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腦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質代謝障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導致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病變常累及大中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實驗動物:

目前可以作為模型的動物有:大白兔、雞、鼠、豬和猴等。其中豬和猴的系統發育和飲食結構類似於人。能夠產生自發性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研究人類AS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現在研究AS最常用的模型動物,兩者比較各有優缺點:家兔不易自發性產生AS,但它對高脂飲食特別敏感,但是家兔的AS病變只與人的病變表面上相似,其病變中的脂類和巨噬細胞含量遠比人類大。

鼠具有抗AS性,但是作為實驗動物,具有經濟效益比較高,生存能力強,死亡率低的特點。鼠模型的病變具有兩大優勢:首先,病變的形態與人類產生的十分相似;其次,斑塊的破裂位置也與人類相似,同樣是發生在斑塊的肩部。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鼠模型的斑塊破裂處缺乏纖維蛋白和血栓形成。

常用造模方法:

1、飼餵法:AS研究中最常用的造模方法之一。鑒於脂質代謝的差異,所用飼料是在基礎飼料、膽固醇、蛋黃、豬油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目的,採用不同配方組成。

2、灌胃法:採用脂肪乳劑灌胃法(脂肪乳劑按膽固醇∶豬油∶蛋黃粉=1∶5∶4配製)加同步氮氣損傷(歷時5min,150ml/min氮氣流損傷血管內皮),建立兔頸動脈粥樣硬化模型。

3、注射法:人類動脈硬化的血管壁中含有大量的鈣,其含量與冠心病的病變程度呈正相關。維生素D3有利於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血漿脂質及鈣對血管壁的侵入和沉積,促使血管鈣化,而血管的鈣化參與AS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從而加速AS形成。基於此種思路,實驗對象在高脂飼料餵養的基礎上,給予維生素D3的不同劑量,不同時間腹腔注射,建立動脈粥樣硬化模型。

4、機械損傷法:包括球囊損傷法、輻射損傷法、空氣乾燥法、下丘腦弓狀核損傷法、頸動脈內膜切除法等。其中球囊損傷法具有可靠性強,可重複性高,更符合臨床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等優點。

5、免疫損傷法:AS的發病機制有免疫因素的存在,所以可以從免疫學的角度來探討AS模型,如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肺炎衣原體、EB病毒、巨細胞病毒、幽門螺桿菌、內毒素等進行免疫刺激,從而誘發AS的產生。

6、基因改造法:ApoE和LDL-R基因敲除鼠可自發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研究的常用模型。但是由於基因改造小鼠體積小,臨床性檢查評估很難,與人類脂類代謝差異較大,尤其是某些在人體表達的脂蛋白代謝基因在小鼠體內卻不表達,因此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大鼠頸總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模型(運用球囊損傷法)

器械準備:眼科剪2把,止血鉗1把,鑷子3把(中號2把,小號1把),動脈夾2個,自製彎鉤3個,5號縫合針1個,4-0縫合線若干,棉簽。

實驗大鼠稱重,7%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劑量5ml/kg。麻醉滿意後頸部備皮,酒精棉球手術部位皮膚消毒。剪開頸部皮膚,鈍性分離肌肉,暴露頸總動脈約1.5cm。

自製彎鉤鉤開皮膚及肌肉層,暴露視野。鑷子撕開血管上附著的粘膜,分離出頸外動脈約0.5cm、頸內動脈約0.3cm。

眼科剪於頸外動脈向心方向剪一「V」型口,注意不要把頸外動脈剪斷,剪開部分不要超過動脈直徑的1/2,最好控制在1/3左右。「V」型口剪好後,迅速將自製PE10球囊損傷管插入,經頸外動脈進入頸總動脈,來回牽拉自製PE10球囊損傷管使頸總動脈血管壁損傷,重複2-3次。

損傷完成後拉出自製PE10球囊損傷管,埋線結紮,鬆開兩處動脈夾,可見頸總動脈血流經過,血管變得充盈。

棉簽沾掉流出血液,逐層縫合肌肉及皮膚。

注意事項:

1、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儘可能選擇高脂飲食聯合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的方式建立。高脂飼料的配製方案有多種,一般選用2%膽固醇、0.5%膽酸鈉、0.2%丙基硫氧嘧啶、1×106u/kg高脂維生素、5%豬油、和92.3%的基礎飼料餵養。高脂飲食先於球囊損傷術,手術應在高脂飼料餵養7-10天後進行,即先有高脂誘因而又有動脈內膜損傷致病因素。

2、頸總動脈分離時儘可能分離乾淨,否則夾閉不好易導致出血,不便於插進球囊損傷管。

3、球囊損傷管到達頸總動脈中段後,行反覆牽拉時,用力一定要輕,以防動物意外死亡。

本文來自威斯騰生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