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這一行業自古以來都十分猖獗,在長沙一帶的盜墓圈中,有一位盜墓界的祖師爺十挖九準,此人名爲任全生。他在盜墓界可謂是赫赫有名,其中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到了戰國墓,並盜走了戰國帛書,後來金盆洗手後成爲考古專家,併爲中國考古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任全生是土夫子,長沙唐宋土坑墓葬裏的回填土用的是“糯米泥”,是黃泥中的上品,爲此很多人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黃泥土。最初偶然挖到了一些唐宋墓葬中的隨葬品,賣給古董商,換幾升米,幾個小錢。但偶爾有一些古器可以賣一個好價錢。土夫子們見有利可圖,於是就以盜掘古墓爲職業。慢慢地也開始不去賣黃泥巴,乾脆以盜墓爲生.但是當年的土夫子們大多已經老去,他們的盜墓江湖也已隨風逝去。

在長沙的盜墓江湖,任全生可能是名聲最響的土夫子,堪稱盜墓界的祖師爺。土夫子任全生曾經挖出過珍貴的楚國帛書,但是這些珍貴的絲織品卻被他當成不值錢的東西送給了古董商,此後便流入美國。任全生體型壯碩,手臂長,對於墓葬也有豐富的經驗,可謂是十挖九準,在挖洞休息的時間,他喜歡卷支紙旱菸來抽,不緊不慢的觀察四周。在他一生中最爲遺憾的就是將他認爲的“爛絲織品”送給古董商,並流入美國,不知那是迄今爲止我國最早的、唯一的完整帛書。其考古文化價值難以估量,這一珍貴的文物至今未歸國,成爲文物界的一大損失,而這也是他作爲土夫子一生中最大的“污點”。

後來我們國家嚴厲打擊盜墓這種違法行爲,一些長沙的士夫子也隱退江湖,其中一部分人成爲考古工作人員,任全生就是其中一位。這些士夫子根據地表樣土判斷是否存在古墓,並從填土的特殊識別古墓的深淺及時代,這種預測令很多考古專家難以置信,任全生正是文物工作隊中資歷最老的“土專家”,因爲對楚國帛書的流失,他心懷愧疚,因此他主動說他曾經盜掘過的古墓可能還有“貨”。

之後任全生便帶着考古工作人員找到古墓,並進行發掘,在發掘工作中考古專家真的找到了一幅棕色的長方形彩繪帛畫。這就是有名《人物御龍圖》——它的出土成爲我國繪畫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這件事對於任全生來說也算是一次將功補過。後來他還參與了馬王堆漢墓的挖掘工作,當棺內的女屍難以取出的時候,也是任全生等人出主意,用五夾板斜插進雲,將內棺側起,然後謹慎地將女屍移出,屍體得以完整出土。

《人物御龍圖》

他在金盆洗手後的這兩次重要貢獻,令很多人對他刮目相看,曾經的盜墓祖師爺搖身一變爲考古專家,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好在他將功補過,可以說是“浪子回頭金不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