時本來是要給他截肢的,因為那個時候他年輕,他就哀求院長,他說我還年輕,如果你讓我腳截肢的話,我可能今後都沒辦法正常生活了,求你一定保住我這隻腳。最後院長通過自己的努力,確實保住了爺爺這隻腳。

後來爺爺就回到了重慶,因為那個時候重慶是大後方,他就在一個工廠裡面做鉗工,他一直做到八級鉗工,可能很多人不太瞭解,在機械行業做技術,實際上一個八級鉗工比一個中級工程師還厲害。

這個老人也很可愛,他在90多歲高齡的時候,還喜歡看足球,而且還要把這些球隊畫成圖,這樣來分析哪個隊跟哪個隊怎麼樣贏。

他還給我們志願者定下一個規矩,到他家去看望他的時候,不允許帶任何禮品,有一樣東西除外——書,他喜歡看書,其他的任何禮品食物或者是現金他都不要。

為什麼我對爺爺很有感觸?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就是12年國慶期間,我們去看他,在跟他聊天的時候,我們安慰爺爺,希望他能夠挺過來,但是那個時候他就說,我現在已經90多歲了,我已經活得差不多了。

年輕的時候我也經歷了很多生死,其實我已經把這些東西都看透了。當時我受傷,我哀求那院長保住我的腳,因為我還年輕,我覺得活下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現在確實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了。所以說沒必要再這樣折騰下去,既讓自己受折磨,也讓自己的子女受折磨。

他好像是90年代初還是2000年後,就簽訂了遺體捐贈協議。他為什麼想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就是因為看透了生死,他覺得死了之後,如果還能夠為國家或者為醫療事業做一點貢獻也挺好。

爺爺在去世的時候,他的家裡麪人也沒有跟我們說,我們也沒有送到他最後一程。爺爺去世之後好像是第三天,他兒子才給我們打電話,說爺爺已經去世了,他的遺體已經送到了醫學院去做相應的一個研究。

那會兒正好我也是剛好生病住院,所以說這個事情我記得特別的清楚。對我的感觸真的很大,其實我們人活著的時候,也不說做一些什麼很大的事情,但一定要做一些自己感覺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太過於在乎生和死。

因為這個東西是我們自己無法把控的,我們要好好的活著,把握住自己的當下。我覺得這就OK了,還有就是說我們這個也算是做公益,很多人有這樣一種想法,就是說我去做公益,我去做一些好事,我是去幫助別人。

我覺得實際上不是我們在幫助他們,是他們在幫助我們,他們幫助我們洗滌我們的心靈,因為這個社會太浮躁了。

其實你跟這些老人接觸的時間多了之後,你真的根本不可能把他們忘記,即使他們已經離開你很久了,你也沒辦法把他們忘記。

老兵嚴肅的向我們行軍禮我們不知所措深覺愧受

2011年7月9號,我第一次參加羣的長途走訪,當時到萬州去看望黃埔17期的一個老兵,叫劉樹仁爺爺。

夏天比較熱,他在鎮上一個馬路邊住,一去老人還有婆婆就給我們準備水果,反正特別熱情,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之前的小夥伴已經去看過老人很多次了,婆婆說給我們燒點開水喝。

我們理解的就是白開水,但實際上老人給我們的開水是裡面有荷包蛋,還有米花糖,每次去都是這樣。

但那一次最讓我感觸的是,在爺爺家裡面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準備離開,那天太陽比較大,我們準備上車的時候,爺爺也要走到路邊來送我們。

在我們準備上車的時候,他突然非常嚴肅的站著,然後舉起了右手,給我們行了一個軍禮。

實際上對軍禮這一塊比較瞭解的人就知道,它是一個非常莊重的儀式,他是一個黃埔17期的職業軍人,可以這樣說,他在那一刻給我們行了一個軍禮,當時我們幾個人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做。

然後我回來下意識的覺得,一定還是要給爺爺一個信息反饋或者是禮尚往來,我也站起來給爺爺行了一個軍禮。當時我們另外一個夥伴是拍照的,正好就抓拍出了這樣一個場景:爺爺在對面站著很筆直地給我們行了一個軍禮,然後我也向他回了一個軍禮,我的一個手臂也入鏡了。

志願者磚頭和老兵劉樹仁爺爺相互敬禮致敬

那張照片現在就是我的QQ頭像,我一直把它保留著,回來之後我也寫了一篇博客,就是愧受的軍禮,我覺得真的是愧受。

作為我們這種很年輕的後輩,哪裡有這樣的資格,去接受老人如此莊重的一個軍禮,來對我們表達他對我們的一種感激?

