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大餐  

六月底,期待已久的友人沙知從日本來訪。

當學生的時候,交朋友好像是件自然而然就發生的事。一個班級四十餘人中,總有知心投緣的幾個。大學畢業後,少去課堂上寢室裡朝夕相處的機會,想遇到頻率波長都合拍的人,好像便得多花點工夫。仍然在不同的場合遇見不同的人,分離之際亦互留通訊方式叮囑保持聯絡,就像小學畢業時交換填寫的畢業紀念冊,在那當下均真心誠意地希望/相信他日可以再相逢。但生活在過,總有些人便悄悄地沈積在時光洪流的底層。是記憶中圓潤的鵝卵石,觸手生溫,令人懷念,卻不必然被擺在最顯眼的地方。遠遠觀望,知道彼此過得都好,似乎是最適當的距離。

我與沙知卻打破了這慣例。我們在斯里蘭卡認識。短短幾天之後各奔東西,難得地從此不曾斷了音信。一開始只是偶爾的電子魚雁往返,後來變成臉書互相按讚,再後來LINE來LINE去,時差以及距離在掌心中被縮小到近似不存在。三不五時還可以從信箱中發現一葉明信片,捎來遙遠國度的氣溫與思念。有年夏天曾在沙知的東京小公寓借宿過一週。正在參加暑期研習的她每天早出晚歸,出門前卻都不忘煮一壺涼茶放冰箱;晚上我在外晃蕩夠了,兩個人相約巷口一起去喫燒肉;有天轉兩班電車到沙知老家晚餐,溫婉的媽媽熱絡地招待我。飯畢,拿出各式清酒讓我品嚐。正在學英文的爸爸談興甚佳,翻出地圖跟我解釋鎌倉的方位名勝以及他近年來爬過的山。酒足飯飽,兩個人迎着夜風踩過早已休息的商店街,再回到沙知的小公寓去。去年重訪東京,也蒙沙知照顧許多。不但先替我買了迪士尼門票,還幫我搶訂年底返鄉潮時到京都的新幹線。下班後約在涉谷見面分享我這觀光客的戰利品。

不知不覺認識也超過四年了,真正相聚的時間也許只有一兩個月,但分享的祕密、心事、與夢想卻沒有比較少。我知道沙知喜歡道地咖哩與各色異國的神祕香料,為此曾經一個人跑到印度自助旅行十來天;她知道我即便五十音背了片假名忘了平假名,仍迷戀日式料理與雜貨,總妄想有天要到日本學做和果子,還要喫遍四十七都道府縣的在地料理。她盤算着要來加拿大好一陣子了,這次能夠成行,也是因為她決心要追求職涯的下一步,辭掉了本來的工作,換來難得的長假。

有朋自遠方來,我自然不亦樂乎!天天扳着手指頭數日子,計畫出遊行程以及美食地圖。我們兩個都愛喫,又都是味覺上的好奇寶寶。沙知曾在師大夜市挑戰日本人往往聞之色變的超級臭豆腐;我在東京的燒肉店初嚐馬肉沙西米。早在她抵達之前,兩人便說好要找天晚上在家裡文化交流一番,分別烹調從小喫到大的「家庭味」。我有窺伺他人餐桌的癖好,這點從我深愛《幸福便當時間》以及《餐桌上的點點滴滴》這兩本書可見一斑。我想知道的是一般日本家庭日常享用的味道,而不是照片精美的食譜裡那些特殊日子才享用的工夫菜。

 

於是開出今日菜單如下:

日本代表—蓮根のはさみ揚げ

               公魚の南蠻漬け

臺灣代表—番茄炒蛋

               三杯菇

特別來賓—谷先生炒油菜

photo  

拜託沙知幫我把菜名寫在日記裡,她還附上可愛的插圖。

天下沒有白喫的晚餐,既然我跟沙知一人出兩道菜,谷先生自告奮勇負責他最拿手的炒青菜。他一早便佔據了流理臺洗菜,那低頭洗菜的模樣相當專業!按照我妹的說法,我跟谷先生都是羊,不論什麼蔬菜又有多大盤,端上桌一概嚼個精光。每每炒菜都像在訓練臂力,這勞力活自然落在谷先生身上。經過這幾年的特訓,谷先生炒青菜的功力已練得爐火純青。我家的炒青菜正式劃入他的管轄,每次去買菜他都會負責挑選當週的葉菜類。這次他也躬逢其盛地以一盤炒青菜獲得今日的晚餐權。

IMG_1448

炒完菜之後,谷先生則負責擔任酒促工作。夏天入廚,啤酒必不可少!晚餐既然走家常菜路線,佐餐的當然也得是在地的啤酒!只是我的"local"定義較廣,相隔我家五百公里。為了給沙知完整的「加拿大體驗」,今天就來喝我從Marché Jean-Talon帶回來的兩支小酒廠出品的特色啤酒。配上一支CANADIAN,恰恰好湊齊了Canadian,Québécoise,以及Montréalaise三個層級!恰好滿足我奇怪的收集癖。

