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军装自建国以来已经经历了7次改良换新,那也是一次比一次实用、一次比一次国际化。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这是在「八·一」南昌起义时,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以红领带来区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军服中的极品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及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在这个之后又出现了 85式,87式,99式,07式。

设计标准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07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当然,根据作战需要军装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改良,目前16式军装已经面世,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更多精彩内容,下次为您更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