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谈判」,我个人的经验是,千万不要把这2个字「妖魔化」或者「神圣化」。

当我们搜索「谈判」二字时,通常会和「专家」,「策略」,「大企业」,「国际」等看起来高大上的词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是,「谈判」这件事情是高频地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

说明一下,这里提到的「谈判」也只是普通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至于像公司并购等这种大case,也不至于在知乎找经验了吧。


英文里谈判叫做「Negotiation」,我本人更喜欢理解成为:商量,协调。

我也看了一些知乎里关于谈判的讨论。有一些观点我其实是不太苟同的。我觉得还是不要一上来就表现得自己很具有攻击性很油,好像浑身都长满了「谈判技巧」。为什么呢?很简单,换位思考下,如果一个人和你商量事情是这个态度,你是不是还没听他说什么呢,就本能地会想「防御反抗」?

那关于谈判,我们要做什么呢?

第一,充分的准备

1)从自身的角度去想:自己的目标,最需要的是什么,次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底线。

2)从对方的角度去想:对方的目的,对方最想要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想要的。对方的底线等等。

3)周边的市场行情--需要搜集大量资料(掌握的越多越有底气)

更直观一些,我们可以借助这个表格帮助自己思考:

4)还有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方的身份:他是有话语权的吗?是decision maker 还是只是一个传话的?除此外,还可以了解的更细致:年龄,性格等。当然是越详细越好,但这也取决于你的时间成本。

5)对双方的紧迫程度。简单的说就是这件事情对谁比较著急。

6)如果没谈妥,对谁损失比较大。

第二,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多做几个方案以及找到可替代的合作对象

所谓的多个方案是指,如果A计划是你最想要得到的但是谈不下来。那就要做出妥协了。于是就要准备好B计划,C计划。

所谓可替代的合作对象是指,在商业上我们可以选择的合作对象经常有很多个。如果最想合作的实在谈不下来,也有「备选项」。

第三,心态

有了充分的准备,对自己的方案要有信心。心态很重要。坚定的认为,我们开的条件是最合理最双赢的。这个非常重要!

第四,沟通技巧等软实力

这种听音识话,话术,情绪气场等等软实力,网上也有很多经验案例总结。个人觉得不是一朝一夕,纸上谈兵就能速成的。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和个人性格等综合因素吧。实践才能出真知。

综上,是我根据过去4年的工作经验对商业谈判的一些总结。欢迎大家补充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