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博雅吐魯番夏令營精彩回顧


重走絲綢之路吐魯番線

以全新視角

理解這片土地上的文化交融

重述我們的審美與文明


博雅小學堂

絲綢之路·吐魯番夏令營


2019年726日~84

8歲以上親子家庭


交河故城 高昌故城 北庭故城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火焰山 吐峪溝 

維吾爾古村寨 木壘書院 麥田收割 

露營觀星 草原剪羊毛擠牛奶 天山博物


考古學家、探險家、文物修復大師、

文學巨匠、植物學家、知名記者聯合授課

全面展示這片土地上

豐厚的人文與自然遺產


遊學負責人諮詢電話

13501196236

立即掃碼預訂




博雅小學堂計劃用幾年的時間,帶孩子們重走絲綢之路,以一個東方人的視角和理解,以一個文明古國的心態和高度去重述我們自己的審美和歷史。


目前,我們已經開發了敦煌、吐魯番、伊犁三條線路。


博雅小學堂吐魯番夏令營由考古學家、探險家、文物修復大師、文學巨匠、植物學家、知名記者聯合授課。通過四大課程模塊,全面展示這片土地上豐厚的的人文與自然遺產。




課程模塊


這次夏令營有四大模塊,分別是:



爲了保證課程的完整性和深度,我們不侷限於常規的景點和路線,而是把課堂帶入了考古現場、科研院所、古蹟遺址、書院學府,儘可能讓孩子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成果、親歷最震撼的歷史現場、接觸最頂尖的專家學者。


站在學術的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看的更高、更遠。



這裏除了有天堂般的美景、神祕莫測的傳說、失落了的古老國度、衆多的民族風情,更重要的是在這裏可以追溯到遠至先秦與漢唐盛世的繁華,東周與魏晉的碰撞以及東西方文化交融留下的瑰麗遺產和嫋嫋餘韻。


數千年來這條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文化、宗教、戰爭和融合之路一直是漢民族向外看的重要窗口。



二十世紀早期的各國探險家將絲綢之路上的遺蹟盜掘洗劫,給如今甘肅、新疆境內的大量石窟寺和古城造成嚴重破壞,成箱成箱的珍貴壁畫、雕塑、文書漂洋過海,如今散落在新德里、倫敦、巴黎、柏林、聖彼得堡、紐約等地的博物館和大學裏,這不僅是國家之殤,更給如今的我們解讀那段歷史留下了巨大難題。


幸運的是,在考古和歷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幾十年來辛勤積累的成果給我們瞭解這段歷史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次博雅吐魯番夏令營,在一流專家學者的帶領下,將散佈在廣袤大地上的遺蹟同鮮于示人的文物精品串聯在一起,以全面的視角去感知和解讀這裏發生過的一切。  



我們還邀請到中國20世紀最後一位散文家、《一個人的村莊》作者劉亮程引領我們後半段的遊學。


在他創辦的木壘書院,劉亮程老師將帶領大家在木壘書院這樣一個人與自然共棲的家園裏學習、感悟。放下歷史的厚重、放下知識和經驗,放下並不是忘記,而是換一種方式打開自己的心靈,向一草一木學習,尋找另一種思考和生活的方式。


這個能讓劉亮程選擇下半生安靜生活學習的地方一定有它的不尋常之處。用劉亮程的原話說,凡高的麥田星空會重現於你的夢境。在木壘麥田孩子們將和藝術家一起寫生。



博雅小學堂

絲綢之路·吐魯番夏令營


活動時間:2019年7月26日—8月4日

營期時長:10天9夜

集合地點:新疆·烏魯木齊

適宜人羣:8歲以上親子家庭

戶籍要求:中國大陸居民及港澳同胞

招募人數:20人成團,30人滿員

活動費用:原價16900元/人,早鳥價16500元/人

(大人小孩同價,兩週內繳納定金即可享受早鳥價)