我們關懷抗戰老兵羣體就是在和時間賽跑

以前我覺得我淚點比較高,現在覺得淚點有點低,雖然大哭還是不太可能,不過可能淚水就在眼眶裡面,就像前幾天遇到一個很有感觸的事情。

最近我們有小夥伴通過一些方式,找到了有幾個老兵的一個線索。14號的時候,小何給了我一個線索,我馬上就聯繫了他,之後他兒子把老人基本情況給我說了,然後我說要不我們這幾天就去走訪一下老人,他說因為有事情可能稍微晚兩天,我說OK。

在第二天晚上12點多,我睡前刷刷朋友圈,突然發現他兒子發了一個朋友圈,說老人去世了。本來頭一天他兒子跟我說的時候,老人身體狀況是很好的,自己還在家裡騎健身的那種自行車,居然第二天早上突然就走了。

因為我們關注的這些老人,都是九十歲、一百歲左右的,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測老人現在身體怎麼樣,可能會怎麼樣?所以實際上我們做這個事情,是在跟時間賽跑,其它公益不管我們是助學助殘還是助老,它都是可以一直不斷的做下去。

我們關注的是抗戰老兵羣體,再過幾年這老人可能真的就沒有了,再想去做這樣的事情,或者是你有很好的物質條件很好的財力的時候,你想做也沒辦法做,這是不可複製的,所以說真的大家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通過做關愛老兵這個事情,讓我也獲得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在12年年底我生病的時候,當時那個病還是有點嚴重。需要做手術,在手術室外守著我的人是我的一個朋友,還有志願者夥伴,還有我的一個嬸嬸,跟我最親的家人他們都不知道。

後來手術出來之後,頭幾天相對比較危重一點,晚上也是關愛老兵這邊的小夥伴排班來陪護我,後來我聽他們說,他們是排了一週的班,給我預計了可能這一週都會比較嚴重,每天都會有人來陪著我,所幸我只這樣度過了三天。

在那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些小夥伴到醫院來看望,每天都在網上關注我的情況,即使不能到現場的,也有人隨時向他們通報我病情的發展狀況,而且還有一些其他的幫助,我真的是沒有想到。

其實有時候我們做事情,可能就是我做這個事情,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如果你懷著這樣一種想法,你不僅做不好,可能還會增加你的心理負擔。但是你不去渴望那些回報的話,可能在不經意之間,這些東西就到了你的身邊。

以前我可能會有點猶豫,從我生病出院之後,面對小夥伴對我那麼大的幫助,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去回報他們。當時我說過一句話,無論怎麼樣,我肯定會堅持下去,直到重慶這些老兵最後一位離開。

▼寫在後面

和平年代我們很難將一種人稱之為偉大,但我們這片土地上的確住著很多偉大的人,他們正在某個角落默默死去。磚頭說老兵們不怕死,他們怕沒有姓名,怕活得沒有尊嚴和溫度,他們想要的尊嚴和溫度容易到讓人心酸。

我們無法在這世上做一些偉大的事,但可以懷著一顆偉大的心,做一些的小事。

如果你也想為老兵們表達問候和敬意,可以百度搜索老兵,加入當地的老兵公益組織貢獻一份你的力量。

關愛抗戰老兵公益組織

重慶地區聯繫方式

QQ羣:622792018

微信:關愛抗戰老兵重慶志願者微博:關愛抗戰老兵重慶羣

關注微信公眾號「聲音記錄館」

或添加館長祕書微信:voicese

用你的聲音記錄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