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News - Kazakh leader Nazarbayev resigns after three decades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sia-47628854


蘇聯解體快三十年了。俗話說,三十而立,獨聯體的國家這三十年來是否建立了一套可持續的政治體系呢?從斯拉夫國家到中亞國家,政治體制的可持續性是存疑的,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低。在21世紀20年代的前夕,獨聯體國家的政治家和普通民眾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路怎麼走。納扎爾巴耶夫的行動對中亞,對俄羅斯都是某種指引。具體到對中國的影響,不好判斷。這些年無論是上合組織還是一帶一路計劃,後蘇聯時代的政治體系在這之中影響重大。如果說哈國的權力傳遞是新時代大幕的開啟,那對傳統的合作框架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祝福祖國!

他是蘇聯培養的接班人,蘇共中央的檔次,來當地方書記,還真不是獨裁,哈國除了他還能有誰,幾十年出不了一個這樣的人,可惜了,哈國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的建設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獨裁統治和腐敗限制了哈薩克的發展。哈薩克已經不需要一個鐵腕來掌權,而需要一個奉行民主,自由的總統。祝願哈薩克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納扎爾巴耶夫本是牧民的兒子。1991年,從政20餘年的他,雖然以犯顏直諫著稱,但精明能幹和長袖善舞卻也讓他仕途順利。當時的蘇聯搖搖欲墜,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別洛韋日簽署協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可是,包括《別洛韋日協定》在內的很多重要決策卻都把中亞各國排除在外。

時任哈薩克最高領導人的納扎爾巴耶夫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哈薩克首任總統。剛接手時,哈薩克基礎設施陳舊,經濟體制失衡,通貨膨脹嚴重。國內有大大小小120多個民族和包括基督教、天主教、YSL教、猶太教和佛教在內的眾多宗教。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間貧富差距非常嚴重。

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他帶領國家制定新憲法,塑造哈薩克各族共同的國家意識。在經濟上,納扎爾巴耶夫分階段地推進私有化進程。毫無相關經驗的他力排眾議,將礦山、冶金、化工等大型產業租借給外國公司經營,等經濟起死回生後,國家再逐漸將重點行業的公司控股權收回。因此,哈薩克的國內油氣和礦產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經濟騰飛,不僅成為了獨聯體內的第二大經濟體,還步入了中高收入國家行列。28年來,哈薩克人均年收入從不足500美元提升至9000美元左右。

納扎爾巴耶夫嚴厲打擊暴力KB勢力,宗教JD勢力和民族FL勢力等「三股勢力」,極力維護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哈薩克政府、政黨內部團結,羣眾又堅定擁護,因此納扎爾巴耶夫政Z地位穩固,可以計劃並推行一系列長遠而務實的政策。比如,提升國家教育水平,維護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與世界大國和周邊國家維持穩定的外交關係等。正因如此,他是唯一一個從蘇聯解體至今仍在任且任職時間最長的獨聯體國家元首。

哈薩克作為中亞的領導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毫無疑問是連接中東與歐洲、東亞的樞紐。與俄羅斯、中國接壤,是中亞地緣政治支軸,無可爭議的「心臟地帶」。俄羅斯歷來將中亞視為傳統勢力範圍,又與哈薩克同為蘇聯加盟國;作為出口導向型國家的日本,需要開闢新的能源進口通道與海外市場,也想擴大本國的國際影響力;美國想入主中亞,擴張勢力範圍,圍堵俄羅斯;中國是與哈薩克毗鄰的世界大國,在打擊「三股勢力」方面,需要與哈薩克的深度合作。這四個國家也成為了哈薩克建國後的外交重點。在納扎爾巴耶夫的領導下,哈薩克與上述各國的關係持續升溫。

最不安分的正是美國。蘇聯解體後,美國啟動了「支持新生獨立國家計劃」,1992年,美國國會通過《自由援助法》和名目眾多的單向計劃,動用一切資源在獨聯體各國「培養MZ土壤、營造MZ氣氛,物色MZ骨幹,樹立MZ榜樣」,又與中亞國家達成了「華盛頓共識」。一時間,獨聯體各國爭當「新型MZ國家」。但遺憾的是,美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一直希望顛覆前蘇聯各加盟國政權。

2003年11月22日,喬治亞爆發玫瑰GM,時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被迫下臺,反對黨領袖薩卡什維利當選新總統,順利控制國會全部議席。

2005年3月13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選舉結束,西方支持的反對派一敗塗地。他們第一時間指責大選涉嫌舞弊,結果非法,還煽D羣眾上街遊行,四處散播「和平示威羣眾被捕」的ZZ謠言,鬱金香GM爆發。3月20日,示威者焚燒了吉爾吉斯斯坦內務局。4月3日,時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卡耶夫被迫辭去總統職務。

2005年5月12日,烏茲別克安集延市發生武ZB動,警察局和軍隊營地被叛J佔領,監獄遭到衝擊。5月13日,騷亂演變成要求卡里莫夫總統下臺的抗議活動。當晚,烏政府採取措施迅速平息了武ZS亂。

美國的臟手果然伸向了哈薩克。扎瑙津市位於哈薩克西部,是一座石油城。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通貨膨脹日益嚴重,雖然當地油氣工人收入遠高於國內平均水平,但依然入不敷出。工人與企業協商未果,於2011年5月開始罷G。政府、公司和油氣工人三方均不願讓步,示W遊X活動逐漸發酵。