費用不含:往返烏魯木齊交通費

優惠政策:博雅老營員在此基礎上再減200元/人



行程路線


行程安排

D1 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集結,開營儀式

D2 烏市-吐魯番

參觀新疆自治區博物館、西域考古探險故事分享、新疆人文歷史講座,前往吐魯番

D3 吐魯番

參觀吐魯番博物館、文物醫院、交河故城,講座《我在吐魯番修文物》

D4 吐魯番

參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高昌故城,火焰山遊玩,壁畫臨摹等手作課程

D5 吐魯番-鄯善

遊覽吐峪溝大峽谷、維吾爾古村寨、庫姆塔格沙漠,歌舞聯誼、農家午餐、葡萄採摘*

D6 鄯善-木壘

前往木壘書院,劉亮程親子共學課,麥田收割

D7 木壘書院

與劉亮程文學對話,麥田油畫寫生,植物學課程,植物尋寶比賽,露營觀星

D8 天山牧場

哈薩克遊牧生活體驗,草原燒烤、擠牛奶、剪羊毛、騎馬,天山植物考察

D9 木壘-烏市

參觀北庭故城遺址及考古現場,烏魯木齊結營

D10 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全天返程



導師團隊


劉亮程

著名作家、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木壘書院院長、魯迅文學獎、百花文學獎、馮牧文學獎獲得者

伊弟利斯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考古學家、探險家,參與尼雅、樓蘭、小河等衆多考古發掘和研究項目


徐東良

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研究所所長,文物保護與修復專家,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理事

王瑟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駐新疆記者站站長,中國新聞獎獲得者,絲綢之路文化研究學者

逯永滿

植物分類學家,自然教育專家,新疆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

張丁

考古學家,新疆吉木薩爾縣文管所所長,北庭西大寺博物館前館長


行程安排



烏魯木齊,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坐落在天山腳下,扼守着新疆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也是現代新疆人文薈萃之地,我們的旅程將從這裏開始也將在這裏結束。


第一站博物館,它如同現代人的朋友圈,集中揭示一片土的過去和獨特氣質。季羨林曾說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匯處就是中國新疆,古稱西域。這裏是文明的十字路口,是歐亞大陸上各個民族征戰、貿易、交流、融合的熱土,是絲綢之路的核心。



第二季國家寶藏中有三件新疆出土的文物入選,分別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絹衣彩繪木俑和伏羲女媧圖絹畫,它們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以上提到的三件文物分別出土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尼雅——也就是因爲盜墓小說而家喻戶曉的精絕國故址,以及位於吐魯番盆地的阿斯塔納古墓羣。


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參與這兩處遺址發掘工作的新疆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伊弟利斯,請他講述近40年的沙漠考古與探險故事。


伊弟利斯演講視頻:沙漠考古


他是中外學者中進入羅布泊和塔克拉瑪干腹地次數最多的人,被稱爲“沙漠之狐”。


除了尼雅、阿斯塔納,伊弟利斯還參與了樓蘭古城、交河故城的考古發掘,2002年起他帶隊主持對小河墓地的發掘,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小河公主”。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長眠在讓他探索了一輩子的大漠,繼續守護那些還沒有被發現的遠古祕密。


1934年作爲斯文·赫定組織的西北聯合考察團的成員,瑞典人貝格曼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羅布泊發現了一個"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七十多年後,伊弟利斯和他的同事們再次來到這裏,“在這之前,我們每個人都熟讀了70年前貝格曼寫下的考古報告《新疆考古記》,我們知道小河所包含的人類文明之謎將由我們親手揭開。”一座船形棺木正在開啓,"緊繃在棺木上的牛皮斷裂的聲音沉悶而有力,像從幽深的海水裏傳出的某種震響,那聲音刺激人的神經,讓人興奮,我感覺那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歷史從3800年前走來的腳步聲。”



說完了考古探險,在拔營之前,我們還需要對新疆和絲綢之路有一個更全面認識。


主講老師王瑟,光明日報高級記者、駐新疆記者站站長,2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跑遍了新疆15個地州市的所有87個縣和200多個鄉鎮,也跑遍了新疆幾乎所有的重大考古發掘現場,著成了《拂去塵沙:絲綢之路新疆段的歷史遺蹟》一書。


