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是秦末的一個農民領袖,起實是個屯長,與九百人戍邊,在大澤鄉遇到大雨,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按秦朝的法律,不能按時到要殺頭的。陳勝沒有坐等殺頭,選擇了率領九百多農民起義,點燃了推翻暴秦的濃濃大火。劉邦與項羽,實際上就是響應陳勝而起義的。陳勝起義半年後被叛徒所殺,劉邦與項羽,成為兩支起義隊伍的首領。

劉邦為什麼拜祭陳勝?因為陳勝是秦末最初的農民領袖,是革命的先驅者。沒有陳勝,誰有膽量喊出推翻暴秦的口號?沒有。在當時秦朝的高壓政策下,人們只有忍耐的份,哪敢起造反的念頭,那是要誅滅九族的。但陳勝敢了,於是其他不甘剝削壓迫的人也膽子大了起來,人就是一輩子,何不拼一把,瀟灑走一回呢?劉邦就是拼一把的一個秦朝亭長,所以他革命成功,要拜祭革命的老祖先。

劉邦要拜的第二個人是孔子,孔子是誰?聖人啊。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墨兩家成為顯學。雖然打江山儒學並不能發揮什麼大的作用,但坐江山還非得儒家不可。儒家是秩序的制定者,規矩的制定者,禮儀的制定者。有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才象那麼回事。所以劉邦要拜祭孔子,按孔子制定的規短辦。孔子是兩千多年的帝王師,拜祭孔子就是從劉邦開始的。漢初雖然沒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儒家已走上了歷史舞臺。

春秋史社,專註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應該聽說過吧。沒聽說過的話也不知道怎麼說了。

而這句令人盪起迴腸的話,就是陳勝說的。

這位陳勝是何方神聖,能說出這般氣魄的話?不,他不是神,也只是個普通人。

劉邦為什麼在稱帝後除了拜祭孔子之外,只祭拜過陳勝?

沒那麼複雜,只因為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領袖,同時也告訴了後世人們一個道理:活不下去了,就反。反正皇帝又不是天生就有的,那些貴族也不是天生就富貴的。

雖然,陳勝的張楚政權最終失敗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些六國貴族及有見識的人看不上的同時,還有著自己的打算。

劉邦拜祭陳勝,一方面是因為陳勝是這場秦末風雲的倡導先鋒,讓當時走頭無路的劉邦看到了一個方向之外,又警示劉氏子弟,若是國家治理不好,天下如陳勝這般的人隨時會出現。既有指引之恩,又有寓意之警。

至於劉邦為什麼祭拜孔子。簡單的說就是當初秦始皇做了件坑儒的事,讓儒家記恨,而劉邦要想治理國家不得不依靠這些讀書人。

令人納悶的是,漢初奉行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這些就得慢慢的去研究了。


陳勝,秦朝人,原來是個地方小卒子,在向邊疆地區押運糧草的過程中,在走到陳州(斤河南淮陽縣)時,由於連日大雨阻隔,耽誤了押運日期。由於秦朝法律嚴苛,對於延誤軍事日期的事情,不問緣由,一律當斬。陳勝和吳廣自知道必死無疑,不如揭竿而起,所以就帶領押運的士卒起兵反秦。這登高一呼,反響強烈。首先是受秦苛政的百姓羣起響應,然後是那些六國的舊臣,趁此機會爭相起兵,劉邦,項羽就是這批人中的一員。

起兵造反的時候,大家都是要遵陳勝這個大旗為馬首是瞻的,因為樹大好乘涼,不至於自己被孤立,劉邦項羽都遵陳勝為王,後來陳勝被叛徒殺了。但從正統上來講,劉邦是要拜陳勝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