2011年12月16日,哈薩克國慶節前夕,佔領廣場的示W工人與政府發生衝突,不法分子趁虛而入,縱火搶劫,局勢全面失控,扎瑙津SJ爆發。三天的騷L共導致16人死亡,百餘人受傷,大量銀行網點和商店遭到洗劫,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300萬美元。12月17日,納扎爾巴耶夫下令扎瑙津市實施為期20天的緊急狀態,不久又延長至1月31日,期間實行宵禁,禁止集H示W和攝影攝像。

扎瑙津SJ迅速平息的原因不只是納扎爾巴耶夫的強硬手段,最重要的是擁有幸福生活的哈國人民很難被美國訓練的「MZ鬥士」動員起來。美國和歐洲卻對納扎爾巴耶夫橫加指責,斥責其壓制R權。

由此,2011年成為哈薩克外交政策轉變的轉折點。與美國關係陷入冰點,哈薩克清理了國內的部分親美派,並封殺了國內的非政府組織。美國盟友日本對哈援助也受到影響而大為縮水——將近30年來,日本的援助金曾高達每年1億美元。但是哈薩克與中國的關係卻逐漸升溫,2011年哈薩克與中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納扎爾巴耶夫宣佈辭職有三點考慮。

正如上文分析,哈薩克具有極為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若按期卸任,最高權力交接之時,美國很有可能會插手哈薩克選舉。畢竟「民Z基金」等美國勢力根深蒂固,難以徹底剷除。此番突然辭職是為了讓權力交接更為平穩,維護國內政Z穩定。

其二,大俠隱退江湖,就會成為傳說。辭職將鞏固自己在羣眾心中的地位,平息「貪戀Q力」的謠言。讓繼任總統,也就是指定接班人獲得羣眾的廣泛認同,樹立威信,提前擊敗競選對手。

第三,傳奇政治家年事已高,與其開疆拓土,更要考慮一個體面的退場。近年來,哈國內經濟嚴重依賴資源出口,納扎爾主導的改G效果不佳。辭職可以平息黨內和國內的部分反對聲音,達成政Z妥協,甚至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但是,納扎爾巴耶夫並沒有全面退出政壇,反而身居幕後,「垂簾聽政」。根據法律,納扎爾巴耶夫作為「首任總統」,有權就重要的內政外交政策向社會各界發表立場,還能保留有獨立的行政團隊。同時,他依然保留國家安Q委員會主席和「祖國之光」黨的主席職務,手中還牢牢掌握著黨Q和軍Q。背後坐鎮,可以保證權力交接的平穩運行,避免Q力真空。

擺在哈薩克新總統,「中國通」、「漢學家」託卡耶夫面前的挑戰依然不少。首先是如何解決哈薩克經濟結構單一的問題,在新時期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這一點可以通過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與中國進一步密切合作實現。可以預見,中哈關係的現狀會得到維持與鞏固,「三股勢力」將依舊是兩國聯手打擊的目標。

第二,如何搞好與俄羅斯的關係。兩國在民族、文化、政治和經濟上有非常緊密的聯繫,俄羅斯族佔哈薩克全國人口的1/5,處理不好容易民族分L。解決國內民族、宗教矛盾,彌合分歧,避免內亂是一大挑戰。

說點題外話:託卡耶夫就任之後的一系列舉動,總結起來就是把阿扎爾巴耶夫捧到了民族領袖的地位,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國家上下各個地區和各個機構。可千萬別把這當成個R崇拜,只是人民對傑出政治家的紀念和尊重——美國還有肯尼迪國際機場和華盛頓特區呢。

另外,中國在「一帶一路」中非常重視哈薩克的樞紐地位,兩國間一直存在著密切的經濟聯繫,其中有一條就是中國向哈薩克的大量經濟援助。有人覺得我們中國就是閑著沒事,喫飽了撐著給人家送錢,但美國可經常往外搞各種「民Z援助」啊,日本給哈薩克的錢也不少,怎麼到人家那就是英明的決策和正確的投資呢?做人不能雙標,也不能太自卑。

當然了,西方國家一直把納扎爾巴耶夫塑造成獨C者和RQ侵犯者。我確實想問一下,人民生活在動蕩當中,自Y和民Z又有何意義?這兩者只是實現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啊。看似本末倒置,西方國家實際上還是搞帝國主義霸權。

個人公眾號:煙雨舟橫


如今眼看2020大選將至,大汗自身又患絕症,只得以退為進,退居二線操盤,做最後的接班安排。之前二月份,已經把副黨首換成了原大汗大祕,首相則換成了原交通部長,加上目前轉任代理的前外交部長,組成檯面三人組,這是未來三年的過渡班子,三位有個共同特點,自身班底小,專業面窄,看上去雀佔鵲巢概率不大。

而實權則交給貼心四人分掌,長公主李訥主持參議院,其餘三個老助手,分別是安全局長,駐俄代表,辦公廳主任,既可以互相牽制,又可以為隔代接班的親侄子護航。

親侄兒目前是國安會二把手。叔叔扶上馬,送最後一程。

可惜納大汗運籌帷幄,還是漏算一人,軍頭防長,怕身後依舊是腥風血雨。


一直覺得他跟李光耀有很多話聊,都是有治國之才結果只能地方施展自己的才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