IMG_1449

第一道菜「蓮根のはさみ揚げ」——蓮根就是蓮藕,根據沙知的說法,這道菜在他們家就叫做「媽媽我想喫那個」。印象中以前也曾在媽媽的精裝版宴客食譜或傅培梅食譜中看過類似的料理,有個很美的名字叫藕夾。這道菜未曾上過我家的餐桌,仔細想想我家媽媽好像不常做這種「組合式」的菜餚。她比較喜歡別種細工,例如把豆芽的鬚根與豆子部分一一拔淨,好取得一盆白淨無瑕的「銀牙」入菜。寫這篇文章時手邊沒有媽媽的食譜可以參考中國式的藕夾做法,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大多數人分享的食譜都是裹麵糊下鍋油炸,求其快熟以及金黃酥脆的口感。這跟沙知家的風格大相逕庭,想想食物的演變實在很有趣。

蓮藕削皮後切成約0.5~0.8公分的薄片,泡水備用。大概幾十分鐘後可以發現水變白混濁,即可把水倒掉,瀝乾。以往我煮蓮藕排骨湯從沒經過這一步驟,忍不住詢問沙知泡水的緣故。沙知沈吟半晌沒有答案,我大膽假設這就跟炒馬鈴薯絲要先泡水去除澱粉一樣,經過這一步驟藕片才會清脆,不然會粉粉的。泡水同時還可以防止藕片變黑,可謂一舉兩得啊。

豬絞肉拌鹽與白胡椒粉,用手攪打直到出現粘性並混合成團為止。將絞肉搓成一球一球的小肉丸。今天是日式風味,調味相當單純。若想多點臺灣味,在調味絞肉時加點米酒芝麻油與蔥花薑末應該相當不錯。

拭乾水分的蓮藕片兩面沾上片慄粉——加拿大買不到,改以太白粉取代,取兩片大小相似的蓮藕片,像包夾心餅乾一樣,把肉丸夾在中間,稍用點力壓扁。用點力才能確保藕夾夠堅固,同時中間肉餡薄一點也比較容易熟。這道料理應該要用炸的,但沙知家的作法是用煎的,比較清爽,事後也不用處理炸油。鍋裡倒入約半公分深的油,燒熱,將藕夾下鍋。煎到兩面均呈金棕色為止。翻面的時候要小心,纔不會造成個勞燕分飛的悽涼局面。

這道料理準備起來好玩,下鍋後卻是超級危險!油在鍋裡不停地炸開,好想拿鍋蓋來當盾牌抵禦四處噴濺的滾油的襲擊。一邊煎一邊找沙知來技術指導兼鑑定,小心翼翼伺候着一鍋寶貝以避免外焦內生的悲劇發生。好不容易纔煎完一大盤,連忙行使廚娘先行試菜的特權,忙不迭地吹吹送入口中,還是燙得直跳腳,真是痛並快樂着的最好寫照。

沙知說這道藕夾在他們家都是沾醬油享用。剛好家裡有之前從日本帶回來的柚子胡椒,拿一點在醬油裡調開了,超級對味。爽脆的藕片夾著鮮香的絞肉,真是值得了我手上的小燙疤!

IMG_1451IMG_1454  

第二道菜「公魚の南蠻漬け」。

聽到「南蠻」二字我眼睛就亮了。記得以前在新井一二三的書裡看過對「南蠻」的解釋,指的是葡萄牙。但當提到「南蠻料理」時,卻又非特指葡萄牙風味的料理,而是日本人發明的一系列「怪菜」(新井一二三語),主要為勾芡過的濃稠湯水類菜餚,通常可以在蕎麥麵店裡喫到。至於另一種的南蠻料理則以「鰺魚南蠻漬」為代表,主要是將油炸過後的魚類浸在酸甜辣的調味汁中。新井一二三在文中細列出了醋、醬油、砂糖、麻油、蔥絲、辣椒粉等調味料。她指出這種做法很類似地中海一帶的escabeche料理,恐怕真的有點外國血統在其中。至於她另外介紹的一種新興的南蠻料理「chicken南蠻」。發源於九州宮崎縣。將一般南蠻漬中的炸魚改成炸雞塊,再擱上大量塔塔醬。新井一二三封其為B級美食而不願嘗試,茂呂美耶和高木直子均曾在書中提及這道混血又變種的料理,看來果然是人氣料理王,有機會非得親自嘗試不可。

當沙知把菜單開出來後,我相當興奮,有得償宿願之感。唯一擔心的是無法取得符合她標準的小魚,畢竟多倫多的漁獲種類絕無臺灣或日本的豐富多彩啊。沙知說魚的體積太大則無法煎得酥脆,魚刺太粗也無法整尾入口,不可不慎。

幸好經過我們在大統華超市的冷凍海鮮區地毯式搜索後,總算找到了符合沙知要求的小魚,英文叫做smelt。上網查了一下,似乎和沙知說的「公魚」是同一種。一大袋冷凍的,價格並不貴。每一隻大概十公分長,大拇指般粗細。

