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你不小心遇到一羣口罩墨鏡矇頭、手裏還拿把刀的媽媽,瘋狂衝向路邊……

  不要驚慌,不要害怕,她們不是要去搶銀行。

  只是因爲,一年一度挖野菜的季節到了。

  @大連老溼王博文

  這不,隨着北方天氣轉暖,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就被一羣神祕的“採花賊”佔領了。

  無數市民和遊客呼朋喚友,帶着鏟子和袋子,武裝好全套的防曬裝備,來到這裏。

  她們紛紛頭對頭地蹲下身體,只見屁股不見臉,二話不說便開始了勞作。用手掐、用小刀砍、用鑰匙挖……知道的是挖野菜,不知道還以爲在搞什麼地下黨接頭暗號。

  甚至連工人除草的功夫都省了,但凡是能和“喫”字沾上一點兒關係的植物,都會被揪進菜籃子。二月蘭、蒲公英、苜蓿芽、薺菜等各種野菜,在四月初的奧森公園都難逃一劫。

  鑑於不少植株還未長大就被整根掐下、草地被挖得亂七八糟,奧森的草坪澆灌用的更是工業污水回收處理來的中水。

  公園早早就在園裏到處立起了“禁止採挖果實蔬菜”的牌子,但這都沒有止住大家的熱情,仍不時有人隨意採挖野菜。

  先拋開對公共秩序財物的破壞不談,媽媽輩對野菜的癡迷就讓很多人不能理解。

  就像這位博主的吐槽:愛喫長在路邊的槐花和苜蓿的人,和喫綠化帶有什麼區別?

  可又何止是北方,上海媽媽的薺菜草頭馬蘭頭,雲南媽媽的車前草和折耳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都紛紛跟評,自打開春起來,自己已經快把小區的草地牆根喫遍了。

  說起來,喜歡挖野菜和喫野菜早就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事情。

  古人就愛喫野菜,薺、薇、葛、覃、蕨,《詩經》裏提到的野菜有25種之多;

  唐代詩人杜牧早就用一句“經冬野菜青青色”稱讚這春的饋贈;

  一代文豪蘇東坡雖然最愛喫紅燒肉吧,偶爾也不忘葷素搭配,挖個野菜甚至能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傳世名句。

  到了現代,每個中國媽媽和奶奶更是內心都住着一隻兔子的靈魂。

  對她們而言,野菜寶貴就寶貴在這個“野”字,因爲大部分菜市場都買不到,要喫就得身體力行親自挖。

  於是,爲了在轉瞬即逝的春天喫上一口最新鮮的綠色,她們都練就了一身強大的本領。

  首先眼力要好,要有從一堆野草裏分辨出野菜的火眼金睛,平時老花眼的毛病在此時彷彿消失無蹤。

  就比如下面這一大堆吧,在我們的眼裏都是“草” 。

  可咱媽卻隔着10米就能準確的從綠地中辨識到哪個是苜蓿、哪個是薺菜、哪個是婆婆丁(也就是蒲公英)。

  甚至還能通過葉子的顏色和手感準確判斷其新鮮程度,並把它們最終是用來炒雞蛋、包餃子、還是捏菜糰子,安排的明明白白。

  體力更要好,要能從天亮挖到天黑,並且還一直保持着彎腰或下蹲姿勢,光看圖我這個久坐辦公室的老腰和脆弱的膝蓋就已經疼到不得了。

  更別提下面這位年過六旬的阿姨,爲了喫口新鮮的榆錢兒(榆樹的果實,形圓薄如錢幣),連爬樹都不在話下,可比手無縛雞之力的肥宅矯健多了。

  @一手Video

  你看,任何事情都無法阻擋媽媽們在喫了一冬天囤貨白菜之後,對綠意的渴望。

  挖到忘情時,時間與空間都已經無法限制她們蹲下扒拉一下草的慾望,春遊要挖,遛彎兒要挖,出國旅行也得挖。

  隨隨便便一出門,回家可能就是這樣的

  @Lacrrrrry

  年輕人經常納悶兒:菜市場各種綠色蔬菜應有盡有,怎麼就非得費着功夫去自己摘菜了呢?

