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俄、白、烏三國在白俄羅斯一棟別墅裏簽了《別洛韋日協議》,標誌著蘇聯正式解體,此後其他加盟國也陸續獨立,但在中亞地區,中亞五國不願脫離蘇聯,他們被迫無奈才獨立。因為中亞五國在蘇聯體制內生活的很滋潤,如果獨立,五國發展基礎差,很難與其他加盟國相比。

蘇聯解體近28年了,但是除了基礎較好的波羅的海三國,其他國家除了內亂就是戰爭,很多國家過得一般化。比如烏克蘭,獨立前曾是蘇聯第二大經濟體,但獨立後國家內亂不止,至今淪為不入流國家。但中亞五國就有一國發展速度奇快,成為蘇聯解體後獨樹一幟的國家,此國就是中亞大國哈薩克。哈薩克如何成為富裕國家呢?

地緣夾縫求生存

中亞地區作為歐亞大陸的必經通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哈薩克作為中亞大國,其重要位置更是不言而喻。哈薩克共和國的面積27249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9大國家。人口近兩千萬,國內主要民族是哈薩克族,但還有俄羅斯、白俄羅斯、德意志、韃靼、維吾爾、高麗、塔吉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民族,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常用語言是俄羅斯語,大多數民眾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

從哈薩克的歷史上,這裡是歷代強大政權的博弈之地,波斯帝國在此爭奪過,亞歷山大兵鋒也曾到過此地,漢朝與匈奴也曾在這裡激戰,大唐王朝與阿拉伯帝國在此碰撞,蒙古帝國與花剌子模在此角逐,清朝與沙俄、準噶爾汗國在此大戰。可見哈薩克的重要性。

蘇聯解體,中亞五國獨立,此時中亞地區出現真空,美國當然不會放過此地。阿富汗戰爭時,雖然哈薩克與阿富汗不相鄰,但美國勢力卻延伸到哈薩克,從此哈薩克又面臨著與俄羅斯與美國在此地博弈。

縱觀其他獨立的加盟國,比如烏克蘭、喬治亞一邊倒的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好,勢必觸動了俄羅斯的利益。其結果很明顯,烏克蘭衝突不斷,而且克里米亞半島回歸俄羅斯,喬治亞更慘,境內兩個地區獨立,雖然不被國際社會承認,但喬治亞已經元氣大傷。

面對這種形勢,哈薩克則與其他獨立的蘇聯加盟國不同,優先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也不迴避西方國家,因此哈薩克才得以發展。

左右逢源領路人

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國家,有一個規律可循:凡是出現強勢領導人的國家就很穩定,比如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量也選定了該國的領導人,自從1991年哈薩克獨立後,納扎巴耶夫便被哈民眾認可,成為掌握哈薩克國運的領導人。

實踐證明哈薩克民眾選對了,納扎爾巴耶夫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出任哈薩克領導人,獨立後四次競選連任成功,90%多的支持率,比普京的支持率還要高。納扎爾巴耶夫擔任哈薩克總統30年,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並沒有人指責他是獨裁者,反而他的形象在哈薩克受到更為追捧的對象,無論是大學還是博物館、圖書館,都以納扎爾巴耶夫名字命名。

美國的《紐約時報》稱納扎爾巴耶夫為「國父」,這個比喻也與哈薩克民眾對納扎爾巴耶夫擁護相吻合。納扎爾巴耶夫最尊崇的領導人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尊崇李光耀?很顯然李光耀以新加坡彈丸之地在大國間搞平衡外交很成功,也讓新加坡富的流油。因此納扎爾巴耶夫以李光耀為老師,也善於在大國間抗平衡外交。有人也稱納扎爾巴耶夫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對哈薩克的地理位置和實際情況,沒人比納扎爾巴耶夫更瞭解。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國家,如果搞不好就成為大國激戰之地,搞好了就是歐亞大陸的橋樑。面對大國勢力不斷在哈薩克出現,納扎爾巴耶夫明白,只有搞平衡外交,哈薩克才能實現發展。

納扎爾巴耶夫所定的路線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優先與俄羅斯及蘇聯前加盟國搞好關係,第二層就是與東方大國友好交往,第三層,纔是西方國家。但無論哪一層,納扎爾巴耶夫的外交觀囊括了全世界不同的國家。

