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樓市調控的不斷深入,房價總體趨穩,熱點城市的房價漲幅也有所回落。潮水退卻後,樓市分化漸漸明顯了。有的地方,剛需者可以喘一口氣了;而有的地方,剛需者手裏又要捏一把汗。

  平安證券分析師楊侃發佈的研報顯示,3月份,排名前100的房企單月實現銷售額9042億,環比增長57.4%,同比增長21.1%;實現銷售面積6597萬平,環比增長47.8%,同比增長14.7%。

  分析這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3月份樓市交易相對活躍。這種活躍也在常理之中,畢竟樓市積累了一定的需求,集中釋放一下也屬於正常,這點我們就不詳細敘述了,主要看一下這組數據反映的另外一個現象。這個報告顯示,銷售額的增速遠遠大於銷售面積的增速。這是什麼意思呢?用更直觀的話來說,就是成交單位面積的房子,價格變高了。

  這種價格的變高是什麼導致的呢?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各地成交趨勢不變,但是房價上升了,並且幅度還不小;另一種可能是,房價相對較高的一線、二線城市,成交的面積佔比更多。

  第一種“可能性”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居高不下的房價再上漲,意味着不少購房者需要再攢幾年首付。而第二種“可能性”則意味着樓市的分化已經開始。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成交開始復甦,而三線、四線城市成交則變冷,房價可能要逐步迴歸。

  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中信建投證券行業研究報告顯示,3月重點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上升67.9%,同比上升22.0%。其中一線、二線市場回暖,一線、二線同比分別上漲59.4%、43.4%,三線下跌8.9%。

  一線、二線成交的上升,三線的下跌,說明了這種可能性不是房價的上升,而是樓市分化已經開始。那麼,隨着樓市的分化,人們所關心的房價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這種分化會不會導致房價大幅度上升或者下降呢?可以預料的是,上升或者下降肯定會有,但幅度不會很大。在大趨勢向穩的情況下,只可能出現局部區域或局部樓盤房價的顯著變化,不可能出現大範圍的房價上漲。就像0度的冰,變成0度的水,雖然破冰了,但是總體的趨勢是不會變的。

  本文由“煮酒君論房”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