對於新疆的過去和現在,他將以一個新聞記者的敏銳和洞察,一個觀察者的廣博和真實,從地理風貌到人文歷史、從學術研究到鄉間民情,爲我們構建起認知新疆的骨架和脈絡。


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王洛賓歌聲中有美麗姑娘的達阪城、像雪一樣潔白的古鹽湖,穿越壯觀的風力發電站,到達我們的二號營地——“火洲”吐魯番,


這裏是中國內陸最低的盆地,也是中國最熱的地方。但同時,這裏是絲綢之路“中心的中心”,被稱爲“世界上最富有的考古博物館”,兩億多年來地球生物演化的軌跡,一萬年來人類歷史發展的印痕,全都濃縮、鐫刻在了小小的吐魯番盆地上。


吐魯番段的行程,我們邀請到了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所所長徐東良作爲導師,在他的帶領下前往吐魯番博物館、文物醫院、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以及吐峪溝古村寨。



隨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大熱,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進入到公衆的視野。而在故宮和流量之外,在火焰山下的吐魯番有這樣一位“世外高人”,他的修復領域更加廣博,古代壁畫、雕塑、紡織品、文書、乾屍、古城,幾乎囊括了這裏所有的出土文物。



從23歲起,近三十年的時間裏,徐東良臨摹了超過1200平方米的高昌壁畫,參與了衆多考古發掘和修復項目,跑遍鄉村尋找這些古老文化的現世遺存,可以說他是對吐魯番文物和滋養吐魯番文明的土壤最爲熟悉的人之一。


吐魯番博物館內徐東良復原的的吐峪溝第44窟,閆建軍 攝


吐魯番博物館的收藏可謂是獨一無二。


唐代的日曆、孩子的作業、各種中亞語言的佛教經典、涵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文書,世界現存最早的麻花、月餅、餃子、點心、毛褲、葡萄藤,早已失傳的樂器—箜篌,陪葬着法器及大麻的薩滿巫師,世界上最早的假肢,做過破腹產手術的古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巨犀化石...



徐東良說:內地的文物,大都是以傳世文物爲主,比如故宮博物院,文物大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有着漢文史料的參照,也大都可以在古籍中找到相關的資料或者得出較爲準確的推斷。


但是在吐魯番,則是以出土文物爲主,更重要的是因爲各種族羣、文化的長期交融,情況非常複雜,很多東西聞所未聞。


徐東良:一個文物專家的思路情緣


此次行程我們將揭開這些文物從發掘到復原,再到考證的全過程,聽聽徐東良如何讓文物開口說話,讀懂它們背後的故事。



坐落在黃土高臺之上,河水分流繞城而過,由此得名交河。這座公元2世紀由車師人創建的城市,猶如一葉扁舟沉浮在綠洲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它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中車師前國的都城,也是唐朝安西都護府最早的所在地。


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生土結構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漢代城市遺址,被稱爲“東方的龐貝”和“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這是一座古人“雕刻”出的城市,它並非一磚一瓦向上“生長”,而是在天然的黃土臺地上掏挖而成。


交河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堡壘,地處東西方的要道易守難攻,歷史上幾乎是三年小戰、十年一大戰,公元前漢與匈奴在這裏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史稱“五爭車師”。


史籍中許多文臣武將的赫赫戰功,都是在交河建立:李廣利、李陵、趙破奴、鄭吉、班超...