納扎爾巴耶夫是一個很聰明的領導人,烏克蘭的現狀已經明確告訴他,不與俄羅斯搞好關係,哈薩克將面臨著比烏克蘭還要糟糕的民族衝突。面對國內21%的俄羅斯族,納扎爾巴耶夫得到他們的好感,他要求日常生活中,俄語與哈薩克語並用。而且他每次演講,先用哈薩克語講一遍,然後再用俄語講一遍。這種細心的民族政策,才使納扎爾巴耶夫贏得高支持率。

哈薩克境內還有二十多萬朝鮮族,對於這些高麗族,哈薩克積極發展與韓國的友好關係,哈韓兩國簽訂很多經濟合作協議。這些都是納扎爾巴耶夫的功勞。

巧妙周旋拒 「顏色」

即使納扎爾巴耶夫如此受歡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沒有放過他。當中亞地區吉爾吉斯斯坦掀起「顏色革命」,近而擴散到烏克蘭、喬治亞,哈薩克也沒有倖免,國內的反對派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曾一度想在哈薩克搞「顏色革命」。2005年,美國支持的哈薩克反對派,想借哈薩克大選發動「顏色革命」,當時反對派要求穿黃色衣服戴黃色飾品集會示威。

面對顏色革命來襲,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有畏懼,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大選時他也要求支持者,一切以黃色為主調,黃衣服、黃圍巾、黃旗子等,成為那一年哈薩克大選的主色調。當時一些不明真相的反對派又成為納扎爾巴耶夫的支持者。

納扎爾巴耶夫在對付顏色革命上,還有很多辦法,他加強網路控制,牢牢掌握著哈薩克媒體,不讓任何反動的書籍及宣傳材料在哈薩克出現。而且通過哈電視臺,滾動播出烏克蘭、喬治亞、吉爾吉斯斯坦顏色革命後民眾的苦難生活,讓哈民眾認識到,顏色革命的嚴重後果,後來就連受到西方支持的反對派也都放棄顏色革命了。

中亞及歐洲一些被「顏色」的國家,至今發展停滯,民眾生活大不如從前。很多人對哈薩克投入羨慕眼光。一些人不明白,為什麼哈薩克能躲過顏色革命呢?

從上述納扎爾巴耶夫的措施來看,拒「顏色革命」於國門之外,纔是哈薩克發展要領。但拒絕顏色革命,並不是「關起門過日子」,哈薩克依舊加強與各國的交流。我們會看到,納扎爾巴耶夫的身影活躍在國際舞臺上,讓西方既無奈也沒折,正是納扎爾巴耶夫給民眾帶來富裕生活,哈薩克才成為「顏色革命」的「絕緣體」。

尋根遷都破難題

中亞地區歷史上很少以國家的形態存在,大都是強國的爭奪之地。哈薩克獨立後,納扎爾巴耶夫也意識到,哈薩克的歷史支離破碎。一個國家要發展,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因此認識本國歷史很關鍵。因此,納扎爾巴耶夫在國家獨立後,著重挖掘本國的歷史,把哈薩克的歷史上推1500年,讓民眾知道,哈薩克的歷史,並不只是從1991年蘇聯解體開始。

普京訪問哈薩克時,對哈薩克發展迅速向納扎爾巴耶夫豎大拇指:「你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同俄羅斯保持較納扎爾巴耶夫則回應普京:「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或許這是對普京的最好回應,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內含很深,既向普京表明,哈薩克不僅僅是長期受沙俄統治,其歷史很悠久。

納扎爾巴耶夫讓民眾認識歷史的基礎上,也不忘壓制泛突厥和泛伊斯蘭在本國發展,他始終保持警惕。納扎爾巴耶夫表明,哈薩克是伊斯蘭化的突厥系國家,但絕不會鼓吹「泛化」,否則將激化與周邊國家的矛盾,也不利於國家穩定發展。

納扎爾巴耶夫帶領哈薩克發展上,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遷都!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阿斯塔納。而且新首都是新建的城市。納扎爾巴耶夫這一決定,並非僅僅從民族融合著想。有些資料認為,哈薩克的俄族人大都在俄哈邊境,納扎爾巴耶夫遷都,能夠有效管理俄族人,減少分離問題。其實,遷都阿斯塔納,最重要是促進哈的能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哈薩克中西部不如東部發展好,而遷都後,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哈薩克遷都已經二十多年了,現在來看,遷都效果很成功,促進地區發展的平衡,帶動了哈薩克全面發展。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