  是因爲窮到連菜都買不起了嗎?顯然不是。

  雖然也有不少在公園小區貪圖小便宜的人,但更多長輩在意的其實並不是能省下幾個小錢。

  畢竟生活在城市,想找個綠色無公害的挖菜據點可不是件容易事,專門跑去郊區農家樂或野外山溝溝的更多。

  驅車好幾十裏地只爲挖回幾袋連油費都不值的野菜,在很多孩子看來可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可長輩們癡迷於各種野菜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就像《家有兒女》裏堅持逼孫輩們喫野菜的爺爺,在那個飯都喫不上的年代,野菜可是救了許多窮苦人家的保命食物。

  以至於多少年後,他們也都不忘當年救了自己命的那一口,並總想着讓孩子們也能憶苦思甜。

  尤其是如今喫多了大魚大肉,看到綠油油的兒時回憶更是無法抗拒。

  這點,從咱媽朋友圈裏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標題就可見一般。

  雖然科學早就證實了野菜的營養並不比菜市場青菜高,可有幾個媽媽能經得起“抗癌神菜”、甚至是“包治百病”等字眼的誘惑。

  正如大連名媛劉鳳芝女士的那句名言:“市場都是農藥的,野生的纔是最好的。”純天然三個字彷彿有一種魔力,讓人忘卻了所有口感和味道上的不足。

  僅是“清熱解毒”四個字,就足以讓咱媽恨不得逼“每天喫地溝油外賣”的你,一日三餐都是她挖來的野菜。

  一些年輕人不喜歡野菜的原因也很顯然,比起精緻的市場蔬菜,大部分野菜(劃重點)如果烹飪手法不得當的話,實在是有些難以下嚥。

  且看這杯散發着泥土芳香的野菜茶……對不起我還是點奶茶吧。

  可說到這裏,小編也不得不爲咱媽辛辛苦苦挖來的勞動成果正個名:

  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都做不好喫。

  比如美味程度能寫進初中語文課本的槐花:

  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槐花》

  再比如,野菜之王薺菜在歷史上擁有600多首應援詩不說,薺菜湯甚至還被宋初的《清異錄》稱爲“百歲羹”,意思是活了百歲的人,什麼好喫的都嘗過了,牙也掉了,仍然能享受到薺菜的美味。

  更別提風靡全球的網紅食物青團,也是江南地區遍地都是的艾草、清明菜、鼠麴草等野菜,汁水調和糯米粉做成的。

  如果你家幸運地擁有一位廚藝精湛不輸劉星姥姥的大廚,那就更幸福了。

  野菜的嫩芽,配上雞油火腿絲,旺火兩分三十秒;熬了一鍋特別精緻的湯,然後放了兩棵野菜,取名猛龍過江……光看文字描述,口水都要留下來了。

  說到底,咱媽費勁半天挖回這麼多野菜,不就是爲了能讓家人嘗上滿滿都是愛的勞動果實嘛。

  最後,如果你也有一位癡迷於神農嘗百草的親人,大家一定也要給他們提個醒。

  就算再好這一口,既危險又破壞公共秩序的動作,大家也萬萬不要模仿。因爲挖個野菜,像下面這位大媽一樣冒着生命危險卡在高速公路隔離帶裏,就沒必要了。

  @有料視頻

  畢竟雖然在很多人眼裏,“純天然”的野菜不用農藥化肥。可生長在城市綠化帶和綠地裏的野菜難免也會受到樹木的滅蟲農藥噴灑,和重金屬污染的風險,不建議去隨意採挖和食用。

  更何況,營養價值的爭議是一方面,一旦誤食了有毒野菜就更得不償失了。

  據@丁香醫生,2015年全國共有1045人因食用了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而中毒,死亡89人,主要原因就是誤採誤食。

  比如金銀花和斷腸草(有毒),水芹與毒芹(有毒)因外表非常相似而容易被混淆。

  所以說啊,在這個生機勃勃的春日,去正規渠道購買野菜品個鮮,自然未嘗不可。

  但也一定要囑咐親友,不認識和不熟悉的野菜不採、不喫,纔是首要原則。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或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