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者,也能燒死自己,美團、滴滴的例子讓人們誤以為,只要我比你跑的快就能活下來成為行業老大。所以,共享單車一開始就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沒有任何市場培育的機會,便開啟了放量增長的陡峭直線,速度驚人,過度投放消耗了用戶紅利,最終瓦解了這種商業模式。

引以為傲的共享經濟,慘淡收場,摩拜歸了美團,OFO再融資無望,被迫做起了倒賣粉絲的生意。

網友的一句「ofo向我借了100元,我跪著也討不回來」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但同時也點出了共享模式的致命要害——押金。

共享的原理很簡單,找10000個客戶交足12000輛車的押金,造2000輛車即可,反正一萬人也不會同時騎車,車輛不足也沒關係。但公司營運費用高,必須有新的客戶源源不斷的上來,必須在各地持續擴容,只要有新增客戶,押金不斷,就可以玩下去。項目本身是不賺錢的,只是玩你的押金, 如果新增客戶枯竭就麻煩了。

德媒曾在摩拜進入歐洲市場時稱,摩拜商業模式無異於白痴經濟,每輛車價值250歐元(約合人民幣1978元),每天必須使用5次,一年才能拿回本金。而摩拜單車的顧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車,每小時12歐分(約合人民幣0.9元)的價格太便宜了。

不僅不賺錢,這種模式還違背經濟規律。共享單車的本質是,侵佔公共資源,讓財政買單,經營場地也不要了,把公共道路的使用權變現,據為己有,謀取商業利益。

共享單車4-5輛的佔地面積,差不多相當於一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的牌照在上海8萬多一個,還不一定買的到,企業車牌約15-25萬單價。但這些共享單車不受限制,不用花費任何費用就賽滿了大街小巷,佔用盲道,佔用公共停車位,要知道,在京滬地可比車值錢多了。

共享經濟只是商業應用的成功,是先進商業模式在中國偉大的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絢麗花朵,這並非什麼創新,發明和技術運用是兩回事。要是非說個利好不可,那就是個人的自行車沒人偷了,好一點的變速車也可以在樓下平安過夜了,以前的8手自行車都都丟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