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一次和朋友的聚會中無意中瞭解到,參加聚會的很多朋友都在學習書法,我本身也是個書法愛好者,但是之前並沒有感覺到會有這麼多人學習書法啊。而在這之後的多次和朋友的交流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書法了,他們從事的是不同的行業,相互之間的年齡跨度也很大。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這麼多的人對書法產生了興趣,甚至加入到學習書法的行列中來呢?通過大家相互溝通和自己對書法的一些淺顯的領悟,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書法,竟然是以下幾個方面。

  (啓功作品)

  1、會打字的人遍地皆是,會書法才顯得與衆不同。

  在我們中國的古代,科舉出仕,習文弄墨,傳送軍情,傳遞家書……從生活到國家,書法是必不可少的生存之本。反觀現代,這一切都可以用電腦來完成,會打字成了現代人必不可少的本領。而書法不僅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反而從一種生存必備本領昇華成了一種高尚的藝術形式,學書法、懂書法代表了一種境界,一幅漂亮的書法在生硬刻板的印刷字海中更是顯得與衆不同,體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

  2、全民浮躁的社會環境,書法還你一片精神淨土。

  緊張、忙碌、煩躁、壓力大、計較、喧鬧等等這些詞彙來形容當今的生活工作節奏再合適不過了。在經濟高度發達而精神卻高度貧乏的今天,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架定好時間的精密機器,像一架永動機,停不下來。無法反思,沒有幸福感,極易衝動,容易生氣。鋪開潔白的宣紙,聞着淡淡的墨香,用飽含墨汁的毛筆,一筆,一劃……筆走龍蛇間,追尋歷史的印跡,放空所有煩惱。用書法滌盪心靈,體驗那精神的一方淨土。

  (李少白作品)

  3、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學習書法還能延年益壽。

  勤練書法,宜於養生,有益健康,這是所有研習書法這的共識。“洗筆調墨四體鬆,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練習書法時動靜結合,四體放鬆,有利於疏通全身的氣血經絡,由於書寫時淨神凝氣,全神貫注,心緒平靜,更有利於修身養性,促使人健康長壽。

  因此,從古至今絕大部分的書法家都比較長壽。從漢代至清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25-40歲,而楷書四大家的柳公權活了65歲(778年-865年),歐陽詢活了84歲(557年-641年),顏真卿活了73歲(709年-784年),趙孟頫活了68歲(1254年-1322年),遠遠超過了古代人的平均壽命。進入現代、當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例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這也是爲什麼很多老年朋友癡迷書法的原因之一。

  (朱時華作品)

  4、華夏文化淵遠流長,書法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爲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這些字體的演變,與其說是漢字書法的演變史,不如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學習書法不單是習字,寫字,更能從學習中領略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浩瀚如煙,體會民族文化的無上魅力。讓我們在揮毫潑墨中體會歷史長河的潮起潮落,雲起雲舒。

  (舒榮先作品)

  5、高顏值不如有氣質,書法是培養氣質的最好良方。

  學習書法不僅僅是學習寫字,同時也是陶冶情操,怡情養性的有效方法,在練習書法中,講究字法、筆法、墨法、章法,同時對書寫者本人的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都有要求。想要寫出形神兼備的作品,要求書寫者要博古通今,悟法習心。久而久之,修習書法的人自然而然的養成一種雍容、從容、靜怡、灑脫的氣質,正如蘇軾的《和董傳留別》中所說的:“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

  (李德峯作品)

  6、堅忍不拔持之以恆,學習書法培養成功者的品格。

  書法之道在於堅持,書法的研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臨帖、苦練、悟法、昇華、創作,想要有所成就,必須具備持之以恆,堅忍不拔。同時,學書寫書法還可以增強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而這些都是使人邁向成功高貴品格,正因如此,學習書法成了很多卓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所鍾愛的一種藝術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