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軍裝自建國以來已經經歷了7次改良換新,那也是一次比一次實用、一次比一次國際化。

第一代軍裝:中山裝、八角帽,這是在「八·一」南昌起義時,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加以紅領帶來區別;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從這時開始,中國軍隊的軍服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第一次出現了大檐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以及「列寧裝」(胸前雙排扣)。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檐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從這時起,中國軍服離開中山裝的單一模式,吸收了外國軍服的某些特點。軍服中的極品——元帥服。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服裝開始分出禮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軍服中的極品

這時期元帥服成為軍服中的極品。解放軍十大元帥禮服雖然成為當時羣眾心目中無比尊貴的形象,但毛澤東卻始終拒穿大元帥服。軍銜制實行時,曾計劃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就這樣,製作大元帥服成為解放軍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項任務,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從上海抽調刺繡技工參加大元帥服、元帥服的試製工作。製成的大元帥禮服採用海藍色純毛華達呢面料、西服式樣,上衣為大駁頭翻領,雙排六粒金黃色國徽圖案紐扣;下身為散腿褲;領邊、袖頭、褲中縫鑲正紅牙邊,領邊、 袖口綉金錢一道和松技葉,領頭和袖頭各綉一顆五角星;大元帥禮帽為大檐帽,帽瓦邊鑲紅色牙線、金屬絲帶,並配金黃色國徽圖案帽扣等。

後來,在彭德懷、羅榮桓向毛澤東彙報授銜、授勛工作時,毛澤東在表揚他們的工作成績後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羣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

因此,為毛澤東精心製作的大元帥禮服從未穿過,一直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已成為一件有歷史意義的文物。

風靡全國的「65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全軍官兵一律戴解放帽及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服裝面料是純棉布。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軍服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發生了很多的關聯。

在這個之後又出現了 85式,87式,99式,07式。

設計標準

軍裝每次設計、更新時都要進行大量的測量、實驗工作。設計「84」式軍裝時,就曾經收集了27個國家的軍服樣品,對海陸空三軍的83個團、15000名不同體型戰士進行了實地測量。「07」式軍服同樣也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實驗。據介紹,新軍裝是在駐港部隊軍裝基礎上改裝而來,「這主要是考慮到與國際接軌」。

據介紹,07換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禮服這一類別。據悉,解放軍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銜時設有禮服裝,參照蘇聯樣式設計,主要是供校級以上軍官使用,後來被取消。這是時隔40多年以後第一次增設禮服。這次換裝,該院將負責參與部分標準制定。據該院軍需系負責人介紹,軍裝標準是指服裝顏色、圖案、樣式、用料、工藝、加工流程等。

當然,根據作戰需要軍裝必須要不斷的進行改良,目前16式軍裝已經面世,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更多精彩內容,下次為您更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