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林哥出差前給了我一本《平凡的時間》,3天後又給了我第二部。非常慎重的向我推薦,他說這能改變我的價值觀。我知道他不是為了改變我,而是他被撼動了,他是想跟我分享這種變化,希望我也能被觸動。這種分享好似小朋友之間分享有趣的玩具,我有個好東西希望也給你帶來快樂。我不愛小說,我看書總是帶著預設的目的而進行的,文學好似是一個沒什麼用的東西,可我卻一口氣讀了兩部《平凡的世界》,讀到第三部的時候已經是日日熬夜,做夢都是書中的情節,我想我應該不僅是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我可能切實體會到了威林哥所說的「有的時候可能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太多了」。

路遙總說要在最艱苦的勞作中才能創作,他始終跟他熱愛的黃土地在一起,跟他熱愛的勞動人民在一起,3年的時間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完成了這部鉅作後僅4年的時間43歲的路遙就永遠的離開了。

平凡的世界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為背景,這個時段我們祖國發生的種種簡直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遙的人生,少安、少平、蘭香,就是遞進的路遙,特別是少平,原型就是路遙自己,堅韌的身心,遭遇的種種,那真的就是路遙自己啊!但少平又不是完整的路遙。

路遙是家中長子,他毅然把長兄如父的重擔壓在了少安身上。偉大的安安啊,背負了多少家庭的責任,要他分家比讓他與初戀分開更痛苦,少安永遠都無法掙脫黃土地和家庭的束縛…但路遙並沒有把自己年幼最難受的經歷寫進書中——七歲便因家境困難被迫過繼給伯父了。

蘭香是後來的路遙,路遙是後來才得以機會進得大學學堂,最後像蘭香一樣,成為城市中的一份子,成為文學中的驕子,但蘭香也不是完整的路遙。

路遙和少平最後還是要回到最艱苦的勞動中去的,回到艱苦的勞動中就如同魂歸故里。

或許路遙的情感路徑也能在平凡中的世界裡找到。少平對紅梅的感情和遭遇的背叛,就如同路遙自己對初戀情人無條件的愛護與付出;秀蓮對路遙的堅持就如同路遙妻子與路遙在戀愛時期對路遙的支持,但這條感情路終究沒有走完,所以路遙寧願把秀蓮寫死了,寧願讓金波無期限的尋找他連名字都不知道的那個藏族女子,也不願意愛情的玫瑰凋零。但他必然還在期盼著少平和曉霞之間那純凈、勇敢的愛情,他可能還在憧憬著像潤葉和向前那樣——在餘生裏仍有愛的溫存。

少平啊少平,這個貧困的農村青年,少年時的窘迫、害羞,成年後的勇敢、堅韌。少平啊少平,最後還是回到了你的黑土地裏去,就像路遙,最後還是要回到他的勞動人民中去。最後的少平拋下一切,最後的你是看清了世事看透了自己,還是逃避了你所愛和愛你的人呢?最後的路遙,你是隻追求你平凡的世界,還是放棄了你所愛和愛你的人呢?

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願我終有一天成熟,真正的明白「很多時候就是自己想要的太多」,願我明白這一天別明白的太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