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刘封仅仅只是因为关羽的一句「螟蛉之子」而被孟达忽悠得手,不愿发兵去救援二叔关羽。

这也只是为了表明刘封心胸狭隘,难成大事的缺点,顺便为关羽被杀找个借口而已。但这次我要论的是正史,正史中刘封为什么不出兵援救关羽?

从关羽北伐到被杀整整半年的时间内,刘封在上庸做什么?为什么不出兵支援或救援关羽?

关羽自公元219年七月北伐,到当年的十二月败走麦城被杀,时间将近半年,可是与襄樊近在咫尺的刘封,却不发一兵一卒支援,这又是为何?

关羽在围困樊城曹仁的时候,向刘封要兵一起攻下樊城,但刘封以「上庸新下,人心未稳」的理由拒接了。刘封敢拒绝关羽这位集团第二号人物的原因有二。

第一:正如刘封所说,上庸人心未稳。我们知道,东汉时期有望族,也就是一地内的一个大家族,负责协助朝廷管理郡内的百姓。例如谯县的夏侯家族、襄阳的蔡氏等,而上庸、西平一带的豪族,就是申氏家族,其中的代表人物则是申耽、申仪两兄弟。

而刘封和孟达因为是外来势力,要想治理上庸、西平还得靠申氏兄弟。在刘封占领上庸之后,还申耽为上庸太守,任命申仪为西城太守,就可以看出,刘封说的「人心不稳」,指的就是申家势力。

第二:第一把手刘备还没下令,关羽没资格调动刘封。关羽北伐其实是一次自作主张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得到成都方面的许可,所以刘备和诸葛亮都不知道荆州的情况。

而刘封在占领上庸之后,被任命为副军将军,这官职是刘备自创的,可以管理征北将军申耽、和孟达、申仪众人,是实际上的上庸之主,和荆州的关羽平起平坐。所以在没有刘备亲自授可的情况下,刘封怎么可能敢擅自出兵呢?即使最后关羽赢了,单「擅离守地」一罪,刘封也是逃不了了。

至于说到了荆州被袭,关羽兵败之时,刘封为什么不出兵?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时间太急,刘封根本来不及反应。

从十月关羽威震华夏开始,到十二月败走麦城被杀,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即使刘封有所准备,出兵救援,但救援之路已经全部被截住了,关羽那边一点消息都发不出去,刘封又从何得知和如何反应呢?

再者,要是刘封贸贸然起兵的话,可曹操大部队正陆续开往荆州,顾此失彼,若是上庸有失,则汉中东境就全暴露在曹军的威胁之下了。刘封是救也死,不救也死,既然这样,倒不如守住上庸,以求不失好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时,当真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驻守在附近城池,上庸的守将刘封和孟达。刘封正是刘备所收的干儿子,按理说刘封与关羽不仅有同僚之谊,更有叔侄之亲,为何他不肯出兵,救关羽一命呢?

《三国演义》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写的:

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下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

熟读三国的朋友肯定看得懂是何意思,但小编我还是给大家翻译一下,意思就是:

刘封问孟达:我二叔被困了怎么整?

孟达说:魏国的曹老大这回带了四五十万马仔来,我们堂口这点儿人没什么用,别管了。

刘封说:我知道,但江湖道义,关羽好歹也是我二叔,我不能见死不救啊。

孟达说:你把人当叔,人可没把你当侄儿,当初刘老大收你当干儿子的时候,关二哥就不让,还让刘老大把你派上庸分舵来当堂主,显然是不想让你接触龙头之位,帮会里的人都知道这事儿,难道你不知道?

刘封说:我当然知道,只是这回二叔来求救,我找什么理由推辞啊?

孟达说:你就说我们这儿才安定下来,老百姓怕兴兵,我们一旦出兵堂口就不保了,没法来帮二当家了,就请关二爷自求多福吧。

刘封听话了,没有去救关羽,后来关羽死了,刘备悲怒不已,立即开始清查当初没救我二弟的小人,挨个儿敲了沙罐,干儿子刘封也不例外,刘备直接下旨赐死他,刘封也是良心难安,愧疚自裁。


先看看孟达建议:刘备本来要立刘封为太子,是关羽要刘备立自己亲儿子刘禅为太子。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而且为防止刘封危害到刘禅,把刘封派到边疆小镇,远离权力中心。

孟达平时没有说出来,关羽被围求救的时候才说。刘封在这个时候听到这个消息,有人背后暗算我,还要我去救他,当然不可能,这也是人之长情。特别是刚刚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总是要犹豫一下,时间就过去了。

另外,刘封手下这点人,也不一定能救得了。

当然,他也应该想到不救关羽,刘备可能会怪他,但罪不致死,刘备没有统一全国,还是要刘封这样的勇将的。这点也没有错。

我们现在开了上帝之眼来看刘封,那里错了。还是分析孟达的建议:关羽建议立刘禅为太子,刘备就立刘禅?实际情况:刘备是本来就想立刘禅,只是试一下关羽的态度而已,关羽如果建议刘封,刘备还是会立刘禅,而且会把关羽发配到边疆小镇。

理解这一点,再分析刘备,他是一定要限制刘封的,有机会要干掉,以免威胁到刘禅。那么刘封是一定不要给刘备这个机会,这样才能自保。而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就是给了刘备这样的机会。

刘封有争夺太子的资格,是他最大的罪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