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天红留下来了。

经过周末两天的发酵,谁都没想到结局竟然会是这样。

三天前,得知京天红因为房租到期即将关张的街坊邻居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在寒风中,他们排队将近7小时,从天亮等到天黑,广场上层层叠叠排了三四百人,就为了买一袋炸糕。

门口的黄牛应声而出,3块的炸糕硬生生涨到了8块一个,酒店无奈,规定每人一次限量买20个,即便这样还有人打算再排队买一轮,囤在家里,一天一个,至少还能吃两个月吧。

这应该是十几年来,北京人为食物最疯狂的一次了,这么大的阵仗,堪比大年初一雍和宫抢头香。

谁承想,昨晚六点半,北青报突然发来贺电:「别排队啦,京天红炸糕将留在原址!」

这消息简直炸开了锅,排完队的老街坊怨声载道:被骗了,这队白排了!

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么,如果没有大家这么热情高涨的排队,西城区相关部门就不会重视这件事,老板也不会和工人俱乐部商定装修完继续留在原址卖炸糕。这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都和每个来排队的你息息相关啊!

是每一个重情重义的你,把京天红留了下来!

大家前来,怀念的不仅是炸糕的味道,还有这个店带给自己的美好回忆。如果离开旧址,就算换个地儿重开,也会让人觉得变味儿了,那个陪伴自己20年的老街坊消失了。

这些年,在北京消失的老店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因为拆迁,有的因为房租,有的因为城市改建,但是我们还是想吃到它们,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把这些老店还给我们。

它们已经消亡

两个月前,饱妹亲自陪伴著秋云萍快餐离开。

这个坐落在阜成门内大街上的逼仄快餐店,已经成为了西四的一个地标。当门帘合上,真的被拆除招牌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怅然所失,新华书店旁边不再有秋云萍,坐公交车路过也不会作为一个站点,这里因为城市改建以后要变成绿化带,我们再也不能端著15元一份的盖饭蹲在马路牙子上吃饭了。

关于西四的记忆,就这样一点点消亡。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扎根在这里的秋云萍快餐,见证著对面的西四包子铺消失,见证著马路拓宽,见证了一届届的中学生毕业,但是这里的饭菜却一点也没变过味儿。

它像是整个西城人民的大食堂,红烧小丸子、梅菜扣肉、糖醋里脊、溜肝尖、红烩泥肠都是当年学生们的最爱。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回到这里会说:「阿姨您还记得我么,我被罚抄完书总来您这儿吃饭。」在秋云萍的最后那几天,一层层的队伍来排队,送它最后一程,只想和它说声再见。

爆肚皇真是命运多舛。

在爆肚行里,它虽然算不上老字号,但也是一家开了30多年的爆肚店,赢得了一大批衷心粉。因为在东城,能找到一家正经的爆肚店真的不易。夏天的时候,很多球迷看完足球总爱往那儿跑,久了,就成了根据地。

可惜16年因为拆墙打洞,在开了30年的东直门外大街15号,爆肚皇呆不下去了。虽然只是个很小的门脸,但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好的是,没过俩月,爆肚皇搬到了三里屯世茂工三,在这个年轻潮人聚集的地方,生意依旧不减,每天中午十一点店里都坐得满满当当。爆肚也没有因为更换了地方而下降水准,这两年间成了饱妹经常去光顾的地方。牛百叶和肚仁儿每次都很爽脆,还有鸡蛋味儿浓厚的厚版糊塌子,庞大如盆的北京pizza,皮薄肉厚的牛肉饼......

没想到,今年9月,因为房租到期,它再一次消失了。希望未来的日子,它能早一点回来,重新让我们吃到地道的爆肚。

在被超市、网购、便利店统治的今天,副食店好像已经被我们遗失到记忆中了。

桃杨路副食店算是北京副食店里的老前辈,从1956年开张,几十年都没有变过。没有正经大招牌,红纸剪出的「烟酒」两个字,就当招牌用了。踏进副食店,拥挤的货架,斑驳的墙皮,柜台上摆著的的台秤、算盘和房间里弥漫著的黄酱味道,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让你一秒穿越回几十年前。

这家副食店成立于1956年,原名为「西圣庙副食店」,是一家国营副食店,现在的掌柜张女士20多岁就来店里工作了,1996年,听说可能要关店的消息后,就跟丈夫商量著,把副食店承包了。

酱是店里的特色,散装的黄酱、麻酱、韭菜花儿,好多街坊邻居就好这口。关店前,掌柜也特意告知了老顾客厂家地址,让他们能继续尝到老味道。除了酱,店里的二锅头的品种,也远比其他超市多。

