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一上架我就买了做过测评,知乎贴吧B站,也有不少人测评过。

大家对这盘的意见已经比较清晰了。


TW制造,写得清清楚楚,盘体都是繁体字。

颗粒也不是自产晶元,而是英特尔的。紫光只是打标封装。

主控是臭名昭著的群联S11,单核双通道,480G只有16CE。

属于性能稀烂那类廉价主控。性能烂也就算了,问题是这货可靠性还不怎么样。。。

SATAFIRMS11掉盘故障,百度一搜一大把苦主。


跟东芝TR200/金士顿A400/影驰某款属于入门级

同级还有英睿达BX500。

西数绿呢?人家可是U盘。。。


说实在的,这配置的固态,只能说在同级别产品里竞争力都很一般,更别说跨级对比。

紫光第一批消费级固态,诚意很不怎么样。

毕竟与各路国产SSD品牌比,紫光是中国固态的皇太子。。。。

一个如假包换的正牌皇太子,穿一身adidiaos,刻了个萝卜公章当玉玺。太子爷您老觉得这么干合适吗?


完全贴牌的产品,主控是群联的,颗粒虽然打了紫光自己的logo,但是并不是完全紫光自己生产的。有硬核玩家通过拆颗粒上其他固态的主控板用开卡工具识别出颗粒其实是Intel生产,紫光最多自己封装。

其实这也不是问题,毕竟紫光从头到尾也没有宣称自己的固态是完全国产化的。从紫光官网上的文章可以看出,紫光还是比较诚实,明确说了民用消费级的固态使用的是合作伙伴的晶圆,也即并非紫光自有技术生产。

与紫光有直接关系的快闪记忆体颗粒研发和制造企业是长江存储,据说年底投产64层堆叠的快闪记忆体颗粒,到时候应该可以看到基本国产化的固态硬碟产品。

紫光要做固态,不是简简单单的自产颗粒自产主控然后封装拿著卖,从生产到销售,从渠道到售后,从加工到供应链,从固件研发到产品包装这些都必须从零开始,先推出一款大路货,试一试口碑,看看固态销售任何,利润如何。三星做电子的时候开始是卖组装电冰箱,sony做电子的时候是卖组装收音机,华为做电子的时候是靠逆向电话万门机,卖路由器,大家都是从0开始,慢慢来。


实事求是S100是个贴牌产品,现在网上各种测评已经很多了。

紫光在当下做这么个产品,利润没多少,倒是惹一身骚。这个操作有点制杖。

但是我个人看法是不管是长江存储,合肥长鑫,还是现在半身不遂的福建晋华,他们投产的第一代产品必然是性价比不高的,但是在这个高度垄断化的市场里,有新玩家对所有消费者都是好事(不管你爱不爱国),因此大家还是稍微给他们点耐心比较好。by the way,期待长江年底工厂能准时量产64层,这个是勉强有能力进行市场竞争的产品。

既然是广告,就给个链接嘛。


听说是在准备渠道,基本不赚钱


自有颗粒今年量产,这个应该是用来趟路的,就像是彩排,应该主要不是用来卖的。


1.了不起就是自封颗粒(或者是「打磨」)

2.主控好像也不是他自己的

3.这是新版的耍猴吗?

4.如果说要买「来料加工」我推荐「海康威视」我认为他的供应链更有优势

5.紫光推出这个产品我由两个猜测

①紫光自产颗粒良品率始终达不到商业生产的标准

②这波「国产粉」紫光真的很眼馋好想收割,虽然自家的镰刀还没磨好,但是再不割这波韭菜眼看著就要枯了,还是从隔壁家借把刀先来割一割


下周回国贾跃亭,明年量产赵伟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