有人說,“如果想知道盛唐時的長安是什麼樣,那就去吐魯番的高昌看看吧”


這是一座在鐵蹄下誕生的城市,從漢武帝遣李廣利西征大宛,把這裏作爲前進基地建高昌壁;到唐貞觀年間大將侯君集收復失地設置西州;再到玄奘西行取經,在此講經說法與高昌王建立的傳奇友誼。


高昌是一座不缺故事的城市。




從古城附近阿斯塔納墓地中出土的,來自中原大地山東、江淮、四川各地的錦綢、綾羅絲繡、粗細麻布,仍然散發着光澤的漆器;還有藤器、絹花、圍棋,甚至處置病痛的藥方,充分顯示了一箇中世紀邊疆古城的榮華。


與這些黃河流域物質文明交相輝映的是西來的香料、黃銅,地產的駿馬、駱駝,混織的錦、細軟的棉布,葡萄、梨、杏等各種乾果,都是日常生活、商業、貿易中常見的物品。


作爲絲路上重要的貿易中心,歐亞大陸各地的優良物產,當年的居民都不難見識,也可以享受。


人們於火焰山的認識,大都來自《西遊記》,這裏寸草不生灼熱難耐。山海經裏把火焰山稱爲“炎火之山”,維吾爾語稱爲“克孜勒塔格”,克孜勒—紅色的,塔格—山,無論是哪種記載都意在突出這裏的獨特地貌。實際上這裏並非是一片不毛之地,火焰山中的溝谷孕育了極其燦爛的綠洲文明,我們將要前往其中最爲著名的兩條峽谷:木頭溝和吐峪溝。



木頭溝,再普通不過的名字,但是其中遍佈着大大小小的佛寺、佛窟遺址,最著名的莫過於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始鑿於南北朝後期,經歷了唐、五代、宋、元長達7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這裏一直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也曾是高昌回鶻國的皇家寺院。


徐東良走遍了這裏的每一個洞窟,酷暑寒冬,修復、臨摹殘破卻精美的壁畫。



吐峪溝大峽谷從南到北把火焰山攔腰截斷,兩側露出層次分明色彩豔麗的岩層,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不同地層的成分和構造,猶如一本打開的地球歷史畫冊。


我們在吐魯番博物館裏見到的大量珍貴文物,都出自深藏在峽谷裏的蘇貝希墓地、蘇巴什墓地和吐峪溝石窟寺遺址。



吐峪溝大峽谷谷口的麻扎村是新疆現存最悠久的維吾爾古村落,已有1200年的歷史,村內保留有大量生土建造的傳統民居。


如果說交河是死去的歷史,那麼在這裏可以一窺它活着的時候的樣子。


一個風水寶地,歷經幾千年,拜火教遺址上建起了佛教寺院,宗教更迭,佛塔被宣禮塔取代,蓮花座柱石至今卻依然留存在清真寺裏。



我們將會走進吐峪溝民居,和當地的孩子學習維吾爾舞蹈,品嚐地道的吐魯番農家美味,如果趕上葡萄成熟的季節,還可以盡情採摘最甜的吐魯番葡萄。



經過了耀眼奪目的古代文明洗禮之後,讓我們重回現世,放鬆一下大腦和眼睛。


因爲與西域古國同名,鄯善的一切都充滿了神祕色彩,據說樓蘭滅國後遺民遷居至此,建立了絲綢之路上又一個重鎮。


除此之外,鄯善爲人所熟知的還有豐富的地質資源,這是一座與沙漠毗鄰的城市,綠洲和沙子由一道小河隔開,互不相侵。



火焰山在當地被稱爲“紅色的山”,這座高大的沙漠自然而然的被稱作了“沙山”。


維吾爾語裏沙子是“庫姆”,山是“塔格”,我們將在庫姆塔格度過一個極其放鬆的下午,可供自由選擇的娛樂項目很多:滑沙、騎駱駝、沙漠越野車、滑翔機……傍晚在沙山頂靜靜欣賞絲路古道上的日落,結束精彩厚重的吐魯番行程。


從鄯善出發,我們將翻越東天山,到達準格爾盆地邊緣的木壘。這裏曾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的蒲類後國,吐魯番的炙熱和沙塵將被溫潤的哈薩克草原和清涼的森林替代。在天山數不清的山谷裏,有一個叫菜籽溝的地方,這是我們的四號營地,也是我們的靜心之地。