取適量的魚出來解凍後,迅速沖洗後拭乾水分,兩面沾上片慄粉(太白粉)備用。

在小鍋裡倒入米醋以小火加熱,加入一小撮鹽以及數匙白砂糖煮至溶化。若有味霖亦可加入少許。至於究竟加了多少糖,說句不負責任的老實話,我不清楚、沙知也不清楚。就像詢問婆婆媽媽這些做菜的老江湖她們的調味祕方時,得到的回復永遠都是鹽一撮糖適量醬油少許,以及一抹「佛曰:不可說」的捻花微笑......在這一步驟呢,就是希望可以達到酸甜平衡的境界,不要讓人一喫就把臉皺成酸梅即可。糖多糖少,端看家裡人的口味啦!在調味甜酸醋的過程中,必須不時地試味才能掌握其風味的調和。沙知不像日劇裡看到的婆婆媽媽那般,拿個小碟子品嚐,卻直接把略冷的湯汁滴在手背近虎口的位置,瀟灑地以手就口,省去洗一堆小碟子小湯匙的工夫,看起來好專業好帥氣啊!身為一級學人精,我也興沖沖地伸出我的手背想表現一下我在廚房裡的專業素養。豈料看似平靜的醋汁超乎想像的燙!讓我一時之間甩掉也不是,舔掉也不是,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等甜酸醋的味道調好之後,放入切成細絲的洋蔥與甜椒略煮即可。原來沙知是要放青椒的啦,但我有嚴重仇視青椒的傾向,故以甜椒替之。由於在煮的過程中,水分會不停蒸發,一開始的白醋可以豪邁地多倒一點,纔不會味道調好了,汁也煮乾了。

另取一平底小鍋倒入較多的油,幾乎是半煎半炸地把裹粉的魚煎熟。裝盤後,淋下甜酸醋即可。若家裡有人有小當家的刀功可以把洋蔥片得薄如蟬翼(或是有蔬菜擦絲機),那也可省去煮洋蔥的步驟,直接將洋蔥絲鋪在炸好的魚上再淋下甜酸醋,可以享受洋蔥的爽脆與辛辣,也是不同的風味口感。這道菜熱食冷喫都相當美味喔!我向來愛喫醋,對這種偏酸的菜色向來情有獨鍾。難得的是連sweet tooth的谷先生都頻頻下箸,可見其魅力啊!

至於我的臺灣料理部分,三杯雞與番茄炒蛋一直是我菜單上的常客。但實際上我做的番茄炒蛋永遠沒有我家小妹炒得好喫!我家小妹年紀輕輕卻身懷煮婦絕技。每次回蒙特婁省親度假,都會撒嬌兼耍賴地向妹妹點這道她的拿手菜。享受一下翹着腳當大爺的尊榮感。我想每個臺灣家庭都有自己祕傳的番茄炒蛋做法,也就無需贅述。至於三杯菇為三杯雞的變身版,主要因為晚餐桌上已有魚有肉,故改以杏鮑菇與柳松菇入菜。做法與三杯雞相同,只是烹調時間得以大幅縮短。懶得剁雞肉的時候也不失為一個解套的好方法。

先以黑麻油爆香薑片,香味出來且薑片邊緣看起來毛毛的時候,加入拍開的蒜頭,爆香,加入切滾刀塊狀的杏鮑菇翻炒。等菇半熟,加入醬油與米酒煮至杏鮑菇上色入味,此時再加入柳松菇。柳松菇體積小,晚點下鍋纔不會一下子就縮水到無影無蹤。由於今天一次在煮很多道菜,我便先以小火保溫。用的是鑄鐵鍋,保溫效果極好,擱在爐子上一時半刻涼不了。等到其他菜色都準備好,把火開大,等鍋中再度燒滾之後,加入大量九層塔以及少許添色用的去籽紅辣椒,略拌後即可整鍋端上桌。九層塔千萬不要太早下鍋,以免其鮮活的氣味與顏色一下便疲軟了。肥厚的杏鮑菇喫起來鮮美得不輸雞肉,幼嫩的柳松菇則讓口感更有層次變化。菇類會出水,這道料理會比平常的三杯雞汁水更多些,拿來澆飯亦是相當開胃。

在廚房裡忙活了好半晌,等到正式上桌,大家都有點醺醺然了。顧不得好好照相,捧起碗筷說句「いただきます」便放懷大嚼。

當天酒足飯飽之後,決定稱着興緻高昂造訪多倫多島看夜景。於是搭地鐵一路往南殺到渡輪港口。途中經過Air Canada Centre看到非常多裝扮成各色蔬菜的奇裝異服者。多倫多這座城市總有故事在發生。當晚我們在島上上演了Walking Dead多倫多版並進行了飯後運動之以生命賽跑拔足狂奔趕船記。大快朵頤之後伴隨而生的罪惡感順利地與汗水一同消逝在島上的夜風中,歡笑,卻是有記得帶回家的。

IMG_1498  
奉送多倫多夜景一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