桃杨路副食店已经因为拆迁,彻底跟老主顾们再见了,再过几年,副食店可能真的要成为一个消失的辞汇了。去年,饱妹写麻酱文章采访过的赵府街副食店的老店主也快要退休了,趁著还在,想留个念想的都尽早去吧。

炸灌肠,是饱妹北京朋友小时候去庙会的唯一动力,当年她在外求学,看见网上说3个最想念的家乡菜,立马敲键盘回应:「炸灌肠儿炸灌肠儿炸灌肠儿」。在她眼中丰年灌肠独一无二,即便已经关门快3年了,都时不常去隆福寺溜达一圈就看看它回来没,可见执念有多深!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丰年灌肠就开始在隆福寺附近摆摊经营,解放后公私合营,原来做灌肠的小摊贩纳入国营单位,这才有了丰年灌肠。

早些年修建地铁的时候丰年灌肠经历过一次搬迁,但始终都在隆福寺附近。直到16年,为了配合隆福寺周边地区改造工程,丰年灌肠被迫关张,当时老店还是给食客们留了个念想,说之后会重新选址开张,但却从此没了音讯。

小柜台取票儿,拿著印著「一盘」「两盘」的小纸头递给大师傅换一盘刚出锅的炸灌肠,曾是大多数北京人的炸灌肠记忆,如今这份记忆,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找回来。

它们更换了战场

去年,饱妹北京同事的爸妈们都被一部讲北京小酒馆的历史剧圈粉,新成削面馆的故事,就像是现实版「小酒馆」。

在解放时,新成削面馆是个私人饭馆,早些年,胡同里的小店面积都不大,摆几张桌子就算开张了。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面馆成为宣武区饮食公司所属的国营饭馆。到了97年,饭馆又进行了改制,成了几个人入伙的股份制。

小炖肉刀削面是店里招牌,满满一大碗,只要10块钱。毕竟是曾经的国营饭馆,材料必须实诚。头天市场买好上等的猪肉切丁,第二天一早开门就用大锅熬汤,汤里还得加上15种同仁堂买的秘制调料,熬俩小时才成。除了卖面,这家饭馆还可以零打酒,这就是过去北京小酒馆里的标配。

15年3月,因为房租到期,房东把铺面收回,新成削面馆摘下了那个熟悉的老旧招牌,告别了一个时代。没过多久,面馆被餐饮集团收购,大栅栏街30号又诞生了一家新店——国营新成炸酱面馆。其他店员借著关店索性退休了,只有炖肉的师傅去了新店。

「削面馆」变「炸酱面」,更名原因是有了很多新菜品,炸酱面听起来更有北京味,变「味」后的小炖肉刀削面,也从10块钱变成了25快。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国营新成炸酱面馆,还能续写神话。

因为拆墙打洞,徐记烧饼在待了二十多年的白塔寺消失了。

关张消息一出,烧饼铺门口天天大长队,最后那天早上五点,长队就排起来了,大家坐在胡同里的小板凳上互相唠嗑,有些人一买就是一百个,想著在它不在的日子里,怎么也能吃上一个月的吧。

? 马毅

徐记烧饼继承的是传统烧饼的手艺,93年,徐春玲下岗,为了响应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号召,在家门口开了烧饼铺子,没想到生意好得过分,有时一天能卖出一万个烧饼。

徐记烧饼的火候恰到好处,刚出炉的时候那股小麦混合著麻酱的味儿别提有多香,干焦的饼皮,只想让人哼哧哼哧往下咬,里面又是带著劲儿的绵软,吃到最后连掉下来的渣和白芝麻都不想放过。

? mp.weixin.qq.com

不过两个月后,这家人们万分想念的徐记就在西四北大街的百姓服务中心内重新开张了,价格没变,只不过以前的炸丸子和炸豆腐没有了,虽然味道还和从前的一样,但是大家总觉得还是过去胡同里的铺子更有人情味儿,吃起来也更香。

经营了30多年的东华门夜市,曾是北京最大的夜市,游客口中的一个传说。但是随著口味、占道经营等问题的暴露,东华门夜市最终被关停了。与东华门夜市一同被关停的,还有一些老北京人的念想,不是北京小吃的——老滕米线

1984年的东华门夜市,一共有近30个小吃摊位,馄饨侯、王府井小吃店、霞公府小吃店……但是个体户独一份,那就是老滕米线。在缺少低档饭馆的年代,小吃街就是大家打牙祭最好的去处,拥有「外地风味」的老藤米线也走进了很多老北京人心中,成为了当时东华门夜市的明星摊位。

老滕家的米线不是地道的云南米线,算是自己改良,但是用料向来实在,只用老母鸡、鸡架、鸡油自己熬高汤,不勾兑。吃著米线,如果正赶上锅里的鸡炖烂了,老藤还会拿筷子把鸡肉挑出来,给客人面粉加个鸡腿、鸡胸,权当隐藏菜单,这也成为了老滕和熟客之间的默契。

