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來到煤山上,無可奈何的走到一顆老歪脖子樹下,此時他的心中是悲痛萬分,無可奈何。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攻入京城,大明的軍隊已經是潰散,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就這樣付之一炬。崇禎皇帝只能已死謝罪,寧死不降。有關明朝滅亡的因素有很多,有戰爭因素,有天災因素,還有人爲的因素,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末年,國庫已經空虛,朝廷拿不出錢財來維持戰爭。崇禎皇帝爲了籌集軍餉,他向大臣們開始借錢,將借來的錢用作軍費開支。可是崇禎卻遇到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這些大臣們都一個個的哭窮,沒有錢,他們都不向皇帝捐錢。崇禎收不來錢,就沒有錢打仗,結果明軍是戰敗而逃,導致了明朝的覆滅。

  清朝入關之後,清軍在明朝大臣的家中搜出很多的金銀財寶,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事情。大臣寧願將錢財藏在家中,也不願意將錢捐給國家,結果成爲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崇禎年間,天災人禍不斷,除了國家的事情讓他困擾之外,還有就是自己的事情,他的兒子朱慈煥生病了,這讓他是非常的傷心。

  朱慈煥是逐漸的病重,生命走到了盡頭。在臨死前,朱慈煥對崇禎說了一個預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意思就是皇帝對待外戚是非常的薄情,將來皇帝的諸位皇子都會死傷。這是一個非常慘重的預言,孩子都死了,真是非常的悽慘。果不其然,崇禎皇帝的孩子們是死的死,傷的傷,這十個字結果全部成真。

  很多人詫異這個朱慈煥真是這麼的厲害?其實並不是他厲害,而是有人從中作梗,這些人就是外戚。崇禎皇帝籌不來錢,只能向外戚借錢。大臣們都是給皇帝打工的,他們臨危而逃是有情可原,但是外戚不一樣,他們和皇帝是親戚,只要皇帝開口,外戚多多少少會捐一點的。然而崇禎想錯了,外戚們沒有借錢給他。

  於是崇禎就開始藉機勒索,結果引得外切大怒。恰好此時,朱慈煥病重,於是外戚便聯合宮中的太監進行一場輿論風波,認爲崇禎對外戚不好,於是便開始造謠。崇禎聽完之後是大驚,趕緊把錢都還給外戚們,結果最終還是沒有籌到錢,這就造成了明朝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