在全中國,菜籽溝這個地名估計有千百個,但有木壘書院的菜籽溝只有這一個,並且書院的院長是被譽爲鄉村哲學家和自然文學大師的劉亮程,他親手創建的書院同時也是一個人與萬物共居的自然家園。上世紀末,劉亮程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轟動全國,至今暢銷不衰,書中有《寒風吹徹》等5篇文章被收入中學和大學語文課本。



在木壘書院我們將與劉亮程面對面,通過兩場精心設置的講座,聽一聽作爲文學家的他是如何看待新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和人,新疆的印記又是如何影響了他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和文學創作,還有被家長們詬病的現代語文教育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環境造就了新疆人迥異的生活方式,從沙漠邊緣的維吾爾葡萄園到天山腳下的漢人村莊,再到高海拔的哈薩克牧場,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只隔着一小撮孜然的距離,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新疆獨特的民俗體驗。



八月的木壘山野麥浪翻滾,孩子們將在金色的麥田裏油畫寫生,和菜籽溝的村民一起收割糧食,在哈薩克牧場擠牛奶、剪羊毛、騎馬、燒烤。


新疆的夏夜落下的很慢,篝火燃起來後,熱瓦普、冬不拉、吉他的齊鳴下,我們跳起哈薩克的“黑走馬”維吾爾族的“麥西萊普”,同一首歌裏你會聽到龜茲、波斯、南亞、斯拉夫甚至吉普賽傳承下來的曲調。



從中國內陸最低點的吐魯番盆地到海拔3000米的天山,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鳥語花香的森林草原,在中國最豐富的垂直自然景觀帶上,紮根在這裏的人類和其他生物爲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各自都有怎樣的生存策略?


植物學導師將帶你觀察這裏的一花一草:沙漠邊緣的駱駝刺、檉柳和胡楊,綠洲裏的葡萄、白楊和小麥,高山草甸上的中草藥。



我們將學習通過觀察植物的形態,理解生物是如何適應環境,生物和生物之間又有着怎樣的鬥爭與合作,人類是如何通過利用自然萬物讓自己生活的更好,認識常見的蔬菜瓜果,進行一場舌尖上的植物學課。



從城市到鄉村,從作家到村民,劉亮程說,城市的各種設施只是一味討好人的身體,卻沒有建立起完備的精神體系,城市因此成了一個讓人沒有來世的地方。


而鄉村則不同,它有自己的祖墳、宗祠和祖先的靈位,能妥帖地安頓人的靈魂,讓人活在生命古往今來的秩序中,木壘書院的存在意義大抵如此。


木壘書院的星空下,露營、講新疆的故事


在從木壘返回烏魯木齊的最後一天,我們要拜訪另一座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遺址——北庭故城。


唐代,西域的版圖向西一直延伸到中亞的兩河流域和鹹海,如此廣大的土地如何管轄?於是,唐帝國在天山以南設置了西域都護府,在天山以北設置了北庭都護府,一南一北,鎮守着整個中亞。



北庭所屬的吉木薩爾文管所所長張丁老師將親自帶領我們參觀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的北庭故城遺址,瞭解考古學家的日常工作以及如何辨識一座古城的佈局和歷史意義,同時作爲北庭西大寺博物館前館長的他也會帶領我們參觀這座高昌回鶻王國的皇家佛寺遺址。



博雅小學堂

絲綢之路·吐魯番夏令營


活動時間:2019年7月26日—8月4日

營期時長:10天9夜

集合地點:新疆·烏魯木齊

適宜人羣:8歲以上親子家庭

戶籍要求:中國大陸居民及港澳同胞

招募人數20人成團,30人滿員

活動費用16900元/人

(大人小孩同價,兩週內繳納定金即可享受早鳥價)

費用不含:往返烏魯木齊交通費

優惠政策:博雅老營員在此基礎上再減200元/人


遊學負責人諮詢電話

13501196236

點擊原文,瞭解詳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