夜市关停后老滕拒绝了很多找上门的合作,自己找了南京大饭店对面的麻辣烫店一起合作经营、还是下午五点出摊,还是负责自己的老三样生意——米线、鱼丸汤、酸梅汤,房租涨了,米线价格还是20元一碗。现在,食客最大的期盼就是60多岁的老滕晚几年退休吧。

东四豆花香辣蟹算是北京香辣蟹的鼻祖,十几年前,各国料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通的时候,新鲜的东南亚风味一下子惊艳了北京人民。在没有网路传播的时代,隐藏在胡同里的东四豆花香辣蟹依旧凭借口味和口碑出圈。每到饭点,排队都是胡同里的一景。

? dianping.com

店里的螃蟹全部采用纯进口蟹,螃蟹个大肉质多,自制的蟹酱和蟹油,连续5小时不停搅拌,是香辣蟹好吃的秘密。除了异国风味,宫爆鸡丁也是很多人心尖儿上的下饭菜。炒完的花生平铺在纸上吸油,再喷上高度白酒保持口感,这也是老板的秘密武器。

十几年间,外国料理开了一家又一家,东四香辣蟹还是当年的味道。去年,东四老店关停,新店开在劲松,我们也跟那些年胡同里排过的长队说再见了。

它们岌岌可危

在京城爆肚界,谁人不知「南有爆肚冯,北有爆肚张」。1883年爆肚张在后海安家,130多年了,老张家五代人一直在这条街上。从最开始在街边摆摊到盘下店面正经经营,任后海新诞生多少家酒吧,爆肚张就没挪过地方。

店里爆肚品种齐全,所有原料24小时内宰杀,新鲜不过夜,还有特色羊霜肠和店主家老太太自个儿做的北京小吃。曾经溜什刹海、划船、吃爆肚,就是后海的标配。

但是,身为一个百年老店,爆肚张也命运多舛。要守住老地方,总是没那么容易。2007年,爆肚张所在地被列入西城区旧房改造范围,当年7月22日起,暂时停业。好在过了一年多,爆肚张回迁到今天的所在地重新开业。但是八年后,被安置到新房的店主因一直未拿到房本,再次被关停。

现在,什刹海地区被整体改造,眼下,爆肚张经历了种种波折后再度开业,但是门脸和店铺面积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为了守住老店,爆肚张一直在坚持。但是,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热盆景曾经代表了四川火锅的辉煌时代,因为冒著白气的火锅远远看著像一个热盆景得名。在四川饱妹心中,开在成都的热盆景火锅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地方,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或者客人来的时候就去吃。在北京,热盆景三个字,就是四川人的乡愁。

还好,到目前为止,虽然因为虎坊桥一带拆迁,热盆景已经传扬过好一阵闭店,但今天饱妹打电话询问,得知他们还没有确定具体时间,总之这一阵儿还是可以吃到它的。

最近去京天红买炸糕的朋友,可以顺道去一下热盆景重温这家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京城苍蝇川菜馆子。

? dianping.com

二十多年前,热盆景一开张,几个四川姑娘和小伙子就来到了北京,他们在这里当服务员,做厨师,当年只是十八九岁,最大的也就二十,今年都已经年过四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现在也都当上了店长和厨师长。现在的热盆景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店员之间处得像家人一样了,所以带给客人的感觉也格外有人情味儿。

这里也没什么格外让人惊艳的,但就贵在物美价廉,人均68元的餐厅,这年头你还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每天中午十一点,这里就排起了大长队,没有服务,没有环境,但每道菜都透露著新鲜、量大、味足、接地气儿的美。

每个餐桌上点的菜几乎都差不多,馋嘴蛙,没有腥味,很入味儿,属于中上水平。水煮肉片,满满一层辣椒面和花椒,可以吃下三碗米饭。另外清炒豌豆尖是餐厅全员每天早上亲自择的,掐去粗根,清爽不油,意外的很嫩。

希望还没有挪窝的热盆景也能像京天红一样,守住虎坊路12号。

今天,我们虽然保住了京天红,但是北京还是有那么多老店离我们而去,过去的那个北京再也回不去了。

以后的日子,希望更多的老店都能像京天红这样,像一个老朋友一直待在那里,二十年一百年,我们一直一直吃下去。


微博:『@是饱妹吖 』有更多吃喝日常~

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有一手美食推荐,回复「电影」还有美食电影打包放送~

福桃九分饱,专注于最接地气的美食报道,探索一切带劲的美食,对鸡鸭鱼牛羊、零食点心酒糖茶有较深入的研究,还时不时对社会热点进行爆炒乱炖式解答。

听说,关注福桃九分饱的人,怎么吃都不会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