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逢清明节,关于高价墓地的报道总是层出不穷。小编盘点了一下,今年的墓地价格热议话题有这么几个:

  1.青岛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崂山变成了私家墓地,不仅违规建造600多处、6万多座坟墓,其炒卖价格几万至几十万价格不等;

  2.坟地产已成暴利行业,多家殡葬上市企业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的毛利率竟高达80%以上,高毛利直追茅台。另外,据上市公司福寿园数据显示,2018年墓穴的平均销售单价较2017年上升了7.5%。而2017年,福寿园墓地的销售单价为10.24万元。

  3.北京上海广州的墓地,每平方米的价格比房产还贵。其中广州价位在10-12万左右,最高可达20万。在北京,在最受欢迎的天寿公墓,最贵的墓地大约要100万人民币。

  墓地价格被爆炒,前景广大且暴利的殡葬市场,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不堪重负的生存压力。前半生做房奴,后半生做墓奴?网友惊呼,生前为买房掏空了六个钱包,想不到临死之前还得多卖一个肾。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在2017年,多数城市阴宅每平米早就超过1万元。网络中流传的中国最贵墓地,其价格更是令人咋舌。厦门的安乐永久墓园,有一块售价800万元的墓地,据说是目前中国最贵的墓园。

  这动辄数百万的墓地,谁买单?这显然已经不只是满足于“入土为安”,在中国很多地方,越有钱的人越讲究所谓“风水”。正是这一观念,让不少土豪愿为之挥金如土。

  与天价墓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沪两地,不少人为了死有所葬,不惜纷纷跨省至河北、苏州买墓。有媒体报道,苏州市陵园面积近60%的墓地,都是由上海购买的。

  看看上海人赴苏州的扫墓景象,令人感慨万分。

  每年清明节,火车候车大厅总能看到不少抱着花束操着上海口音的人们,他们统一的方向都是苏州。早在三十多年前,为了方便上海人清明节到苏州扫墓,苏州火车站就开设加班车统一开往公墓,最多的时候有11条扫墓专线。

  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到1985年,整整二十年里上海没有墓地。由于苏州离上海很近,上海人过世后骨灰就近葬于此。

  虽然苏州墓地不乏出现数十万的高价,有如《都挺好》剧情中,苏州“白富美”苏明玉为母亲买墓地、办葬礼就豪掷40万,但从均价来看,苏州3万左右的墓地价格,还是比上海动辄近十万的价格来得实惠。

  历史原因加上价格优势,上海人扎堆到苏州买墓地,这不仅令苏州墓地供不应求,助推了墓地价格,更是挤占了苏州本地逝者的安葬空间。

  为了替苏州本地人"守住”最后的墓地,苏州在2017年出台了墓地“限购令”,总结起来就是,非苏州本地户籍,不能在苏州买墓地;禁止为尚未死亡人员购置墓穴;新建墓穴,单穴不超0.7平方米,双穴不超1平方米。

  是的,楼房限购,墓地也会限购。

  一边是天价墓地,另一边却是跨省买墓大军。人都说死亡对于每一个都是平等的,然而,这样的景象似乎也暗示着,死亡也分贵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统计,据中国老龄委预测,未来我国老龄人口将以3.28%的年均增速快速增长,最终在2050年达到峰值4.3亿,占全国人口的35%。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毫无疑问,未来墓地资源需求将增加。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土地资源吃紧、供应紧张。

  据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约800万,火化率约50%。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

  问题来了,如果这个情况不改变,未来我们的魂灵将安于何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