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的育学园

  养宝宝,一定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育儿知识!否则,很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昨天,一对年轻的小夫妻,抱着5个月的宝宝来看诊。

  一家人来看诊的原因,主要是妈妈觉得宝宝长得太慢了,“与同龄孩子相比,宝宝的个头显得有点儿小”,而且,“宝宝越来越不爱吃母乳”,妈妈十分担心,就带着宝宝来看诊了。

  来之前,妈妈做足了功课,把近几个月测量的宝宝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的数值都抄写在笔记本上,并且,把自己想问医生的问题都一一列出来,避免看诊时遗漏一些重要的问题。

  医生将妈妈提供的宝宝的生长数据录入系统,形成生长曲线,发现宝宝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基本上,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一直处在50%左右的水平,近期也并没有出现体重曲线越来越平缓,甚至下降的情况。这说明,宝宝从出生开始,基本维持着一个比较正常的生长趋势,并没有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

  听到医生的分析,妈妈仍然有些怀疑,对医生反映道,“宝宝最近都不爱吃奶,以前每隔3小时就要吃一次,现在白天4、5个小时都不见得吃一次,有几次晚上一宿都不吃奶,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呀?”

  为避免遗漏关键信息,医生询问“宝宝除了吃奶间隔拉长,有没有其他表现?”。妈妈说,宝宝每天晚上都要哭闹一两次,而且最近放屁较多。

  不足6个月、晚间哭闹、放屁较多,这些迹象都与肠绞痛的症状比较相似,鉴于宝宝生长发育和目前的精神状态都是正常的,基本能够排除疾病性问题,医生判断,宝宝可能是出现了肠绞痛,肠道内气体较多,导致宝宝不舒服,不爱喝奶。

  因此,医生建议妈妈给宝宝吃些益生菌,缓解宝宝肠绞痛的症状,同时,耐心等待,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左右,肠绞痛的症状就会逐渐好转、消失。

  按理说,妈妈遇到的以上这些问题并不严重。但当问到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时,我们发现,因为太担心宝宝不长个,她做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给宝宝吃大量的维生素D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

  大家都知道,维生素D确实有利于宝宝对体内钙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使钙元素到达并沉积在骨骼内,促进宝宝的骨骼生长。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延缓宝宝骨骼的正常发育。

  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每天为1岁以内的宝宝提供10ug(即400IU)的维生素D。要注意的是,这个量是宝宝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总量。也就是说,宝宝每日吃的奶、食物或药物中,总的维生素D含量要达到400IU。由于母乳中基本不含有维生素D,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宝1岁内每天要额外补充400IU维生素D。

  而来看诊的这位妈妈,从宝宝两个多月开始,每天给宝宝吃一滴某品牌维生素AD(每滴含600IU维生素D)和两滴某品牌维生素D(每滴含400IU维生素D)。计算一下,宝宝每日补充的维生素D有1400IU。

  这就有点不妙了,要知道,我们之所以强调每额外补充维生素D的量,是因为维生素D补充过多,可能会导致宝宝维生素D中毒,出现厌食、恶心、烦躁、呕吐、口渴等现象,甚至器官钙化等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每日给宝宝补充的维生素D量最高不应该超过20ug(即800IU),否则就会有出现这些情况的风险。

  而这个宝宝,已经连续两个半月,每天额外补充1400IU维生素D!这可能就有些危险了,妈妈听到医生的解释,非常着急,请求医生帮她检查一下宝宝现在的情况。

  因为我们无法从宝宝的外观判断出宝宝是否出现维生素D中毒的情况,只能通过给宝宝检测血液中维生素D的含量来进行判断。万幸的是,宝宝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没有达到维生素D中毒的标准。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建议妈妈以后严格按照400IU的适宜量来给宝宝进行补充,千万不要再过量补充了!

  妈妈和爸爸带宝宝离开的时候,医生叮嘱妈妈,“孩子出生时身高、体重就是50%的水平,现在仍然是50%的水平,说明他生长是正常的,你不能要求他在几个月间一下子就达到90%的水平,这是不合理的。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不要着急,慢慢来,一步一步走好,就能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每天都在记录宝宝的生长数据,能看出来她非常用心地在照顾宝宝。她只是单纯地希望多给宝宝吃点维生素D,更好地促进宝宝生长,却并没有了解到维生素D补充过量会产生的危害,以至于长期给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D。虽然,她的做法是出于对孩子好的美好愿望,却因为不了解必要的知识,而差点造成不好的结局。

  我们理解她,但并不提倡她的做法。作为家长,还是应该了解必要的育儿知识,这样才能在不焦虑的心态下,做出合理又科学的育儿决定,真正地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